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生態 > 正文

王維洛: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三次上當受騙

作者:
2016年9月公佈了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無刪節原版,中有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表態:「到美國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這可以增加多少國力和財富呀!」而這段話在原來發表的鄧小平南巡講話或者南巡講話全文中都沒有出現過。追蹤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數次上當受騙,筆者最大的發現是:鄧小平做決策時的信息來源十分狹窄,鄧小平的指示是可以任意更改的,也是可以扣下不發的。

1980年7月,鄧小平坐船從重慶到武漢,視察了三峽地區,在船上聽取了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魏廷錚關於三峽工程的匯報。不久鄧小平表態,支持150米的低垻方案,這是第一次上當受騙。

1985年1月,鄧小平在參加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合營合同簽字儀式之後,聽取了李鵬副總理的匯報,表示低垻不是好方案,中垻(180米)是好方案。這是第二次上當受騙。

1986年趙紫陽考察三峽地區回來向鄧小平匯報後,鄧小平表態:上三峽工程有政治問題,不上三峽工程政治問題會更大。這應該是鄧小平對三峽工程的真實態度。2016年9月公佈了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無刪節原版,中有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表態:「到美國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這可以增加多少國力和財富呀!」而這段話在原來發表的鄧小平南巡講話或者南巡講話全文中都沒有出現過。雖然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話題,但也無法掩蓋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第三次上當受騙的事實。追蹤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數次上當受騙,筆者最大的發現是:鄧小平做決策時的信息來源十分狹窄,鄧小平的指示是可以任意更改的,也是可以扣下不發的。

一、第一次公開披露的1992年鄧小平南巡中關於三峽工程的講話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在家人卓琳、鄧琳、鄧朴方、鄧楠、鄧榕以及王瑞林等陪同下,到南方多個城市視察,被稱為九二南巡,途中的講話被稱為南巡講話。之後中共官方媒體高調發佈了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內容,如「判斷改革開放姓」社「姓」資「,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如「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等等。沒有任何報道提到過,鄧小平在九二南巡過程中對三峽工程有過表態。

鄧小平南巡之時,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在為三峽工程決策做輿論和程序上的緊鑼密鼓般的最後準備。在宣傳中,洪水憂患是當時最重要的話題,因為1991年千里之外華東地區經歷了一場大洪水,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三峽工程上馬的最重要理由。

1991年12月以方子云為組長的生態和環境II組將第二份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上交,結論是三峽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是「利大於弊」。而之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結論是「弊大於利,但是……」,由於該報告大綱未經國務院環境保護局審批的這個「程序錯誤」而被否決。

1992年1月17日由李鵬主持國務院第97次常務會議審議並批准了三峽工程。

1992年1月21日至24日,水利部審查批准第二份三峽工程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1992年2月1日,水利部將該報告書送交國務院環境保護局審批。2月17日,國務院環保局批准了三峽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

1992年2月20日至21日,江澤民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審議並批准了三峽工程。江澤民自告奮勇要到兩會(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黨員大會上講話,要求黨員代表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對三峽工程投贊成票。

1992年4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對三峽工程進行投票。

在這期間,鄧小平在九二南巡過程中對三峽工程的任何表態,對三峽工程投票表決都有重大影響。但是官方沒有發表鄧小平最新的關於三峽工程的表態,似乎鄧小平沒有新的態度。

2011年12月31日為紀念鄧小平南巡二十周年,鳳凰網財經於2011年12月31日發表了鄧小平南巡講話(全文)。在南巡講話的全文中,也沒有記錄鄧小平對三峽工程的表態。

吳松營是1992年鄧小平視察深圳時的全程記錄人,他撰寫了《鄧小平南方談話真情實錄》一書,書中也沒有記錄鄧小平在南巡過程中對三峽工程的任何表態。吳松營在2012年3月9日《文匯讀書周報》上發表文章,原題為《鄧小平南方談話:誰不讓公開報道?》一文中唯一有關三峽的,就是由於三峽地區出產荔枝的品種不好,話題是由廣東的荔枝出口日本、唐朝愛吃荔枝的楊貴妃是否去了日本引起的。鄧小平說:「三峽也出產荔枝,而且離長安近。可惜三峽荔枝的品種不好。」

2016日9月20日中國網路上傳出《鄧小平南巡講話無刪節原版重見天日》。關於三峽工程鄧小平有如下表態:

時間:1992年1月21日下午,地點:深圳迎賓館,接見廳

「三峽工程也爭論很多,我到美國一看,人家凡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這可以增加多少國力和財富呀!我是堅決主張搞的。今天還有很多人不同意,有人甚至亂罵。怕什麼,看準的就要堅決搞。」

