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驚天消息」震撼華裔 怕遭名校拒絕

美國華裔小姐大賽

「因為是黃皮膚、冠中國姓,華裔學生的SAT就算考了滿分也上不了名校!」德州最高法院以四比三的投票結果,讓各方矚目的費雪控訴德州大學案(Fisher vs. UT)23日一錘定音,在華人等亞裔家長和學生群體中引發軒然大波,對於「教育平權」持續升溫是否可能引發亞裔學生因族裔背景遭名校拒之門外感到擔憂。

紐約長島趙先生表示,十多年前一家人通過親屬移民來到美國,為的就是「讓孩子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掙個好前程」,美國公立大學將族裔背景作為招生錄取的考量因素是他始料未及的,花上萬元送孩子上補習班、找名師輔導的努力最終猶如「打水漂」。

「我大女兒當年考SAT考了2300分,只比總分2400分少了100分,卻仍然被名校拒之門外」。趙先生認為,學校因為女兒是華裔而無視SAT高分並不公平,德州最高法院以「提高學校學生族裔多元化」為由展開「教育平權」的做法,與「公平」二字相去甚遠。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理事、前布朗士科學高中副校長張舜芳表示,大學以族裔作為招生錄取考量因素的做法由來已久,並非德州最高法院裁決費雪案引來的「驚天消息」。在美國建立大學系統制度之初,一個大學的單一種族學生比率如果高達25%,就被視為以族裔為背景的大學,這也是位於華府的霍華大學(Howard University)等「黑人大學」的歷史由來。

隨着時代的演變,美國人口比例也不斷在變化,大學主張校園學生族裔多元化也是為了與時俱進。張舜芳認為,無論是中國留學生、新移民學生、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華裔二代學生,在所謂的「教育平權」大環境下也不必過度擔憂因族裔因素被學校拒之門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保證學習成績優勢的同時,加強社會事務參與度和關注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並制定有效的大學申請策略,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學校也要向政府交成績單,而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學生都是拔高學校考核表現的中流砥柱」。張舜芳認為,聯邦和州政府均定期對大學進行整體課業表現評估,學生的畢業和就業都是重要的考核因素之一,而亞裔學生成績好、按時畢業、走出校門往往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即使「教育平權」持續升溫,相信校方也不會斷然、大規模地限制錄取亞裔學生,因此華裔學生和家長不必過分擔憂。

以新移民學生為主的曼哈坦綜合日夜高中招生部主任萬珊珊認為,以族裔作為招生錄取因素的「教育平權」預計對新移民學生造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即便產生衝擊,也是面向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裔二代。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