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在體面盡失的年代,人們愈加懷念那位英雄

作者:

美國總統甘迺迪

現在再討論希拉里川普到底誰比誰更爛已經沒有什麼意義。再過兩天,11月8日,星期二,美國人就將投票選出下一任總統。無論誰當選,美國都將重新開始一段新的旅程,但沒有人知道這條路會通向哪裏。

在這個政治人物缺乏擔當、乃至喪失基本體面的粗鄙年代,在這個充滿迷茫和混沌、辨識不清未來的關口,人們愈發懷念那些曾經帶給他們希望和夢想的政治家,比如John F. Kennedy,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

甘迺迪是很多美國人認為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美國人親切地稱他為JFK,美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都有用他名字命名的甘迺迪大道、甘迺迪大街,就像中國許多城市裏都有中山路。紐約最重要的機場被命名為JFK機場,首都華盛頓也有甘迺迪藝術中心。

從甘迺迪在1963年被刺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曾經親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也都漸漸離開了人世,但美國社會對他的緬懷和愛意從未消散。到現在每年媒體的調查,他的支持率在最近幾任總統里都遙遙領先。

雖然不時會有關於他的陰暗面爆出,但他的聲名絲毫未損。不只是他,整個傳奇的甘迺迪家族都散發着神秘的色彩,在美國人心目中像是皇室一樣的存在。

甘迺迪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的個人魅力。在美國人看來,他長相英俊,瀟灑風度,年輕有朝氣有活力,不但哈佛畢業而且還是哈佛游泳隊成員,還有高超的演講天賦,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美式英雄的化身。如果要從美國的前總統里選一個人主演《美國隊長》,甘迺迪一定會是最合適的人選。

事實上當年他在競選的時候,正是個人魅力起了重要的作用,讓他最後以0.2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戰勝了尼克遜,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當選總統(44歲)。

那一屆大選的形勢有點類似2008年時奧巴馬對陣希拉里的民主黨內初選。甘迺迪是一張幾乎沒有什麼人認識的年輕面孔,只做過幾年的參議員,而他的對手尼克遜則是副總統,有豐富的從政經驗。

但那一屆大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第一次進行了電視直播辯論,因為當時正是電視在美國家庭迅速普及的年代。在電視上,甘迺迪自信瀟灑的風格給美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尼克遜則滿頭冒汗,顯得尷尬不自在。幾次辯論之後,守在收音機前的人都以為尼克遜能夠獲勝,而看了電視的人則知道甘迺迪已經勢不可擋。

在從政之前,甘迺迪還有一段堪稱傳奇的英雄事跡。當時他是一名參加二戰的海軍軍官,他駕駛的魚雷艇被日本的驅逐艦撞沉,他指揮落水的部下在太平洋里遊了四個小時,他自己還用牙齒咬着皮帶拖着其中一個已經昏厥的士兵逃生到一個荒島。從那個孤島出發,他又四處游到周圍的其他島嶼尋找食物和救援人員,整整六天六夜之後才獲救。

當海軍的甘迺迪

當選總統之後,甘迺迪又遭遇了一系列的危機和挑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巴導彈事件。當時美軍間諜機發現蘇聯暗中運輸導彈在古巴部署,五角大樓要求強硬回應,對古巴發動空襲。這一做法雖然解恨,但是蘇聯不可能坐視不管,很可能會出兵攻佔西柏林。如此一來,兩個核大國全面開戰,世界接近核毀滅的邊緣。

甘迺迪堅持暗中和赫魯曉夫進行談判,13天之後,雙方各讓一步,古巴導彈危機成功化解。那是有可能毀滅世界的13天,也是美國人最擔驚受怕生活在恐懼里的13天。甘迺迪在這13天裏果斷冷靜的應對,讓世界躲過了一劫。

此外,甘迺迪執政期間,美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和蘇聯的力量對比也開始發生變化。

但是,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甘迺迪最偉大的地方,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思想。

正是他超越時代、面向未來的思想,擊散了籠罩在一代美國人心中的迷霧,給了他們希冀和盼望,給他們指明了未來的方向:他許諾要在十年之內登上月球,為此開啟了美國人星辰大海的太空時代;他許諾美國人要成為世界公民,為此組建了和平衛隊;他許諾要給美國人一個更加道德與平等的社會,為此開啟了民權運動的先聲。

而方向感,正是現在的美國、以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缺乏的東西。大家都不知道未來應該往哪裏走,都很迷茫,就好像生活在這幾天北京的霧霾里一樣。

甘迺迪的思想和理念,在他的演講里就能體現出來。從上任到被刺殺,他的執政只有短短三年,但就在這1000多天裏他留下了許多足夠青史留名的經典演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四次演講。

第一次,是1963年6月10日,他在華盛頓美國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甘迺迪在美國大學演講

當時的美國深陷冷戰,人們終日生活在對戰爭的恐懼之中,前面提到的幾乎要把地球核毀滅的古巴導彈危機剛剛才過去半年多,很多人仍然認為戰爭不可避免。

但甘迺迪的這次演講,主題是「和平」。而要實現和平的途徑,是依靠國際合作,而不是對抗。

他說,「世界和平猶如社區和平,並不要求人人都愛自己的鄰居,而只是要求大家相互包容地同處在一起,將其分歧訴諸於公正而平和的解決方案。歷史告訴我們,國與國之仇和人與人之怨一樣,不會永世長存。無論我們的好惡看似多麼根深蒂固,國際關係與鄰里關係往往都會在時間與事件大潮的衝擊下發生驚人的變化。」