從鄧小平的這次表態來看,上三峽工程的目的不是防洪而是發電,原因是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這是鄧小平到美國訪問之後的親身感受。但這和當時中國媒體大肆宣傳的三峽工程能防N年一遇的洪水有差距。

二、第三次上當受騙

1979年1月29日至2月5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訪問美國的四個城市,華盛頓、亞特蘭大、休斯頓以及西雅圖,這是鄧小平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到美國一游。如果1979年鄧小平對美國的水電開發有考察,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給鄧小平留下如此深刻的影響,而且還橫向地調查了蘇聯、歐洲的情況。那麼一年之後,在1980年7月在聽取魏廷錚匯報時,和六年之後,在1985年1月聽取了李鵬匯報時,鄧小平都應有關於這段親身經歷的表述,而不是像木偶一樣,魏廷錚說150米低垻方案好,鄧小平就跟着說低垻方案好;後來李鵬說180米中垻方案好,鄧小平也跟着說中垻方案好。鄧小平應該有很大的主動的話語權。

關於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話題,也是很容易上當受騙的話題。

2.1中美水電開發上的差距

美國是世界上水能資源開發最早的國家,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至1950年水力發電裝機容量1867.4萬千瓦,該年水電發電量1010億千瓦時。中國1950年的水力發電裝機容量16.5萬千瓦,年水電發電量7.8億千瓦時。1950年美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是中國的113倍,年水電發電量是中國的129倍。1950年時,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很大,不但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少,而且水電發電量低。

1990年美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8754萬千瓦,年水電發電量2798億千瓦時,水力發電裝機容量比1950年增長了3.69倍,平均年增長率高達3.9%;發電量增長了1.77倍,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6%。

到1990年,中國的水力發電裝機容量發展到3604.6萬千瓦,發電量1263.5億千瓦時。從1950年到1990年,中國的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增長了217倍!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4.4%;發電量增長了161倍!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3.5%。發展速度相當高。

中國水力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大大減小。1990年美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僅僅是中國的2.43倍,年水電發電量也是中國的2.21倍。

如果中國繼續保持1950年至1990年的平均發展速度不變,8年之後,中國的年水電發電量將超過美國,10年之後,中國的水力發電裝機容量也將超過美國。

如果1992年鄧小平用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來催促中國的水電事業發展,首先是鄧小平對中國從1950年到1990年水電事業的高速發展沒有了解,其次是鄧小平對中美之間在此時水電事業上的實際差距缺乏正確的估計。

2.2關於美國水電開發程度的N個數據

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是指美國水能資源開發程度很高,可能再發展的潛力幾乎消耗殆盡。

關於美國水電開發程度有N個數據,而且差別很大,82%,74%,40%等等。

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是河流多年平均流量和全部落差逐段累積的理論年平均發電量。這裏只計算了發電裝機可以超過10萬千瓦的河流。

美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4,850億千瓦時/年,僅次於中國59,200億千瓦時/年(未包括台灣部分)位於世界第二。

在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中有一部分水能資源在技術上具有開發的可行性,稱為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在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中,只有一部分在經濟上具有開發的可行性,稱為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

什麼是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什麼又是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各國的科學家對此的理解不同,所以技術或是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的比例截然不同。

美國的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只佔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78%,而中國佔32.43%。

美國的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只佔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8.38%,而中國佔21.28%。

由於美國的技術和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的比例低,雖然美國在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是世界第二,但是在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和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上的排名大大靠後,排在中國、巴西、俄國、加拿大、剛果、印度後面,位於世界第七。這對於處處爭世界第一的中國人來說是不可理喻的,為什麼美國人甘願落在別人後面?

本來美國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是中國的四分之三,差距不大,但是由於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對技術可開發性和經濟可開發性的理解不同,美國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和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都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三。

建造水庫所要搬遷的移民人數,是決定水能資源經濟可開發性的一個重要指標。移民人數多,移民賠償費高,水能資源經濟可開發性差。在美國不可能要求移民「舍小家,為大家」來提高水能資源經濟可開發性。1949年以來中國建造了世界一半以上的水庫大壩,迫使至少2600萬居民離開故土家園。世界水庫大壩數量第二位的美國,其水庫移民數量僅為中國的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說美國所有的水庫大壩工程的移民總數還比不上一個長江三峽工程。

由於美國和中國對技術可開發性和經濟可開發性的理解不同,美國和中國的水電開發程度就是一個不能直接對比的事物,就像梨和蘋果是不能直接對比一樣。

那麼到底什麼是美國的水電開發程度呢?又怎樣去理解鄧小平所說的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呢?

