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編程隨想:2020年美國大選的選情分析

作者:

文章目錄

★預備知識

★今年大選的特點

★兩黨的支持者

★今年大選的【搖擺州】&【關鍵搖擺州】

★今年大選的【疫情因素】

★今年大選的【狗咬狗】

★基於【民調】的預測

★基於【非民調】的預測

★總結

明天就是美國大選的投票日,寫篇博文匯總相關的信息,並談談俺的看法。

今年的大選有諸多特殊之處。最近一兩個月,很多讀者都在問一些相關的問題,俺也借這篇博文回應一下諸多讀者的提問。

★預備知識

如果你關注美國的大選,起碼要稍微了解一下美國的選舉制度,以免懵圈、犯迷糊。

上一次美國大選,俺在投票的前一刻發了篇博文《2016年美國大選的選情分析》。在其開頭部分,已經掃盲了美國的「選舉人制度」以及相關的術語。對這方面不太熟悉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述這篇,俺還寫過好幾篇相關的博文(如下)。所以,「美國選舉制度」的基本知識,今天就不重複嘮叨啦。

《美國選舉制度為啥這樣設計?——兼談其歷史演變》

《聊聊美國政體中的權力制衡——不僅僅是三權分立》

《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從「英國古代史」聊到「香港國安法」》

★今年大選的特點

以【川普】為中心展開

「以【川普】為中心」是啥意思捏?簡而言之——

投票給共和黨的,有很多是鐵杆的挺川普人士;而投票給民主黨,很多並【不是】因為支持拜登,而是因為【反】川普。

比如說:很多歷來投票給共和黨的人,這次都改投拜登。甚至包括某些共和黨的政客(比如前總統小布殊政府內的官員),也這麼幹。他們當然不是為了支持拜登,而是為了阻止川普連任。

所以,本次大選的較量,並不僅僅是兩大黨支持者在較量,還要疊加上「挺川普」與「反川普」的較量。

縱觀美國總統大選的歷史,這種情況很少見。為啥會這樣捏?關鍵在於川普本人的性格特點——

其一,他的作風本來就比較高調,並且具有煽動性

其二,他原先【不是】在華盛頓政治圈混的(被稱作「政治素人」)。與政界的瓜葛較少,就比較無所顧忌。

極化現象

「極化」一詞在本次大選期間經常被提起。

如果你理解了上一個小節,就比較容易理解這次大選的「極化」。

請注意:川普是個精明的商人,他有清晰的競選策略(博弈策略)。他的策略是:強化自己的基本盤,並提升自己基本盤的投票率。由於美國大選歷來的「總投票率不高」(通常在50%~60%),有投票權的人,只要30%投給他,勝選就有希望。當然啦,還要考慮【搖擺州】的因素,這個待會兒再說。

(註:最近20年,美國大選的投票率分別是:2016,56%;2012,55%;2008,58%;2004,57%;2000,51%)

基於這樣的策略,川普經常會發出【驚人之語】。批評他的人認為他太瘋癲;但如果你理解其博弈策略,就明白他為啥要這麼幹——這是為了討好他的基本盤。

川普在任4年,他的這種作風自然造就了一大批「鐵杆的支持者」,但也造就了一大批「鐵杆的反對者」。所謂的「極化」就是這麼來滴。

◇「極化現象」的優劣分析

很多人擔心美國政壇的這種「極化」會導致政治體制的衰敗。而俺的觀點恰恰相反。

俺認為:

這是好現象。美國政壇長期以來都是【極化不足】。投票率不夠高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選民覺得兩黨雖然有差異,但差異不夠大(對自己的影響不夠明顯),投票的意願當然就比較低。

而今年大選的「極化」,顯著刺激了投票意願。雖然最終統計數字還沒有出來,但從「提前投票數」來看,這次的投票率很可能是近百年罕見的——越高的投票率,也就意味着【博弈越充分】。

