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英媒:中共在南海強硬 犯下了一些嚴重錯誤

——中國在南海是好戰還是強硬?

中共在南中國海(South China Sea)好戰?還是說中共立場強硬?這兩者之間有區別麼?沒錯,確實有區別。中共是立場強硬,卻並不好戰。

全球都相信中共正處於好戰的狀態。諸多照片給人這種印象,這些照片展示了有爭議的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中國稱南沙群島)上的新軍用跑道、防空導彈和大規模填海造島工程。然而,填海造島並不是中共首先開始的,而是其他主權聲索國首先開始的:越南於1976年開始在斯普拉特利島上修建跑道;菲律賓於1975年在中業島(Thitu Island)上修建了一條跑道;馬來西亞於1983年開始在燕子礁(Swallow Reef,也稱彈丸礁)上修建一條跑道和一個度假村。不過,這些建築活動中的大多數都發生在2002年東盟(ASEAN)和中國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eclaration of Conduct on the South China Sea)之前。自那以來,其他國家只開展過小規模的升級和維修活動,而中共的大舉建設則是在2013年到2014年之間開始的。

中共加入填海造島的行列時,它的工程規模非常大。五角大樓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13年12月開始填海造島以來,中共已在其斯普拉特利群島8個前哨中的7個實施填海造島。截至2015年6月,中共已填出逾2900英畝土地。相比之下,越南總共只填出大約80英畝土地,馬來西亞填出70英畝,菲律賓填出14英畝,台灣填出8英畝。」該報告表示,中國在20個月內填出的土地是其他國家在40年裏所填出土地總和的17倍。

顯然,中共始終十分強硬。然而,如果中共真的好戰,它可以以軍事手段趕走其他佔據島嶼的人。幸運的是,中共並未採取這類行動。事實上,軍事衝突看起來極不可能發生。自1988年3月以來,該地區的槍炮基本保持靜默狀態。1988年3月,中共和越南曾在約翰遜南礁(Johnson South Reef,中國稱赤瓜礁)發生小規模衝突,導致74名越南士兵喪生。

一個依然存在的問題是:中共為何決定在南中國海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下是部分較為可信的猜測: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亞太安全項目的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表示:「那些可能被華盛頓及其盟友視為間斷性的、閃電般的建築活動,在中共看來可能是完全合法的追趕遊戲。」

越南外交學院(Diplomatic Academy of Vietnam)東海(即南中國海)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Sea Studies)主任陳長水(Tran Truong Thuy)說:「中國官員和學者曾提出了多個理由來支持中共政府的戰略舉措,這些理由包括:需要改善在南中國海的搜救能力,希望改善在那裏工作的中國公民的工作和居住條件,以及需要基地支持中國的雷達和情報系統。」

我的同事黃靖教授表示:「雖然中共政府在與美國打交道時往往十分包容,但是中國仍在努力提升其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軍事實力。這麼做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在和美國的對峙中佔優,而是要提升美國與中國對峙時將不得不承受的軍事和經濟代價,從而令美國政府更願意與中共討價還價,而不願與中共開戰。」

不幸的是,中共政府的強硬令它犯下了一些嚴重錯誤。它導致東盟內部在2012年7月的外長會議上出現首次公開分歧。自1967年東盟創立以來,該組織每次召開此類會議後都會發佈一份聯合公報。然而,2012年東盟卻沒有這麼做,原因是東盟在涉及南中國海的段落上無法達成一致。10個國家中有9個同意重申前一年公報中各國就這一問題達成一致的措辭,然而東道主柬埔寨卻拒絕這麼做。事後表明,柬埔寨受到了中共官員的巨大壓力,要求它堅持不同意見。很明顯,中共的崛起令他們中的部分人自負了起來。

第二個錯誤就是2014年5月在越南沿岸開展石油勘探。越共和中共之間的緊張關係急劇升溫。越南發生了騷亂,有人擔心兩國會大打出手。幸運的是,幾個月後中共悄悄地把石油鑽井平台撤走了。

儘管中共不太可能與其他主權聲索國發生軍事衝突,卻可能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2015年10月27日美國決定向渚碧礁(Subi Reef)周邊水域派遣拉森號(USS Lassen)導彈驅逐艦,對中國的主權聲索構成了挑戰。中共向該軍艦發出了警告,不過也允許其通過了該水域。

美國正確地指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對岩礁和淺灘聲索主權的國家,無權主張周邊12海里的領海。該公約規定「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周邊僅可設不超過500米的安全地帶。

許多媒體報道暗示,當美國執行航行自由行動時,東盟國家私下裏在為美國喝彩。美國最近一次執行航行自由行動是在今年1月份。不過,就算東盟國家這麼做了,他們做的時候也十分緊張。萬一中美發生衝突,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被迫站隊。他們知道,美國是今天的第一強國,可能在100年內也是如此。然而他們也同樣知道,中國會成為明天的第一強國,而且可能保持這一地位1000年。

那麼存在解決辦法嗎?實際上是存在的。儘管做出了各種姿態,但世界最大的兩個海軍強國在一些根本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比如航行自由和「無害通過」。作為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中國在這方面比美國有更大的利益。因此,如果美國和中國的利益能在95%的海面上趨同,那麼也能在南中國海上趨同。需要的只是一點點智慧。趕在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仍然執政時迅速解決這個問題,或許符合北京方面的利益。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會難對付得多。

本文作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院長,《大融合:東方、西方與世界的邏輯》(The Great Convergence: Asia, the West, and the Logic of One World)是其最新著作。  譯者/簡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