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永遠的謎團 七大人類至今無法破譯的密碼

加解密技術發展史是講述破解秘密的歷程。然而一些未解之謎依然無法破譯。上至美國國家安全局到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密碼破譯家,下到密碼破譯愛好者,破解了無數零碎的代碼和密碼,不過尚有少數高深莫測的代碼至今仍然無人能破譯。

令這些加密文件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據說編寫密碼的人:冷淡疏離的戀人;以一種扭曲的心理遊戲方式發送加密信件的連環殺手;因不知名原因秘傳的15世紀鍊金術士。其中一些代碼是在死者口袋裏的發現的:有些至今身份不明,其他一些人因莫名原因遭陌生人謀殺。

有些甚至可能是惡作劇。然而即便想要辨別出密碼的真偽可能都無計可施。縱然我們從眾多惡作劇中分辨出真實的代碼,其中一些罕見又富有挑戰性的代碼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依舊無法破解,我們已經請求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凱文·奈特——最近在他的幫助下,擁有25年歷史的名為「Copiale ciper」的加密文件得以成功破解——為我們介紹七大最為撲朔迷離的代碼,並且描述這些文件如此難以破譯的緣由。

上圖

伏尼契手稿(

如伏尼契手稿一般神秘難解——或者富有心癢難耐的吸引力——的加密文件寥寥無幾。該手稿追溯至15或16世紀的意大利,所使用的語言無人能懂,主題神秘莫測,裏面涉及到不存在於世上的植物插圖。另外,書里還包括黃道十二宮符號、占星圖表、草藥插圖以及全身赤裸的女人沐浴時用水管自慰的圖畫。涵蓋246頁牛皮紙的手稿也許專門講述點金術或者中世紀醫藥,但是沒人確切知道其中答案。

我們只知道它所使用的語言區別於任何歐洲語言,遵循自己獨特的模式。字符包含19到28個字母不等,平均字長與希臘或拉丁派生語言相一致,沒有兩個字母的單詞,字詞重複率遠遠高於歐洲語言。總之,這本書共有17萬個字符,從左至右書寫,沒有標點符號。

20世紀最偉大的密碼破譯家之一威廉·弗里德曼未能破解其中奧秘,並且懷疑伏尼契是一種人造語言。(無法用羅塞達石碑幫助破譯。)德國計算機科學家克勞斯·施梅懷疑這是一場惡作劇,而且還提出手稿的源語言本可以用一套更大的「無意義填充文本」進行加密。然而將垃圾文本從真實文本分離出來的系統尚不存在。語言學家兼計算機科學家戈登·拉格也推斷這份手稿是一個惡作劇。

奈特在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斷斷續續潛心研究伏尼契手稿。最近,他和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家薩瓦娜·雷迪發現詞的長度和頻率、詞形的表面形態——詞形結構——「以及最為顯著的頁面級主題與自然語言形式的文本相符合」。問題在於似乎沒人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照片:D.C.Atty/網絡相簿

比爾密碼(

「破譯這一密碼幾乎不會引發歷史或科學興趣,只不過能收穫一大堆金子而已,」奈特解釋道。等等……一大堆金子?的確如此,如果整件事不是一場惡作劇的話。

自從這些密碼首次出現在一個名為「比爾文件」1885年的小冊子上以來,這個疑問或者真假辨別就與緊緊纏繞着密碼破譯家,該文件描述了一個荒誕離奇的寶藏故事。據冊子記載,一位名叫托馬斯·傑斐遜·比爾(一個從未被證實存在的人)的人在1816年美國西部探險期間發現了這些金子。據故事所說,寶藏當時被運往弗吉尼亞貝德福德縣,然後就悄悄埋藏在那裏。