俺經常在博文和評論區嘮叨:民主體制的「投票選舉」,最本質的優點在於——提供了某種低成本且全民參與的【博弈機制】,從而有利於系統更好地達成均衡。

中國曆朝歷代為啥都跳不出所謂的【治亂循環】?就是因為缺乏類似的博弈機制。當整個系統已經遠遠偏離均衡,卻沒有任何機制能夠糾偏,最終只能是系統崩潰(並導致改朝換代)。更詳細的討論(包括「均衡與健壯性的關係」),參見如下這篇:

《「政治體制」與「系統健壯性」——基於「複雜性科學」的思考》

★兩黨的支持者

◇傳統的支持者

兩大黨各有一些傳統的支持者(傳統的基本盤)。最近幾十年的大致格局如下:

(註:以下所列只是【大致】的,而不是絕對的)

工業州(民主黨) VS農業州(共和黨)

小政府傾向(共和黨) VS大政府傾向(民主黨)

支持墮胎(民主黨) VS反對墮胎(共和黨)

支持同性戀(民主黨) VS抵制同性戀(共和黨)

強化持槍自由(共和黨) VS限制持槍自由(民主黨)

宗教意識淡薄(民主黨) VS宗教信仰虔誠(共和黨)

……

(這個清單還可以列很長,俺比較懶,只隨便寫幾條)

順便提醒一下:

兩大黨的傳統基本盤並【不是】永遠這樣。美國建國兩百多年,政黨格局經歷了6個時期,每個時期的政黨格局都有顯著不同。前一篇博文《美國政黨簡史(上)——從「邦聯時期」到「南北戰爭前」》,俺已經介紹了頭2個時期(第一政黨體系&第二政黨體系)。關於這個《美國政黨簡史》,俺初步計劃寫「上/中/下」三篇,每篇介紹兩個時期。

◇知名媒體的站隊

以往的大選,知名媒體也會站隊,但不明顯。

而這次大選,美國國內的知名媒體幾乎都公開站隊——大部分表態反川普,少數表態挺川普。

關於媒體站隊,俺重點說一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這份雜誌是比較重量級滴,也是很老牌滴(創刊於1857年)。該雜誌很少對大選公開表態,在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裏,該雜誌只在【4次】美國大選中公開站隊——除了本次大選,前3次分別是:1860(林肯 VS道格拉斯),1964(約翰遜 VS戈德華特),2016(川普 VS希拉里)。

◇華爾街的轉向

多數大選,華爾街給共和黨的捐款更多。對於本次大選,剛開始也是如此。但在【武漢疫情】之後,華爾街捐給民主黨的錢超過共和黨,而且捐款總額顯著超越往年(說明這【不是】隨機波動)。

具體報道參見《華爾街選擇放棄特朗普,轉為支持拜登@德國之聲》

(註:以下是此文的摘錄)

金融精英的競選活動捐款很少達到今年這麼多。十年來首次,銀行、投資公司對民主黨的投資比對共和黨的投資更多。值得注意,因為在所有市場中,金融部門是最大的政治運動資助者。

根據無黨派組織(CRP)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這些金融公司已向民主黨捐贈了2.65億美元,比共和黨多了近1億美元。CRP總監薩拉·布萊納(Sarah Bryner)表示:「對共和黨來說,金融企業通常被認為是可靠的資金來源。但是在這個周期中,趨勢已經逆轉了。」

[page]

◇華裔族群的轉向

美國的華裔族群,傳統上是支持民主黨居多。但本次大選,大部分美國華裔支持共和黨。

不光美國國內的華裔如此,海峽兩岸也可以看到類似現象。由於天朝有真理部的嚴厲審查,無法進行相關統計;但台灣的民調顯示——支持川普的民眾顯著高於拜登。 BBC的這篇報道稱:

