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遠距傳物研究獲重大突破:未來有望遠距傳人

《星際迷航》中的遠距傳物室。科學家表示沒有任何物理學定律禁止遠距離傳輸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型物體。換句話說,《星際迷航》中的遠距離人員傳送技術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現實。

荷蘭科學家證明在兩個距離3米的點之間傳輸編入亞原子粒子的信息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可達到100%。在研製類似互聯網的超快量子計算機網絡的道路上,這一研究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遠遠超過當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表示沒有任何物理學定律禁止遠距離傳輸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型物體。換句話說,《星際迷航》中的遠距離人員傳送技術將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為現實。科學家之所以如此信心滿滿是因為他們在遠距傳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一項實驗中,他們證明可以將一個原子傳輸3米,精確度可達到100%。

實驗負責人、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羅納德-漢森教授表示:「我們傳輸的是一個粒子態。如果你相信人體是無數原子以一種特定方式聚合在一起的產物,那你就會相信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便可將人員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雖然在實踐中很難做到這一點,但這並不意味着不可能,因為這種傳輸並不違反任何基本的物理學定律。不過,遠距離人員傳送將在非常遙遠的未來才能成為現實。」

漢森的研究小組第一次證明在兩個距離3米的點之間傳輸編入亞原子粒子的信息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可達到100%。在研製類似互聯網的超快量子計算機網絡的道路上,這一研究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遠遠超過當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遠距傳物利用的是粒子糾纏在一起後產生的奇特現象,即一個粒子的狀態會立即影響另一個粒子,不管它們相距多遠。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粒子朝上旋轉,與之糾纏的粒子便朝下旋轉。理論上說,即使兩個粒子處在宇宙的兩端,這種現象仍舊存在。

愛因斯坦不相信存在糾纏現象,將其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但科學家已經多次用事實證明這種現象的確存在。研究發現刊登在《科學》雜誌上。漢森表示:「量子遠距傳物的主要應用就是量子版互聯網,打造一個全球性網絡,用於傳輸量子信息。我們證明這種想法具有可行性,我們的每一次嘗試都取得成功。我們的研究成果為打造未來的量子互聯網打下了第一個堅實基礎。量子互聯網的一個最現實的應用就是確保通訊安全。這種通訊方式是將糾纏作為你的通信信道。如果以這種方式進行信息傳輸,任何人都無法竊取,可以做到百分百安全。」

漢森等人計劃在7月進行一項更雄心勃勃的實驗,在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兩座建築之間進行遠距傳物。這項實驗將顛覆愛因斯坦對遠距傳物的否定,證明以光速在糾纏粒子之間進行信號傳輸具有可能性。漢森說:「我相信這項實驗會取得成功。不過,這種實驗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一直以來沒有人進行這種實驗。」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夏雨荷

來源:新浪科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