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鷹派安倍晉三進軍首相寶座

——安倍晉三捲土重來如何影響中日關係?

此次參加自民黨黨魁競選的所有參選人都帶有強烈的鷹派色彩,包括被安倍擊敗的前防衛廳長官石破茂(Shigeru Ishiba)。近年來,自民黨向右翼發展的趨勢較為明顯。安倍晉三在處理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上持強硬立場,並因此得到國內的支持。他還希望淡化前首相村三富市1995年就日本過去的殖民統治和侵略道歉的聲明。


 安倍晉三捲土重來如何影響中共日本關係?

58歲的安倍是自民黨內典型鷹派。

日本最大在野黨自民黨周三(9月26日)舉行總裁選舉投票,前首相安倍晉三在自民黨國會議員投票的第二輪選舉中,壓倒對手石破茂,當選新總裁。BBC

五名候選人沒能在自民黨總裁選舉的第一輪地方黨員和國會議員投票中超過半數,是40年來首次。

比起首相野田佳彥上周五當選,連任民主黨黨代表,日本傳媒和輿論顯然更關注自民黨的總裁選舉。

執政三年的民主黨在各項民意調查中顯出頹勢,預料民主黨在最晚明年8月眾議院議員任期屆滿、舉行大選時可能下台。自民黨是眾多在野黨中最可能奪權的大黨,所以自民黨選總裁這次潛在着選首相的意義。

出人意料

58歲的安倍是自民黨內典型鷹派。不過,在他2006年接替小泉純一郎出任首相後,竟一反新首相外訪的慣例,首個訪問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中國。此後提出的「戰略互惠關係」沿用至今,修復了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嚴重惡化的中日關係。

安倍當時還宣告任期內不參拜靖國神社,為後來的自民黨首相開了不參拜的先例。2007年安倍下台後,日本有報道說,中共私下對安倍的評價不錯,認為「意想不到地外交安定」。

也正因為安倍是鷹派,而且他的政治世家族譜里三代沒有親中政客,所以他不參拜靖國神社、與中國修好,尚能抑制日本右翼的指責。這與後來接替他的前首相福田康夫形成反差,福田的父親和其本人被指親中,反而其執政期不敢訪北京、對中共外交小心翼翼。

外安倍還有親台的一面。他是「日華國會議員懇談會」的代表性人物。2007年下台後,安倍曾對台灣總統馬英九說:「日本與美國一樣,如果中共攻擊台灣,日本不會不管。」如果安倍執政,民主黨政權下日本停止與台灣的漁業談判也有可能恢復。

這次安倍競選期間多次強調「堅決維護日本主權」、「要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常駐公務員」、「修改河野談話(戰爭道歉)內容」等強硬立場。

不過周三當選後,他的一段話倒被日本傳媒指出值得推敲。他說,要堅定守護尖閣、領海主權,也要提升日本出口利益,中共也用日本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雙方是要切也切不斷的關係,彼此都互相需要。」

朝日電視台分析說,雖然安倍當選後表態仍強硬,但已讓人感到柔軟一面;富士電視台說,為了奪權,安倍才必須表現出與野田溫和對待中韓兩國的立場明顯不同。

各傳媒在街頭上採訪的民意中,既有說相信安倍會堅持強硬外交的人,也有說憂慮安倍當選會令日本越來越右傾的看法。

國民印象

民眾最多的還是對安倍2007年因肚子痛辭職的不負責任印象。 安倍當時忽然住院並宣佈辭職,開創了後來每年一換首相的公式。這次競選期間他也已再三尷尬地面對輿論當面質疑:「你既然因肚子痛都能拋棄政權,現在又怎麼讓我們期待你率領日本走出難局?!」

安倍周三當選後隨即表態:「我曾給大家添了麻煩,但在這個難局裏,大家給了我率領樹造新的強大自民黨的使命感。」他說:「胸懷首相的經驗和責任,全力奪回政權」。

日本民意較支持的前自民黨政策調整會長石破茂落選可能對自民黨下次大選不利,今後安倍能否爭取民意支持、野田能否挽回一些局面則是焦點。

自民黨2009年下台後,民意支持率從未上升。這次總裁選舉也暴露出體制依舊的弊端,例如這次出馬競選的五人都是「太子黨」,而黨內競選過程也仍是派閥交易,BBC中文網記者在過去兩周的採訪活動中聽到的議論有個共同點,就是民主黨沒法期待,自民黨可能同樣沒法期待。

不過與安倍同樣屬於鷹派的石破落選,對沒嘗試過他執政的中韓兩國來說,總算是比較安心的結果,而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兒子石原伸晃落選,也擺脫了他的軟弱可能導致老爸垂簾聽政的危機,另外競選的前官房長官町村信孝和前防衛大臣林芳正得票率則低得無足說明。


鷹派安倍晉三進軍首相寶座

日本右翼保守派前首相安倍晉三本周三當選自民黨新總裁。58歲的安倍晉三以對中共持強硬立場聞名。民調顯示,他的黨可能在預計不久後舉行的議會大選中獲勝。

安倍晉三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安倍晉三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獲勝,當選首相。一年後,隨着內閣中數名部長因醜聞辭職,安倍晉三以健康原因為由突然辭職。在短短一年的執政期中,安倍晉三追尋"美麗日本"的夢想,推行教育改革,加強對日本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並計劃用一部日本憲法來代替在美國主持下擬定的戰後和平憲法。安倍還希望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在美國的保護下讓日本再次成為一個在國際舞台上充滿自信的國家。

安倍以對中共立場強硬著稱,不過在2006年當選首相後,他出訪的第一個國家便是中國大陸。與先前執政5年,多次因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國強烈抗議的小泉純一郎相比,安倍當時可謂在修復日本中共關係上邁出了一大步。

2007年9月12日,安倍晉三宣佈辭去首相

自民黨向右發展

此次參加自民黨黨魁競選的所有參選人都帶有強烈的鷹派色彩,包括被安倍擊敗的前防衛廳長官石破茂(Shigeru Ishiba)。近年來,自民黨向右翼發展的趨勢較為明顯。安倍晉三在處理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上持強硬立場,並因此得到國內的支持。他還希望淡化前首相村三富市1995年就日本過去的殖民統治和侵略道歉的聲明。

民意調查顯示,自民黨可能在下屆大選中勝出。按照現任首相野田佳彥儘快提前大選的承諾,大選很可能在11月舉行。一旦自民黨獲得多數,安倍晉三就可能再次問鼎首相寶座。民調還顯示,自民黨可能需要一個執政夥伴。安倍已表示,他青睞於大阪市長橋下徹(Toru Hashimoto)領導的宣揚民族主義的新政黨"日本維新會"。這樣的聯盟將讓日本加速向右傾斜。

大阪市長橋下徹(Toru Hashimoto)

中韓將警覺

日本上智大學(Sophia University)教授Koichi Nakao說,他認為中國和韓國都將警惕起來,這可能會推動部分領導人在自民黨重新上台前改善與日本的關係。他還認為,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對野田佳彥來說可能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自民黨最後也許會失去支持。用他的話來說:"選民當時拋棄自民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倍晉三"。

來源:路透社 編譯:樂然 DW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