知名的跨國民調機構 YouGov,10月份發佈了2020年10月份兩次在歐洲七國與亞太八國和地區調查結果。資料顯示,在台灣有42%的民眾支特朗普,30%挺民主黨對手拜登(Joe Biden);台灣是這兩波調查對象中,特朗普的支持度唯一超過拜登,並且擁有最多「川粉」(特朗普支持者)的地方,台灣之後是香港

華裔的這個現象很有趣,但不影響大局(因為華裔在美國合法選民中的比例很低)。俺特意聊這點是因為——本博客的讀者基本上都是華人。

那些居住在海外的華裔,其社交圈(包括「現實生活& SNS」)也是華裔居多,這種情況容易產生【回音室效應】,並導致誤判。

★今年大選的【搖擺州】&【關鍵搖擺州】

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註定了——【不能】光看「普選票的多寡」,關鍵是【搖擺州】的勝敗。而「搖擺州」裏面,「關鍵搖擺州」是重中之重。所謂「關鍵搖擺州」,一方面是搖擺的幅度比較大,另一方面是選舉人票數比較多。

2016的選情

2016大選【之前】,公眾注意力集中在3個傳統的「關鍵搖擺州」——「佛羅里達」(29票)、「賓夕法尼亞」(20票)、「俄亥俄」(18票)。

當年的很多民調認為:「威斯康辛」&「密歇根」是民主黨的「安全州」。結果這2個州被川普陣營翻盤。

2020的選情

基於上述情況,今年這2個州就不再被視作「安全州」。考慮到「密歇根」有16票(接近俄亥俄),它也成為「關鍵搖擺州」。

另外,今年的「佐治亞」&「北卡羅來納」的選情也很膠着,這兩州分別有16票&15票,也算是「關鍵搖擺州」。

所以,今年的「關鍵搖擺州」至少有6個,分別是【佛羅里達、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密歇根、佐治亞、北卡羅來納】。有些媒體把「威斯康辛」和「亞利桑那」也算進去,那就有8個。

「關鍵搖擺州」越多,變數(不確定性)也就越大。

【鐵鏽地帶】的重要性

上一個小節介紹的那些「關鍵搖擺州」,其中「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密歇根」屬於「鐵鏽地帶」。這個地區曾經是美國重要的工業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製造業逐步遷出美國,這片地區開始衰敗。所以被稱作「鏽帶」(Rust Belt)。

前面說了,「工業州」通常是支持民主黨。這3個州裏面的「賓夕法尼亞&密歇根」長期被視作民主黨的地盤。但製造業的荒廢使得「鏽帶」的藍領工人越來越不滿。終於使得共和黨在「鏽帶」翻盤。

2016大選,「鏽帶」的3個「關鍵搖擺州」盡數被共和黨拿下,這3州的選舉人票數合計54票。對於上次大選而言,如果這3州換成是民主黨奪得,希拉里就可以入主白宮了。由此可見「鏽帶的重要性」。

【俄亥俄州】的指標意義

在「鏽帶」的三個關鍵搖擺州裏面,【俄亥俄州】很神奇。從1944到2016,拿下「俄亥俄州」的候選人都入主白宮,只有1960年(甘迺迪 VS尼克遜)是例外。所以有個說法叫「得俄州者得天下」。

為啥俄州如此神奇捏?有一種解釋說:「俄州的人口結構」與「全美的人口結構」有高度的相似性。從而使得這個州具備某種指標意義。

【陽光地帶】的變化

今年還有一個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德州(德克薩斯)開始搖擺了。在美國大選中,這個州的「選舉人票」排全國第二。幾十年來,票數第一的加州是民主黨的「鐵杆票倉」,而票數第二的德州是共和黨的「鐵杆票倉」。如今德州開始搖擺(雖然搖擺的幅度還不大),說明政治版圖出現一些變化。

