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民幣匯率創4個月新低 10萬美元已升值過萬元

 人民幣貶值還要持續多久?   3月3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41,較前一交易日下調225個基點。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即期市場、離岸市場上,均創下2020年12月以來新低。

自2020年12月以來,在岸人民幣最高達6.4236,四個月時間,10萬美元已升值約1.4萬元。

儘管近期人民幣匯率跌幅有所擴大,但是如果橫向比較的話,人民幣仍表現偏強。今年年內至今人民幣目前下跌約0.36%,而同期美元指數上行超3.2%,日元則累跌逾5.7%,韓元和歐元亦分別下跌逾4%和3.5%。巴西雷亞爾跌幅更是高達9.7%,阿根廷貨幣下跌8.4%。

4月中旬將是國內貨幣政策的下一個觀察窗口。因為4月和5月是傳統的繳稅大月,隨着4月中旬稅期臨近,迭加4月起利率債供給壓力也將明顯上升,基礎貨幣的缺口將逐步出現,屆時央行如何對沖將成為觀察央行貨幣政策基調是否發生微調的窗口。小幅貶值創下4個月新低

3月30日,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41,較前一交易日下調225個基點。前一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416。這也是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上周至今連貶5個交易日,創2020年12月以來新低。

在即期市場方面,人民幣兌美元大幅低開,達到6.5796,創下2020年12月1日以來新低,隨後陷入震盪走勢。在離岸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一度達到6.5836,同樣創下2020年12月1日以來新低。

顯然,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跌幅有所擴大,但是如果橫向比較的話,人民幣仍表現偏強。今年年內至今人民幣下跌約0.36%,而同期美元指數上行超3.2%,日元則累跌逾5.7%,韓元和歐元亦分別下跌逾4%和3.5%。巴西雷亞爾跌幅達到9.7%,阿根廷貨幣下跌8.4%。

特別是,3月以來,美元持續走強,美元指數從不到90的低位升至93,創2020年11月以來新高,部分「脆弱」新興市場,如土耳其、巴西和俄羅斯決定加息。巴西於2021年3月17日上調基準利率75bp至2.75%;俄羅斯於3月22日上調基準利率25bp至4.25%;土耳其自2020年9月便開啟加息,截至3月19日,基準利率已從8.25%上調至19%。

相對於上述這些新興經濟體面臨「不得不」加息的壓力,中國人民幣匯率在全球範圍內來看,表現非常強勁,市場結匯意願總體較高,成為支持匯率穩健的重要因素。國家外管局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包含即期、遠期和期權在內的淨結匯規模接近1700億美元,而從3月人民幣和美元相對表現看,可預計3月的淨結匯規模也不會太低。將有更多新興經濟體「不得不」加息

儘管人民幣匯率短期看跌幅不大,但是市場對於美元走強的潛在風險,仍然可能準備不足,需要密切關注。而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最近一周投機客持有的美元淨空倉規模驟降至107.8億美元,為去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不少機構轉向看多美元,投機性多頭倉位近期大幅轉為淨多頭。

相反,歐元特別是日元投機性頭寸均大幅回落、甚至轉為淨空頭;同時扣掉匯率對沖成本後的美德和美日利差為2014年以來的新高,因此美債對於歐日投資者吸引力明顯增強。

「美元短期內可能仍有一定支撐。」中金公司王漢峰團隊認為,往前看,從基本面、政策面和交易層面看上述支撐因素可能很難在短期被逆轉。這一背景下,不排除短期仍有支撐,去年11月美國疫情再度升級前的94~95可以作為一個短期參照。

這份報告認為,美元指數走強是近期新一輪財政刺激和疫情控制進展下美國與其他國家增長預期裂口擴大、利率走高后利差吸引力增強、以及貨幣政策收緊預期等共同所致。往前看,上述支撐美元走勢的因素可能很難在短期被逆轉。基本面上,美國新一輪財政刺激效果有望在未來一兩個月較為集中釋放,體現在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上;疫苗接種有望進一步加速,拜登在最新的上周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計劃在上任100天(4月底)實現接種2億劑的目標,這可能會使「群體免疫」來得更早,進而推動生產復工和線下服務消費修復。

顯然,在目前的環境,應該儘量考慮美元升值有利的風險敞口,新興市場風險敞口需要壓縮,未來會有更多新興經濟體「不得不」加息,並最終陷入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增長停滯的泥沼中。

根據EPFR數據顯示自2020年3月後,外資持有的土耳其股債市值快速飆升,一度達到歷史峰值附近,2020年9月土耳其開啟加息後已出現外資流出跡象,但從市值水平看,仍有較大流出空間;與土耳其類似,2020年3月開始外資持續流入俄羅斯股債市場,目前已超過疫情前水平;而巴西股債市場外資持有市值在疫情後出現「腰斬」,隨後始終未出現明顯修復,顯示投機性「熱錢」較少,流出壓力不大。4月中旬將是國內貨幣政策的下一個觀察窗口。

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大陸,由於央行貨幣政策調控機制豐富,平息通脹能力強,迭加產業鏈完整,受海外市場影響較小。所以,分析師都預期在短期之內,新興市場的加息將不會成為影響我國貨幣政策轉向的核心因素。

但是,隨着一季度貨幣政策例會新聞稿中刪去了貨幣政策「不急轉彎」的措辭,近期對央行貨幣政策基調是否會發生變化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在最新公佈的央行銀行家調查問卷也反映出信貸市場趨於供不應求,報告期內,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為77.5%,比上季提高5.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1.6個百分點。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入上升趨勢可能性極高,報告期內,貨幣政策感受指數為51.0%,比上季降低7.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降低21.8個百分點。

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認為,目前資金面處於央行的合意區間,短期內央行顯著放鬆或收緊貨幣政策的必要性都不強。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是在2.2%附近保持平穩的DR007利率,還是3.05%左右的一級國股存單發行利率,抑或是3.2%左右的10年國債收益率,都處在央行的合意區間內。

屈慶表示,4月中旬將是貨幣政策的下一個觀察窗口。4月和5月是傳統的繳稅大月,隨着4月中旬稅期臨近,迭加4月起利率債供給壓力也將明顯上升,基礎貨幣的缺口將逐步出現,屆時央行如何對沖將成為觀察央行貨幣政策基調是否發生微調的窗口。而在4月中旬前,季末財政存款投放迭加季初資金需求明顯減弱,流動性環境整體而言有望維持寬鬆,對債市而言仍是相對友好的時間窗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葉淨寒

來源:券商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