就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而言,美國1990年發電量占的比例是6.23%,而就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來說,開發程度到了52.94%。只有從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出發,開發程度到了74.41%,勉強可以說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大部分已經修完了。

前面已經分析過,美國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是中國的四分之三,兩國差距不大,但是美國的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和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三,由於定義的不同,美國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的比例低,能修水電站地方就相對的少,也就容易「早就修完了」。

如果知道這個原因,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就不能構成三峽工程上馬的依據,因為象三峽垻址這樣能修水電站的地方,在美國就不是經濟上能修水電站的地方。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8中說美國水電開發程度已經達到82%,這也許是最能支持鄧小平的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說法的數據了。

根據世界能源會議1974年的《能源調查》中,美國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為7015億千瓦時/年,比上表公佈的3760億千瓦時/年多出3255億千瓦時/年。1990年發電量2798.0億千瓦時,占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7015億千瓦時/年的40%。還有一半多的地方尚未開發。

美國年度水力發電量有變化,有時多,有時少,從1990年之後,基本上是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2000年水力發電量3088億千瓦時;2009年水力發電量2506億千瓦時;2014年水力發電量2590億千瓦時;2015年水力發電量2537億千瓦時。

水力發電量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氣候原因,不少年份降水不足;第二是美國拆除了不少大壩,拆除大壩的原因也有兩個,一是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考慮,一是從大壩使用年限的考慮,大壩越老,維修費用越高,經濟性越差,潰壩風險越高,不如拆除大壩更為經濟合理。如果以美國2015年水力發電量計算,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說法就更有問題了。

到2015年底,中國水電總裝機容量已達31900萬千瓦,年發電量11100億千瓦時,早已遠遠超過美國。與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12600億千瓦時/年相比,中國的水電開發程度已經高達88.1%。那麼是否能說,中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中國政府認為還是不能這麼看。

因為中國認為目前水電開發程度不是88.1%,不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而是很低。與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相比,開發程度只到達57.8%,與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相比,開發程度只到達18.8%。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許多地方可以修水電站,所以還需要大力發展。

按計劃,2050年我國需要開發水電裝機容量26000至29000萬千瓦(不包括抽水蓄能),年發電量13600至18500億千瓦時。

無論是年發電量13600億千瓦時還是18500億千瓦時,都超過了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12600億千瓦時/年,特別是年發電量18500億千瓦時,已經接近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19200億千瓦時/年的96.4%。是不是到2050年中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呢?如果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9200億千瓦時/年相比,開發程度還只有31.3%。

所以,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時說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話題,也是很容易上當受騙的話題。如果不是事先明確定義,什麼是能修水電站的地方,就無法確定。因為和不同的數據比較,就有完全不同的結論。開發程度可能是6.23%,可能是40%,可能是52.94%,也可能是74.41%。如果74.41%的數據支持鄧小平的說法,另外的數據都不支持鄧小平的說法,最重要的是,74.41%的數據是和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相比,象三峽工程這樣迫使140萬居民搬遷的水電站,在美國不被認為是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美國所有的水庫移民人口只有130萬。所以,鄧小平用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來說明三峽工程必須看準了就不要動搖,正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三、蘇聯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情況

為了證明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鄧小平說:「蘇聯、歐洲那些地方都是如此。」

俄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8960億千瓦時/年,次於中國,美國和位於世界第四。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16700億千瓦時/年,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7.7%,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6000億千瓦時/年,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5.9%,比中國的21.28%更高。根據2000年發表的數據,俄國水電裝機容量4394萬千瓦,年發電量1575億千瓦時,占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的26.3%。俄國的情況不能支持鄧小平的說法。

德國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00億千瓦時/年,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250億千瓦時/年,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0.8%,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200億千瓦時/年,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6.7%。根據2000年發表的數據,德國水電裝機容量433.1萬千瓦,年發電量172億千瓦時,占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的86%。德國的情況似乎能夠支持鄧小平的說法。

但是在德國,許多中國眼中技術上和經濟上可開發的水能資源,都沒有被列入其中,所以技術可開發水能資源和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占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的比例都很低。比如萊茵河峽谷處,是萊茵河最美麗的河段,兩邊是高山,坡陡流急,景觀和長江三峽有一比。在這裏建大壩,可以獲得很多水電。但是德國人從來都認為這是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另外在萊茵河和多瑙河的發源地,那裏也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建水庫大壩,德國認為也是不可開發的水能資源。德國在邵耳山區規劃了一個水庫大壩,後來經調查,水庫淹沒區中有一種植物列入世界植物紅皮書中(瀕臨滅絕的物種),這裏的水能資源也成為不能開發的。