有些媒體分析說:最近這些年,有一些大型高科技企業從加州搬遷到德州,其員工也跟着遷居德州,就導致德州大城市中,民主黨的支持率上升,並接近共和黨。

除了德州,亞利桑那州也開始搖擺(它與德州都屬於氣候溫暖的「陽光地帶」)。這個州在過去70年中,基本都支持共和黨(只有1996年是例外,支持克林頓)。但在今年,兩黨在亞利桑那州的支持率很接近。

今年大選的【疫情因素】

前面提到的「華爾街轉向」,是出現在疫情之後。如果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疫情也是「川普支持率」的重要轉折點。

截止到2019年年底,川普的支持率還相當高。當時大多數媒體及民調都認為:川普連任,勝算很大。

等到第一波疫情爆發,川普的支持率開始暴跌;之後的「BLM運動」(Black Lives Matter)加劇了川普支持率的下跌。

(註:有些美國華裔討厭「BLM運動」,並且會因此而支持川普;但非洲裔大都會支持 BLM。再加上美國的華裔社區與非洲裔社區的交集很小。再次提醒:要小心前面提及的【回音室效應】)

到了夏季,疫情有所緩和,川普的支持率也有所回升。但到了秋季,第二波疫情開始,川普的支持率(尤其是「搖擺州的支持率」)又開始下跌。

上述所說的「支持率」源於【民調】。很多川粉吐槽說「民調不靠譜」。關於「民調準確度」,後續章節會專門說。

即使民調的「絕對值」有嚴重偏差,但民調的【相對值】(同一個民調值相對時間的變化)還是可以當作某種參考。從「相對值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疫情對川普支持率有顯著影響。

今年大選的【狗咬狗】

今年爆料的效果降低

每次大選都有「狗咬狗」的現象(相互爆料、撕逼、拆台)。熟悉民主體制的讀者,對此應該習以為常了。

今年的特殊之處在於——「狗咬狗」對選情的影響比往年要【低】。

為啥捏?如果你理解了前面章節所說:「本次大選是以【川普】為中心展開」,自然也就明白——為啥爆料的影響降低了。

其一,對川普的爆料,基本【不】影響其鐵杆支持者。有些鐵杆川粉,根本不相信川普的醜聞;還有些川粉即使相信這些醜聞,依然會投給他。

其二,對拜登的爆料,效果也不明顯。前面說了,很多投票給拜登的,根本就不喜歡拜登,他們是為了阻止川普連任才投給拜登。

如何看待政治人物(政客)

川普上台之後,有很多人(包括美國之外的人)成為「川粉」;同樣的,也有很多人成為「川黑」。

這兩類人看似相反,其實有很多共性——前者通常有「【光環效應】的認知謬誤」,後者通常有「【逆向光環效應】的認知謬誤」。相關討論可以看俺十多年前(2009)的博文《光環效應引發的認知誤區》。

另一個需要提醒大伙兒的是:不要把任何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一旦你把某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你就已經開始喪失【思想的獨立性】,這是非常致命滴!這方面的相關討論參見《不要成為「粉絲」——談談「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在「代議制民主」的環境裏,「政府&政客」都只是公民的【傭人和工具】。試想一下:你會去崇拜你的傭人嗎?

對於「政府&政客」,你不但不能崇拜他們,而且要對他們時刻保持警惕性。因為他們手中握有【公權力】,你要像防賊一樣防着他們。

如何看待黨派

不管是支持某個黨派 or反對某個黨派,你首先要關注的是該黨派的【政治理念】,以及這些政治理念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

很多人只關注政客,而完全不去思考政治理念,那就是本末倒置。

基於【民調】的預測

在聊「今年的民調」之前,有必要先掃盲一下基礎知識,並介紹一下去年的民調。

民調的兩種類型——公開民調 VS內部民調

美國大選的民調,至少包括兩大類——「公開民調 VS內部民調」。

大伙兒平時從媒體上看到的,就是「公開民調」。「內部民調」也稱作「不公開民調」,它是用來【賣錢】滴。比如說:兩大黨的競選團隊,需要了解各州的選情,才能決定在各州投放多少資源(包括:競選廣告、造勢大會)

另外,有些與「選舉結果」關係密切的利益相關方,也會花錢購買民調。比如說:不同的政黨上台,如果會顯著影響某個大公司的利益,該公司也會花錢購買這種「內部民調」,以評估自身的經濟風險。

一般來說,「內部民調」比「公開民調」更准(畢竟這是拿來賣錢的嘛)。但由於「內部民調」本身是不公開滴,如何了解「內部民調」的情況捏?