他還呼籲美國人把蘇聯和蘇聯人民區分開來,不要讓自己的仇恨和恐懼擴散到普通人。他說,「沒有哪國政府或哪種社會制度邪惡到我們必須將其人民看成一無是處。作為美國人,我們對蘇聯深惡痛絕,將其看成是對個人自由與尊嚴的否定。但我們仍然可以為蘇聯人民在許多方面的成就喝彩,為他們在科學與太空技術、經濟與工業增長、文化以及敢作敢為諸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喝彩。」

他說:「說到底,我們最基本的共同聯繫是,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小星球上。我們都呼吸着一樣的空氣。我們都珍惜我們孩子的未來。而且我們都將會死去。」

你看,真正偉大的政治家,不會去煽動恐懼與憤怒的情緒。

第二次,是1963年6月26日,他在西柏林演講,也就是那個著名的「我是柏林人」演講。

甘迺迪在西柏林演講

當時柏林圍牆剛剛築起沒兩年,西柏林完全成了一個孤島。甘迺迪堅持飛到西柏林,給士氣低落的西柏林人帶去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人們涌到大街上歡迎他的車隊。

甘迺迪來到柏林圍牆下,看到牆對面蘇軍的坦克和東柏林一派凋敝的景象。他扔掉了助手給他寫好的四平八穩的演講稿,自己重新寫了一份。

他讚揚西柏林人的精神,說「我不知道還有哪一個城鎮或都市被圍困十八年仍葆有西柏林的這種生機、力量、希望和決心。」

他說,「自由有許多困難,民主亦非完美,但我們從未建造一堵牆把我們的人民關在裏面,不准他們離開我們。」

他說,「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當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那時我們便能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在和平與希望的光輝中這座城市獲得統一。」

演講的最後一句,他說,「一切自由人,不論他們住在哪裏,都是柏林的市民,所以作為一個自由人,我為IchbineinBerliner(德語,我是柏林人)這句話感到自豪。」

你看,偉大的政治家,不會害怕承擔起責任。

第三次,是在1963年6月11日,面向全國直播的電視演說。

這一次演講的內容,是關於黑人民權。

當時的背景是,民權抗議活動在全美各地開始出現,但遭受到了強大的阻力和殘酷的鎮壓。甘迺迪一度擔心自己過於支持黑人民權,會讓他在接下來的連任選舉里丟掉南方各州的選票,因此不願意對這個問題作出鮮明表態。但是,最後他還是改變了態度。

在阿拉巴馬州,有兩名黑人學生為了爭取上學的權利上訴到法院,最後法院判決他們有資格就讀阿拉巴馬大學。6月11日那天,阿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堵到阿拉巴馬大學的校門口,要阻擋兩個黑人學生進入校園。而甘迺迪則調動了100多名國民衛隊的成員,護送學生上學,最後迫使州長屈服。

那天晚上,甘迺迪發表了電視演說。

他說,「從林肯解放奴隸以來,100年已經過去了,但是他們的子孫後代依然沒有得到全面的自由,我們已經推遲了100年。他們還沒有從各種不公正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他們還沒有從社會和經濟的壓迫中解放出來。這個國家,儘管有諸多希望和榮耀,但是在所有公民獲得自由之前,都不是真正自由的。」

他說,「每個美國人都應當可以享有身為美國人的特權,而不必顧及其種族或膚色。每個美國人都應當有權受到其所希望的待遇,受到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子女所受到的待遇。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這個國家之所以成為一個國家是因為我們大家以及來到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擁有開發其天賦的平等機會。」

甘迺迪支持民權運動

他說,「我們不能對10%的人口說你們不能有這種權利;不能說你們的子女不能有開發其任何天賦的機會;不能說他們爭取其權利的唯一方法是上街示威。我認為,我們欠他們也欠我們自己一個比這更好的國家。」

甘迺迪在這個演講里的許多倡議,最後在他死後由接任的林登・約翰遜推動,形成了1964年公民權益法案。

你看,偉大的政治家,能夠超越時代的局限,肩負起對所有人的道義責任。

第四次,是1962年9月12日,在萊斯大學的演講。

演講中的甘迺迪(以上圖片均來自作者微信)

這個演講的內容,是關於他倡導的國家太空計劃,也就是阿波羅航天計劃。在這個演講和其他幾次演講里,他美國描繪了一幅未來的太空藍圖,美國人要代表人類去探索太空。

在這個演講里,他宣佈要實施登月,並且要在60年代末以前完成。他說,要做這些事,「不是因為它們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困難。」

正如他承諾的那樣,美國人在1969年把人類送上了地球,那時甘迺迪已經過世五年了。

他說,「我們踏上新的航程,為了獲取新的知識,為了贏得新的權利,獲取並運用權利,應該是為了全人類的進步。空間科學,正如核科學以及其他技術,本身沒有道德可言。它成為善或者惡的力量,取決於人類。」

他的這些理念,為美國在世界上的定位賦予了一個全新的角色。每一部《星際迷航》裏必然會出現的那一句激動人心的話,「太空,最後的疆界」,就來自於甘迺迪的理念。甚至可以說,今天所有的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荷里活美式大片,都脫胎於這樣的理念。

在演講的最後,甘迺迪提到了死於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英國探險家George Mallory。在被人問到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Mallory回答,因為它就在那兒。

甘迺迪說,「太空就在那兒,而我們將要登上它,月球和其他行星在那兒,獲得知識與和平的新希望在那兒。因此,當我們啟程的時候,我們祈求上帝保佑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所從事的最危險和最偉大的冒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假裝在紐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