瑞士年發電量344.9億千瓦時,占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355的97%。但是瑞士的環保組織也在瑞士和德國的邊界找到一個很好的垻址,模仿建造三峽工程,水庫淹了蘇黎世和半個首都伯爾尼。可見在瑞士能修水電站的地方還是有,但是代價太大,不具備經濟可開發性。

蘇聯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情況並不能支持鄧小平的說法。

四、皇上的聖旨是任意更改的,也是可以扣下不發的

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三次上當受騙。這和鄧小平的決策環境分不開的。鄧小平的信息來源很窄,除了鄧朴方等家人外就是象魏廷錚、李鵬這樣的奸臣和小人,他們匯報什麼,鄧小平信什麼,所以做出錯誤決策也是必然。即使鄧小平在時後可能意識到已經上當受騙,還是不肯承認錯誤,也不更改決策模式和決策環境,往往導致再次上當受騙。

1982年11月24日鄧小平在聽取國家計委匯報時說:「我贊成低垻方案,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後來這個聖旨被改為(三峽工程)「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其中最重要的「我贊成低垻方案」一句沒有了。原來皇上的聖旨是任意更改的。中國歷史上有改聖旨的事情,但是都發生在皇上過世之後或者皇上病重垂死之時。皇上還在世時,就敢更改聖旨,只有在當今紅朝。

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聽完李鵬匯報後說:「低垻不是好方案,中垻方案(180米)是好方案,從現在起即可着手準備。」32年過去了,中共官方至今還沒有證實鄧小平的這次講話是真的。人們只能從李鵬2003年出版的三峽日記中看到。人們無法知道,這真是皇上的聖旨,還是李鵬偽造的皇上聖旨。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李鵬起碼扣押這或真或假的聖旨18年。

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關於三峽工程的講話,到2016年才透露出來,皇上的聖旨被扣押整整24年。

當鄧小平第二次上當受騙時,他應該已經認識到,魏廷錚在1980年7月匯報時是欺騙了他。但是鄧小平就像穿新衣的皇帝一樣,不願意承認自己上當受騙、做出錯誤表態的事實,更沒有勇氣來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處罰騙子。

當鄧小平第三次上當受騙時,他也應該認識到,李鵬在1985年1月匯報時是欺騙了他。這次鄧小平拿1979年到美國一游的經歷,想來證實這一次他不會再上當受騙了。但是鄧小平還是上當受騙了。

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作為最重要的文件馬上在黨內外組織學習。鄧小平包括鄧的家人應該對此十分重視,他們應該注意到,鄧小平關於三峽工程的表態並沒有被收錄在南巡講話中。如果鄧小平能對此有所思考,追問一下,可以馬上發現,這次又是上當受騙。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所帶人馬是卓琳、鄧琳、鄧朴方、鄧楠、鄧榕以及王瑞林等,這些人對鄧小平關於美國水電開發程度問題的表態沒有任何幫助,因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引用不同的數據,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也就導致了完全不同的決策。

李銳說,鄧小平一生辦了兩件錯事,一是六四,一是三峽工程。

鄧小平在三峽工程上兩次三番跌上當受騙。鄧小平在天安門民主運動上也是一樣。李鵬匯報說,學生運動是針對鄧小平的。鄧小平聽了很生氣,於是動了殺心。1989年學生運動中有沒有針對鄧小平的,有沒有要讓鄧小平退位的?有,肯定有。但這不是主流,也不是多數,就像美國的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只佔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中的很小一部分,只佔8.38%。但是把這一小部分看作是全部,當作「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這就大錯特錯。如果把天安門民主運動中一部分學生的要鄧小平回家的要求看成是天安門民主運動的主流或者是最主要訴求,也是大錯特錯。

1992年鄧小平以一介布衣的身份訪問南方幾個城市,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最重要文獻之一。但就是這個黨的最重要文獻中,鄧小平在南巡中關於三峽工程的講話,江澤民和李鵬把它扣下了,這個聖旨被扣押了整整32年。美國「能修水電站的地方早就修完了」的最主要原因是,許多可以修水電站的地方,因為經濟的不可開發性(涉及移民過多),而被排除在能修水電站的地方之外。美國擁有的水庫大壩座數位於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美國的水庫移民僅為中國的二十分之一,還不如一個三峽工程的移民。如果當年江澤民和李鵬不扣押這個聖旨,美國的真相讓中國人知道,讓人大代表知道,三峽工程很可能就不會在全國人大被通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江一

來源:民主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