有一個間接的辦法,就是【觀察競選團隊的行為】(待會兒會聊到這點)

2016大選的民調

在聊上次大選的民調之前,先稍微自吹一下:

在2016年投票日的【前一刻】,俺發了篇《2016年美國大選的選情分析》,文中俺就多次提醒讀者:民調可能會不准(有隱性的川普支持者)。

2016大選的民調,後來被嚴重吐槽。但也產生了一些誤解,俺簡單澄清幾點:

1.針對【普選票】的民調,基本算是準確(希拉里的普選票確實超過川普)。

2.主要的民調偏差出在【搖擺州】,尤其是鐵鏽地帶周邊(密歇根&威斯康辛)。

3.某些「內部民調」也出錯了。如果觀察民主黨競選團隊的資源投放,對上述兩個州的投放力度偏低。這可以間接說明,他們購買的「內部民調」對上述2個州有嚴重偏差。

4.並【不是】所有民調都出錯。有少數民調成功預測了川普在2016獲勝。

[page]

2020大選的民調

截止到昨天(11月1日),大部分民調顯示——拜登有極大概率入主白宮;只有極個別民調認為川普有微弱優勢連任。

所以,現在的問題在於——2020的民調是否會重蹈覆轍?

以下是俺的點評(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有兩類【相互對沖】的因素在起作用,一類因素導致今年的民調比2016更準確,另一類因素導致更不準確。俺分別說明。

導致民調更準確的因素

1.在2016年誤判之後,相關的民調機構肯定會想辦法修正統計方式及調查問卷,使之更準確。

2.2016年誤導民調的一大因素是「害羞的川普支持者」。當時川普剛從政,很多人雖然支持他,但不敢讓別人知道。如今川普已經幹了4年,這類人所佔的比重會下降很多。

導致民調更【不】準確的因素

1.疫情導致投票方式的變化——很多人提前投票,而且提前投票的比例很高。這種情況過去從未出現過,可能會加劇民調機構的誤判。

2.(前面章節說過)今年的投票率顯著上升,可能是百年來罕見。這種情況過去從未出現過,可能會加劇民調機構的誤判。

有必要提醒大伙兒(尤其是思路不嚴密的讀者):「導致民調【不】準確的因素」,既可能導致低估,也可能導致高估。

基於【非民調】的預測

由於很多人不太敢相信民調,俺再來聊聊【非】民調的預測方式,供大伙兒參考。

對以下每一種預測方法,都會附上俺個人的點評。

基於【博彩賠率】的預測方法

幾十年來,每次大選都有針對選舉結果的賭博(下注)。由於博彩需要拿出【真金白銀】,而民調的問卷只是「空口說白話」(沒啥成本)。很多人都認為:「博彩的賠率」會比「民調」更准。

最近幾天(10月底/11月初),全球各大博彩平台公佈的賠率顯示——(在任何一個博彩平台)押注拜登獲勝的大大超過川普。

俺的點評:

這種預測方式的最大問題在於:樣本基數的偏差。博彩賠率只能反應出那些參與下注的人有啥偏好。首先,這些人【未必】是美國公民;其次,即便是美國公民,參與博彩的比例,也只佔「整體選民」的很小比例。

