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投書 > 正文

《刺殺金正恩》帶給中共和金正恩的顛覆

——李天笑:《刺殺金正恩》並非博世界一笑

作者:
《刺殺金正恩》則是用一種輕鬆的或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波普形式揭示了一個極其嚴肅的現實主題,即用電視採訪讓朝鮮人民看到一個犯反人類罪的暴君的真實面目,把金正恩拉下神壇,消除人民的恐懼心理,推動朝鮮的變化。目前聯合國對金正恩反人類罪的指控,以及這部影片大量流入朝鮮,都有助於把金正恩拉下神壇。對於這一點,朝鮮現政權、奧巴馬,甚至索尼應該都心照不宣。影片開始時有一段動畫,兩個大熊貓在兩邊舞動,中間金正恩騎在馬上嬉笑

圖為《刺殺金正恩》的劇照。(索尼影業官方劇照)

索尼公司的《刺殺金正恩》(Interview)屢經波折,峰迴路轉,在耶誕節公演後一鳴驚人。其強大衝擊力,震撼全美,波及朝鮮和中國,創下政治幽默片有史以來驚人奇蹟。

一部4千多萬製作成本的通俗政治波普片,敢於指名道姓用暗殺現實生活中一國首腦為題材,又因駭客攻擊停映又復映,且將朝鮮獨裁者、美國總統、CIA和FBI等重大政治要素一起捲入製作或發行過程,本來已是驚世駭俗,獨一無二的了。更何況影片取得北美4天網路和有限數量影院(331家)近1800萬美元的不俗票房,且得到IMDB(互聯網片庫)、YouTube和中國大陸線民一致很高的評價,更是難能可貴。如果考慮到影片在朝鮮地下盜版DVD高達超黑市韓劇10倍的50美元黑市價格,以及在中國大陸鋪天蓋地的瘋狂下載和一片叫好,其成功已非一句洛陽紙貴,或非同凡響,所能概括的了。卓別林的《大獨裁者》和米高梅出品的《紅色黎明》無論在膽略、取材視角、編導演水準和觀眾效果上均無法與之相比。

《刺殺金正恩》的劇情大致為,通俗脫口秀《今夜狂鬧》(Skylark Tonight)的主持人大衛•史凱拉克(Dave Skylark)和製作人亞倫•拉波波特(Aaron Rapoport),沒有按CIA的計劃,用含有蓖麻透皮貼片去暗殺金正恩,而是通過採訪金正恩時揭穿金的真面目,達到了幫助民眾擺脫對金的個人崇拜的目的。大衛和亞倫在反叛軍人幫助下成功逃脫,而金正恩在追捕中直升機被導彈擊中身亡。金正恩未死於暗殺,但身敗名裂而後亡。

影片中幽默和驚險的場景交錯相扣。中國文革式的象徵性文宣表達令人忍俊不住。美國和朝鮮混合版的「你懂的」意境全在觀眾心知肚明的微笑之中。劇情始終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蓖麻貼片暗殺的失敗,了解內情的反叛朝鮮女軍官的說服和參與,以及大衛從金正恩招待拉攏中的醒悟,促成了從暗殺金正恩到揭露金正恩的轉變。影片最後用亞倫和朝鮮女軍官的Skype視頻通訊暗示,反叛金正恩的力量掌握了政權。整個劇情與目前朝鮮時局雖不是對號入座,但起碼是貌合神似。

影片的這個主線設計旨在說明:真相的力量大於暗殺。也就是說,用現代化媒體工具面對成千上萬觀眾講真相,使民眾迅速放下對獨裁者的迷信、崇拜和恐懼,具有暗殺達不到的摧毀獨裁者和專制制度的特有強大力量。在現實中,美國智庫也曾設想過各種用「外科手術」方法除掉金家王朝的計劃。影片的這個構思反映出編導對朝鮮政局和民眾心態的透徹觀察。正如劇中反叛的朝鮮女軍官所說,殺了一個金正恩仍會有其他人代替他,而先讓民眾覺醒才能改變朝鮮。

《刺殺金正恩》貫穿了幽默、荒誕、搞笑等情節。但這些決不是為了博世界一笑。如果人們還記得《2012》如何以非凡的立體音響和電腦特技效果、用挑戰人類感官極限、超越想像的地裂、地震和海嘯、科學預報和瑪雅曆法、「諾亞方舟」的巧妙結合,為人類指點未來生路的話,那麼《刺殺金正恩》則是用一種輕鬆的或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波普形式揭示了一個極其嚴肅的現實主題,即用電視採訪讓朝鮮人民看到一個犯反人類罪的暴君的真實面目,把金正恩拉下神壇,消除人民的恐懼心理,推動朝鮮的變化。

