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溫家寶最後工作報告將登場 世界關注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將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歷來是大陸兩會的重頭戲,報告除了回顧和總結前一年政府工作,更是新一年的施政綱要,也是外界瞭解大陸政策走向的重要參考。

  經濟方面,一般預估,大陸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將與去年一樣維持7.5%,或「十二五」規劃擬定的7%。

  浦東(上海)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預期,今年大陸經濟增長目標仍將定在7.5%,但隨着全球經濟環境改善,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最終將達到8%以上。中投國際香港董事長劉遵義認為,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應該會落在7.5%到8%之間。

  習李接棒難高速成長

  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目標或最終實質經濟表現為何,一個事實是,習近平李克強領導下的中國,將告別胡溫主政時期平均10.7%的兩位數高速增長期。

  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王慶表示,中國經濟經過10年甚至更長時間,至少有三個特點:經濟增長速度很高,過去10年每年都超過10%;通貨膨脹率比較低,過去10年約2%;資產價格上漲壓力很高,包括房市與股市。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擁有非常高的儲蓄率。

  但受計劃生育影響,大陸的儲蓄年齡人口,即16歲到60歲的人口正逐步減少,加上消費習慣改變等因素,大陸的儲蓄率已逐漸下降,使得中國經濟將形成另一個新常態,特點就是GDP增長速度放緩、通貨膨脹率相對較高,以及資產價格上升壓力明顯減弱。

  出口競爭面臨新挑戰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耿曙指出,習李在兩會後正式接棒執政,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大陸出口競爭力不如過往,如何維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耿曙說,過去5年,大陸工資平均調升幅度約15%,今天上海的工資水準已不比台北低,這必然會讓大陸的出口競爭力受到影響。目前看來,候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很明顯想要透過推動城鎮化,維繫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動能,極可能繼續採取凱因斯式策略。

  李克強去年11月下旬在十八大後的中共內部學習會議上即指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他強調,「今後一、二十年我國城鎮化率將不斷提高,每年將有相當數量農村富餘勞動力及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將帶來投資的大幅增長和消費的快速增加,也會給城市發展提供多層次的人力資源。」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在政協開議前一天,於北京大學演講時表示,根據高盛團隊研究,大陸城鎮化率每提高1%,就會帶動1年GDP增長0.8%,5年增長3.5%。

  結構改革有助城鎮化

  從供給方面看,隨着勞動力從生產效率較低的農業轉向生產效率較高的工業和服務行業,城鄉間的勞動力遷移將促進生產率提高;在需求方面,由於城鎮化的過程需要對城市基礎設施、住房、公用事業和社會項目進行大量投資,這將增加對工業製成品的需求。

  但他也強調,城鎮化不等於純粹的「造城」。中國下一輪城鎮化應側重讓那些已經住在城鎮地區的人們變為真正的「城裏人」,而非變農地為城市。這就需要結構性改革,包括但不侷限於戶籍制度、土地權益和社會福利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