另外,由於博彩賠率在2016年出錯(當年也是押注川普的更少)。所以,那些不相信民調的人,估計也不會相信博彩賠率所作出的預測。

基於【義烏指數】的預測方法

先說說「義烏指數」的由來。

每次大選年,美國兩大黨都需要進行各種造勢大會。自然需要用到一些外圍的小商品(比如:帽子、旗幟、標語、馬克杯、等等)。而且這些小商品都印有相關黨派或候選人的 logo。

一般來說,這些小商品都是從咱們天朝浙江省義烏採購滴。於是捏,只要統計義烏銷售的美國競選用具,看看哪個黨派的購買量更大,通常就反映出該黨派的勝率更高。

俺的點評:

首先,這種方式比「博彩賠率」【更准】。因為相關的購買量反應的是美國本土選民的傾向(別國的人,不太會去購買這些東西)。

其次,這種方式也比「調查問卷」更准(因為問卷的樣本,覆蓋率很有限);而「競選用具的購買量」,覆蓋面就很大了。

「義烏指數」準確地預測了2016大選的結果。今年的「義烏指數」依然看好川普。

但俺要提醒川粉:先別急着興奮,聽俺繼續分析。

今年的「義烏指數」可能會嚴重失靈,根源在於【疫情】。

由於疫情嚴重,而且兩黨應對疫情的措施完全不同——共和黨依舊召開【大型】造勢大會;而民主黨只搞【小型】集會,很多選舉活動改為網上進行。所以,今年的「義烏指數」反映出:共和黨的購買量遠遠高於民主黨(而且高得離譜)。這充分說明——「義烏指數」已經嚴重偏離了實際情況。

考慮到某些讀者的邏輯能力太弱,有必要補充一下:

當俺說「義烏指數失靈」,並【不等於】說「川普就會落選」。這兩個命題在邏輯上完全不等價。

基於【造勢大會】的預測方法

為了寫今天這篇,俺特地去看了不同陣營的網站、SNS、論壇。很多川粉充滿信心地認為:川普能連任,而且是大勝。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共和黨的造勢大會,人潮湧動;而民主黨的造勢大會,稀稀拉拉。

俺的點評:

以這個理由進行預測,俺認為缺乏說服力——

其一,因為疫情的關係,兩黨的造勢大會顯著不同(參見上一個小節的分析)

其二,參加拜登造勢大會的,通常是他的支持者;那些「反川普」且「不喜歡拜登」的選民不會去參加。但這類選民還是會投拜登的票。

基於【標普】的預測方法

所謂的【標普】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簡稱。這是美國股市一個非常重要的風向標(大致類似於天朝的「上證指數」)。

這個預測招數出自美國智庫「Strategy Research Partners」,其公式是:如果在投票日的前90天(自然日),標普上漲,則執政黨獲勝;反之,執政黨敗落。

這個預測方式的準確率很高——1972以來,只在1980年失靈,其它每次都應驗(包括2016)。

本次大選的前90天是8月4日,當時「標普」的點數為【3306.51】。明天就是大選日,今天(11月2日)的標普指數是【3269.96】(大伙兒可以去標普的官網瞧一瞧)

經熱心讀者提醒,加個【更正說明】:

本文發佈於【北京時區】11月2日晚間。因為時差的關係,美國那邊還沒有到11月2日的收盤時間。所以上述點位還【不是】最終數值。

在本文發佈的次日(北京時間11月3日上午),俺又去查了標普官網,11月2日收盤的點位是【3310.24】,正好略微超過90天前。

以上是俺的疏忽,向列位看官表示抱歉:(但這個失誤【不】影響下面這段點評。

俺的點評:

這個指數的準確率很高,至少說明「投票前的經濟走勢」對政黨輪替有顯著影響。

但這個預測方式的缺陷在於——【單一歸因謬誤】。影響大選結果的因素有很多,「經濟」只是其中之一。

另外,今年的疫情是最近百年來罕見的黑天鵝事件,導致今年的投票率超高,很多是【提前投票】(對那些提前投票的人,標普的統計時段要【前移】);再加上執政的總統兼候選人川普是【體制外】人士,行事風格又比較另類。

