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黃瓜明明是綠色,為什麼要叫[黃]瓜呢?

一、黃瓜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蔬菜,可它明明是綠的,為什么姓「黃」呢?

二、冬瓜是一種清熱解暑的大眾蔬菜,產於夏秋暑熱之際,為什麼要叫它「冬瓜」呢?

三、慈姑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因為葉如燕尾,又名燕尾草。你知道它為什麼叫「慈姑」嗎?

四、蠶豆起源於亞洲西南和非洲北部,栽培歷史悠久。中國蠶豆相傳為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蠶豆」和「蠶」有什麼關係,是能給蠶吃嗎?

五、韭菜是原產我國的一種蔬菜,早在成書於2500年前的《山海經》中,就有關於韭菜的記載。你知道「韭菜」得名的原因嗎?

六、芥藍富含維生素,作為日常佐餐之用,有相當價值。你知道它為什麼叫「芥藍」嗎?

七、絲瓜的果實呈圓柱狀,有縱向淺槽或條紋,並不是一絲一絲的,為什麼叫它「絲瓜」呢?

八、茭白是我國特有的水生蔬菜。古人稱茭白為「菰」,它的種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穀」(稌、黍、稷、粱、麥、菰)之一。你知道「菰」為什麼會被稱為「茭白」嗎?

九、猴頭菇因為長得像個猴子頭而得名,那麼草菇是因為長得像草而得名嗎?

十、南瓜名稱很多,又叫金瓜、紅南瓜等。「金」「紅」都是從南瓜的顏色來說的,但它為什麼稱「南瓜」呢?

十一、你知道「菠菜」之所以叫「菠菜」的原因嗎?

十二、塔菜葉子墨綠色,平展如盤,根本就不像寶塔,為什麼會叫「塔菜」呢?

 

參考答案

一、黃瓜是西漢時從西域引進的蔬菜,最初叫作「胡瓜」。《本草綱目·菜部三》記載:「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書中還記載了「胡瓜」改呼「黃瓜」的原因: 「北人避石勒諱,改稱黃瓜,至今因之。」石勒,羯族人,是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羯族曾被稱為「羯胡」。石勒為了提高羯族人的地位。將胡人稱為「國人」,同時禁稱「胡」字,「諱『胡』尤峻,諸胡物皆改名」,「胡瓜」就是那時改為「黃瓜」的。之所以稱作「黃瓜」是因為這種瓜成熟後,渾身由綠變黃。《齊民要術》記載,北魏時,黃瓜要等色黃才採摘,和現代人喜歡碧綠青翠的嫩黃瓜不同。

二、冬瓜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冬瓜老熟之後,皮上長一層厚厚的白霜,酷似冬日白雪落於其上,故取名為「冬瓜」。

三、據《本草綱目》載:「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諸子,故以名之。」

四、關於「蠶豆」的得名,主要有兩說:一說見於《本草綱目》,稱蠶豆「豆莢狀如老蠶」,故名;一說蠶豆成熟時正當春蠶上蔟之時,故名蠶豆。

五、《說文解字》說「韭」是象形字,字形就像長在地上的韭菜;還說:「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韭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一茬一茬地割。可見「韭」原是從「久」得音的。

六、芥藍,味道像芥菜,顏色像蓼藍,所以叫芥藍。

七、絲瓜嫩果作蔬菜食用,成熟後果實中的纖維硬化,除去果肉,即成為絲網狀的纖維束,「絲瓜」因此得名。

八、中國人很早就發現,菰感染上黑粉菌就不抽穗,莖部膨大,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味道鮮美。這就是現在食用的茭白。茭白屬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交錯。《本草綱目·草部八》記載:「江南人呼菰為茭,以其根交結也。」這就是它得名的原因。

九、草菇是一種傘菌,因栽培於稻草堆上而得名。草菇別名很多。因它生長在稻稈上,閩粵一帶,稱為稈菇;由於菌柄基部有一蛋殼形的苞腳,又稱美味苞腳菇;而烘乾時具有特殊濃郁的香味,因此又稱蘭花菇。

十、明朝王象晉的《群芳譜》稱南瓜為「番南瓜」。《本草綱目》說「南瓜種出南番」,故名南瓜。

十一、菠菜原產於亞美尼亞及伊朗一帶,漢朝時從西域波斯(即現今的伊朗)引進中國,故得名「菠菜」,又名「菠薐()菜」。

十二、塔菜,又名塌棵菜,菜植株塌地生長,多層葉密集排列,平展如盤狀,葉墨綠色,是不結球白菜類蔬菜中塌地生長的主要類型,簡稱塌菜。塌字不吉利,塔菜是塌菜的改寫。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嚕嚕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