據稱有三組密碼指引金子的秘密埋藏地點,其中一組已經成功破譯。不幸的是,破譯的密碼僅僅詳細描述了寶藏的類型,並未指出比貝德福德縣更具體的埋藏地點。

若要找到更為確切的地點則必需破解另外兩組密碼。問題在於弄清其中原委需要將它們與未知的歷史文本相比較。比如已破譯的密碼就藉助了《獨立宣言》。第一個數字115《獨立宣言》中第115個詞相對應:」instituted」。那就意味着115代表「I」。另外兩組密碼的翻譯文本會是怎樣呢?沒人知曉,而且他們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對於另外兩組密碼是否高深莫測尚存在疑問,似乎整件事情是冊子的作者在金子已經被發現之後編造出來的。

照片:Wikimedia

朵拉貝拉|第十變奏(1897年)

1897年,40歲的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把這封加密的書信寄給了他其中一位朋友的繼女——23歲的朵拉·潘妮。「一個男人向一名比自己小一半的女子傳遞什麼編碼信息呢?」奈特問道。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纏綿悱惻,近乎肉麻的情書?還是加密的音樂符號?

要找出謎底,則需要破解由成串方向不一的半圓組成的87個字符。然而嘗試破譯密碼,發現的一些不只是「胡言亂語」的東西,不過卻還稱不上實際解決方案。

「密碼很短,」奈特解釋道。「短密碼一向更難破解。」在較長的替代密碼中,你總可以發現不尋常的字母或字母對——相當於Q和U。「但是在短密碼中,比如說100個字母,可能僅有一個『Q』或者可能一個也沒有,因而靠訣竅是行不通的。」

另外一種理論表明該代碼是獨特私人語言的範例,此語言僅在潘妮和埃爾加之間通用。如果情況確實如此——或並非如此,因為不管怎樣代碼太短了——那麼也許根本不可能破譯它,因為除了他們,沒人能理解其中的指代意義。

照片:Wikimedia

塔曼·蘇德(1948年)

當在一個死人身上發現編碼文件時,該密碼自然會愈加備受矚目。1948年12月1日那天,一位衣着得體但身份不明之人——普遍被稱為「Somerton Man」——的屍體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的海灘上被發現,死者身上沒有可辨識的創傷跡象。至今死因不明,他身體修長健碩。(他可能是被無法察覺的毒藥害死的。)他的衣服沒有標籤。實際上,他根本不存在。這引發了一些推測:薩默頓可能有精神障礙,因自殺而身亡;有人甚至於懷疑他是身份暴露而被暗殺的蘇聯間諜。

現在事情變得愈加詭異。小口袋裏面——位於死者其中一個較大的褲子口袋內部的表口袋——是一塊破碎紙張的殘片,上面寫着「Taman Shud」,在波斯語裏是「結束」的意思。憑藉這一碎片後來追查到了一份歐瑪爾·海亞姆的《魯拜集》,這本書是假定謀殺發生當晚在未鎖門的汽車後座發現的,據說這輛車就停在死者死前曾經拜訪的地點附近。這本書的後面是用鉛筆書寫的5行代碼字母。更糟糕的是,「它是短碼,因而統計分析無太多用武之地,」奈特解釋道。「你會指望着該密碼與《魯拜集》裏的文字相關。」

黃道十二宮殺手密碼(1969年)

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一個連環殺手把北加利福尼亞攪得人心惶惶。他留下兩套密碼文件:408個字符的代碼文件幾天之內就被成功破譯;而由340個字符組成的代碼文件四十多年後仍舊是未解之謎。黃道十二宮殺手一直逍遙法外。

「電視劇中,連環殺手通常會疏忽犯錯而後被逮捕,」奈特說道。「這個傢伙僥倖逃脫,一直逍遙法外。因而這裏面蘊含着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人們希望在某方面擊潰他。」

然而若要明白破解代碼的過程究竟有多麼困難,那麼就仔細推敲一下可能組合的絕對數量。我們知道共有63個符號組成340個字符,卻不懂得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它們是字母表中的字母嗎?它們其中有代表標點符號、空格或者數字的嗎?還是甚至代表整個詞?我們假定每個符號代表一個字母。那麼便剩下提升至63次冪的26種可能解決方案,或者39098011710742195590974259094795403842655842142490330518716727403333474672708595090456576。

