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南海的中國漁民是「民」還是「兵」?

在南中國海爭端中,真正出現在衝突第一線的往往不是軍艦、戰機,甚至也不是海監船,而是一些「普通」漁船。北京方面顯然很信任這些「前線漁民」,而這也給其他國家出了個難題。

近年來,擁有導彈驅逐艦、航空母艦、核潛艇的中國海軍日益引發了鄰國的憂慮以及美國的關注。除了這些身在明處的常規軍事力量,中國在南海島礁爭端中還有一支毫不起眼、但卻作用顯著的隊伍。他們也同樣在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

在中國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區,當局一直在吸納漁民加入民兵組織。一些海軍官兵在退役後也會成為海上民兵。當然,中共官方對此諱莫如深;因此,外界也無從得知海上民兵組織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與正規的軍隊相比,這些漁民往往還具備一些優勢。他們具有平民身份,出現在爭議海域時,也不至於像軍艦那般招搖。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防務問題專家保羅(Michael Paul)在接受德廣聯採訪時指出,一方面,漁船與海監船都能夠捍衛中國的海洋權益;另一方面,漁民在爭議海域的捕魚作業,還能對外詮釋為「正常經濟活動」,為中國的主權訴求創造既成事實。

「捍衛國家海洋主權的中堅力量」

2013年4月,習近平考察了海南省潭門鎮。當地的漁民長年在南海水域捕魚為生,如今,他們也是最為積極的捕魚民兵。習近平的到訪也彰顯了他們的重要性。

不過,潭門鎮的居民並不願意向外人過多談及武裝民兵事宜,對於外國記者來說尤其如此。半島電視台記者曾經在當地注意到有許多人身着統一制服在進行訓練;後來,中國方面解釋說,這些人都在拍電影。一名叫作王書茂的漁民甚至表示,漁民身穿統一制服是為了抵禦陽光的照射,並宣稱對海上民兵一事一無所知。

而事實上,王書茂是潭門海上民兵連副連長。據中共瓊海市委黨校網站介紹,「王書茂同志給海軍部隊提供了周邊國家佔領我國南沙島礁的形狀、結構以及水文、氣象等重要信息」,「先後被海軍總部評為'先進個人'、南海艦隊評為'先進個人'、海南軍區評為'個人三等功'、連續4年被瓊海市政府評為'優秀民兵幹部'。」他還參與過南沙地區的赤瓜、東門、南熏、華陽島礁擴建工程,還曾在2012年4月黃岩島事件期間「身先士卒,指揮他的船隻在海上與菲律賓的漁船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他的舉動「讓當時所在附近捕魚作業的中國船隻受到了鼓舞,在他行動的感召下,其他船隻放棄生產紛紛加入維權隊伍」。

2013年4月習近平考察潭門鎮時,新華社也刊發過一篇稿件,其中引述了潭門鎮黨委副書記許德群稱,「海上民兵連發揮的最大作用是海上維權。」許德群還強調:「雖然很多漁民民兵沒接受過多少教育,但他們都有着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海上維權的大局觀;面對敵對勢力的威脅,他們能夠不屈不撓地鬥爭,是捍衛國家海洋主權的中堅力量。」

緊密合作

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撰稿人埃里克森(Andrew Erickson)以及甘迺迪(Conor Kennedy)在調查中發現,自從習近平考察了潭門鎮後,海南當地政府明顯加大了對海上民兵的支持力度。當局為鋼結構漁船提供補貼。與此前只能在近海地區作業的木製漁船相比,新型漁船更大,更重,航程可達2000海里。兩名撰稿人指出,這些吃水大約500噸的新型漁船,造價大約500萬人民幣,其中的政府補貼達180萬。

而《華盛頓郵報》記者則發現,當局給漁民的補貼遠不止於造船費用,還包括油料等其他開支。海南省大約5萬艘漁船以幾乎免費的價格獲得了導航與通訊系統,方便漁民在緊急情況時呼叫海監船的援助。

這些措施,都使得海上民兵與正規軍事力量的合作更為緊密。2014年春,海監船、漁船、海軍艦艇共同參與了對981號鑽井平台的西沙護航行動。《國家利益》撰稿人埃里克森與甘迺迪指出,當時,離鑽井平台最近的是漁船,而海監船以及軍艦則是在外圍地帶游弋。

而在去年秋天之後美國海軍的數次「自由航行」行動中,美軍艦艇也不斷受到中國漁船的干擾。但是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些漁船屬於海上民兵。對於美國海軍而言,這是一個棘手的難題:並沒有現成的行為規則可以適用於同中國漁船打交道。而北京方面也能夠很容易地撇清同這些漁船的關係。

防務問題專家保羅對德廣聯指出,大多數情況下,中國海上民兵參與的各類摩擦都不會引起媒體的關注,因此也難以判斷此類摩擦究竟有多頻繁。但是,越南以及印尼的相關部門對德廣聯透露,這種摩擦「不斷發生」。

本周二,海牙國際仲裁庭就南海仲裁案作出了裁決。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國際法專家戴昕昊(Thomas Eder)對德廣聯指出,由於中國無意讓爭端升級,因此,北京方面今後還會繼續讓海上民兵在南海爭端中發揮重要作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