[page]

《刺殺金正恩》影片片花中有一句發人深思的話:你正在進入一個危險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民相信金正恩告訴他們的一切,金正恩能與海豚對話……這非常形象和客觀地刻畫出,金家三代用欺騙和恐怖建立起來的個人崇拜已向巨獸一樣牢牢控制着朝鮮人民。不摧毀金正恩的神壇教主形象,即使暗殺了金或拘捕了也無濟於事。在千萬人扶着金正日的棺材痛哭的朝鮮,任何政變政權都不可能立刻替代金的神壇地位。無論是朝鮮現政權搞出金正恩假替身,還是用南北統一建立功勳,或者是繼續用金正恩名義執政,等等,都證明現實中清除個人崇拜和消除對專制獨裁的恐懼的必要性。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聯合國對金正恩反人類罪的指控,以及這部影片大量流入朝鮮,都有助於把金正恩拉下神壇。對於這一點,朝鮮現政權、奧巴馬,甚至索尼應該都心照不宣。

影片另一成功之處是揭示出朝鮮軍隊高層有一股倒戈反叛力量,這真實地折射出朝鮮當今的政治變化。主持人大衛和製作人亞倫之所以能通過訪談,讓暴君在千萬朝鮮觀眾包括軍人面前像小孩一樣哭泣和失控,達到不暗殺金而擊潰金的目的,全賴於這股軍內起義部隊。那位表面忠於金正恩,一開始不苟言笑的女軍官,其實內心充滿對金氏政權的不滿和仇恨。通過她的構思、策劃和佈局,中間穿插了她與亞倫個人關係的發展和在演播室你死我活的血腥打鬥,這場不殺而下的電視採訪戰終於完勝達標。目前朝鮮政局中雖然還沒有出現用電視摧毀金正恩神壇形象的報導,但軍隊內部頻繁異動,金正恩失權,朝鮮變天等,或許已在發生之中或己經發生。從這點看,影片不但觀察深刻,而且有強烈提示作用。

《刺殺金正恩》並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或單純的荷里活喜劇片。影片只是借用了政治波普,這種能為朝鮮和中國大陸民眾心領神會、容易接受的藝術形式,恰到好處地表達出民眾在長期恐怖壓抑下和政治洗腦下不敢或直接表達的對專制政權的不滿和對抗。

政治波普出現於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波普藝術在西方表達的對人性壓抑的反抗和在共產國家表達的對專制的反抗是不同的。當美國畫家安迪•沃霍爾用幽默和嘲諷的手法印出毛澤東系列頭像時,把毛拉下神壇很快成了一種藝術潮流,並結合人們熟知的商業符號和政治形象來更廣泛地表達對專制的譏諷和反抗。今天「三個呆婊」、「河蟹」等惡搞圖像是這種政治波普的延續。在朝鮮政治波普仍然留有中國早期的特色。影片從宣傳廣告到情節內容大量運用了政治波普。比如,影片開始時有一段動畫,兩個大熊貓在兩邊舞動,中間金正恩騎在馬上嬉笑,揮舞雙手,其中含義不言而喻。這大概是影片能在朝鮮和中國大陸引起強烈轟動的原因之一。從影片運用的畫面語言和傳播方式來看,說這部片子是索尼特意為朝鮮和中國製作的也不為過,因為在這兩個市場索尼完全沒有錢賺。

影片標題是刺殺金正恩,要他死。這可能是影片編導觀察到了金正恩必亡的大趨勢。有一些評論提到,對現實生活中國家首腦指名道姓的刺殺設計可能涉及恐怖主義嫌疑。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金正恩是被111個國家投票認定犯下反人類罪的獨裁者,處死金正恩和處死本拉登沒有什麼兩樣。即使金正恩不被暗殺,他也終有一天會被國際法庭處以死刑。而《刺殺金正恩》的幽默處理是首先讓金在道義和民心上死,而後讓金的直升機被導彈擊中後被火焰燒死。影片對反人類罪的處理,實際也暗含着江澤民犯罪集團的最終下場。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來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