所以,「標普的預測」,失靈的可能性會比往年更高。

【神奇教授】的預測方法

美國有個歷史教授艾倫·李奇曼(Allan Lichtman),他從1984年開始預測美國大選,將近40年,每次都正確(包括2016)。

2016年的時候,他在投票日的【前2個月】就預測川普會贏。當時很多人都說他「錯得離譜」;但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少數派」。

他不是基於民調,而是評估【執政黨的治理效果】——如果治理效果不好,就會出現政黨輪替;否則就是原有的黨繼續執政。

為了評估【治理效果】,他給出13個問題,分別是:

1.政黨授權因素——中期選舉之後,執政黨在美國眾議院席位增加了。

2.初選因素——執政黨總統提名人之間沒有出現強烈競爭。

3.連任因素——執政黨的候選人是現任總統。

4.第三黨因素——沒有重要的第三黨派或獨立競選人。

5.短期經濟因素——競選期間經濟並未衰退。

6.長期經濟因素——任期內實際人均經濟增長等於或超過前兩個總統任期的平均增長。

7.政策因素——現任總統對國家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8.社會動盪因素——在任期內沒有持續的社會動盪。

9.醜聞因素——現任政府無重大醜聞。

10.外交&軍事失敗——現任政府在外交、軍事方面未出現重大失誤。

11.外交&軍事成就——現任政府在外交、軍事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12.執政者的個人魅力——執政黨的候選人極具魅力,或是一位國家英雄。

13.挑戰者的個人魅力——在野黨的候選人沒有個人魅力,也並非國家英雄。

如果這13個問題有7個(或更多)是否定的回答,那麼就出現政黨輪替;反之,原有的黨派繼續執政。

根據李奇曼自己的說法,截止2019年年底,只有4個問題是否定的回答(在那種情況下,川普連任的概率極高)。

但到了現在,由於出現全球疫情,再加上「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大規模騷亂,已經有7個問題是否定的回答。所以他認為今年大選,川普連任會失敗。

俺的點評:

神奇教授的方法,避免了「標普預測」的「單一歸因謬誤」。從這點而言,他比標普更有參考價值。

他的模型當然也有缺陷,俺認為主要缺陷在於——13個問題中很多【難以量化】(比如:「魅力」難以量化;比如:何種醜聞才能算「重大」)。

對這些難以量化的因素,在評估時必然會引入一定程度的【主觀判斷】,而這就可能導致該模型失靈。

雖然他的模型有缺陷,但在本文介紹的所有預測方式中,他這個模型大概是最好的一個了。

總結

前面噴了這麼多口水,在結尾稍微總結一下。

之前有讀者問俺對本次大選的看法。當時俺的回應是:除了投票率會很高(這點俺比較肯定);其它的,都不太確定。

如果要更進一步解釋,大致如下:

最終的結果,會分佈在一個比較寬的範圍內,從「共和黨小勝」到「民主黨大勝」皆有可能——

所謂「共和黨小勝」指的是:共和黨贏得總統寶座,且國會維持現狀(共和黨控制參議院,民主黨控制眾議院)。

所謂「民主黨小勝」指的是:民主黨贏得總統寶座,且國會維持現狀(共和黨控制參議院,民主黨控制眾議院)。

所謂「民主黨大勝」指的是:民主黨不但拿下總統,還拿下參議院(民主黨同時控制總統&國會兩院)。這種情況被稱作「藍色浪潮」(藍色是民主黨的代表色)。

假設出現「藍色浪潮」,就說明民主黨優勢很明顯。這種情況在選舉日當晚(明天晚上)就能看出來。

反之,如果只是其中一個黨小勝,說明兩邊差不多。由於今年有很多郵寄選票,會拖慢計票周期,可能要等到好幾天之後,才會知道全部的結果(包括每個州的國會議員選舉結果)。

大伙兒拭目以待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編程隨想的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