我們至多只能做出推斷,並且藉助黃道十二宮殺手遺留下的已被破譯的代碼,在別處找到的可利用的蛛絲馬跡,比如代碼Z408。然而「Z340的重複次數並不像Z408那樣遵循從左至右、自上而下的書寫規律」,奈特解釋道。「因而我們甚至不能認為那是順理成章的。」

照片:美國聯邦調查局

克里普托斯(

「如果你想引起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注意,那就破解這組密碼,」奈特告訴我們。蘭利市中央情報局總部的廣場上矗立着一座雕塑「克里普托斯」,此雕塑是藝術家吉姆·桑伯恩在前中央情報局密碼員愛德華·沙伊特的幫助下為該機構建造的戶外裝置。此雕塑的密碼由四段組成,總共刻有869個加密字符。其中三段已被破譯(中情局分析師花費7年心血)。第四段刻有97個字符,被稱為「K4」,如今仍是未解的謎題。《連線》雜誌記者斯蒂芬·列維探究腦力激盪法用於創建代碼,包括字母替換、故意拼寫錯誤以及只能依靠複雜的數學公式才能釐清的亂序字母。

這些信息講述了什麼內容?一段密碼文件改述了埃及古物學者對打開圖坦卡蒙法老墓的故事描述。另一段則談及地下儲藏的神秘信息,並且透露中情局總部裏面一個地點的坐標。當然是詩意的潤色修飾。破譯最後一段密碼純屬好運。

「K4應該容易破解,因為它幾乎肯定是標準的密碼類型或者標準密碼類型的組合,」奈特告訴我們。「不過它可能採用一種尤為困難的方法編碼。若是如此,那麼要破譯這樣一個短碼可能需要高超的計算能力。」

自2003年以來,眾包嘗試藉助於雅虎社區論壇正式啟動,致力於破解剩餘字符。不過桑伯恩對答案瞭然於心,而且他尚在人世。如果認為自己也揭曉了答案,你可以將其提交至他的網站。但是你大概並不知曉。中情局至今還尚未揭開其中謎底。

照片:Wikimedia

麥考密克(1999年)

聯邦調查局需要你幫助破獲一起謀殺案。1999年6月,在密蘇里州東部的田野里發現了41歲的里基·麥考密克部分腐爛的屍體。此男是一名失業者,身患殘疾,有犯罪前科,在他的口袋裏發現了兩張加密的紙條。當時,法醫並未懷疑麥克密克因遭謀殺身亡,他從童年起就以書寫加密的紙條著稱。沒有嫌疑犯,也沒用動機,麥考密克被多重疾病纏身。除了那張紙條瘋狂複雜的字母、數字和符號組成的30行系統外,便沒有什麼重大嫌疑。紙條透露他生前最後所去的地點了嗎?還是揭示了其他導致他死亡的信息?

或許吧!2011年3月,聯邦調查局突然宣佈麥考密克的死亡有他殺的嫌疑,並且披露紙條的存在。「即使發現他在寫一張購物單或一封情書,我們也依然想要弄明白代碼是如何破解的,」聯邦調查局密碼分析和敲詐勒索記錄部門的領頭人丹·奧爾森說道。「我們對這一密碼系統一無所知。」

聯邦調查局在網絡上通過眾包解決方案請求大眾幫助破譯這一代碼。反響極為強烈,聯邦調查局甚至專門為此創建了一個網站。有眉目了嗎?告知聯邦調查局吧!但是你要苦心研究一堆毫無價值的數據。「聯邦調查局鑽研這套密碼好多年了,」奈特指出。「你需要洞悉他們尚未發掘的東西。」

照片:維基媒體|聯邦調查局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CoolSEO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