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40罐治病「金汁」出土 系埋藏38年男童糞水

Loading...

坑裏,六七個罐子已經露了頭



核心提示

昨晨7點多,承天寺,工人們又來了。他們一直挖到下午3點左右,陸續抬出20多個罐子。除去幾罐已損壞的,其餘的都被人們小心翼翼地搬去了花橋宮。

至此,40罐埋藏38年之久的「金汁」集體亮相。

「在挖酒嗎?還是古董?」好奇的厝邊們,圍在大坑周圍,七嘴八舌地說開來。聽說是在挖「金汁」,年紀較大的老伯、阿婆恍然大悟,「哦,(原來)這裏有啊?」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則七嘴八舌地聊了起來,還有人說自己曾去花橋宮討過這藥,很好用呢。

冬至的清晨,承天寺來了不少燒香的人。「咦?那邊在挖什麼啊?一罐一罐的。」大家好奇地聚攏到一大殿側門的龍眼樹下,瞧見三位師傅在一個大坑裏挖着什麼。

「是酒嗎?」有人好奇地問。「哈哈,是金汁。」一位姓黃的老師傅現場給大家解惑。話一說完,圍觀的厝邊炸開了鍋。年紀大的,一聽就明白,年輕人大多聽着一頭霧水。

「以前小孩子有什麼發高燒的,一喝下去就好了。」盧阿伯是泉州本地人,今年六十幾歲。盧阿伯說,他小時候,見身邊挺多人都喝過,自己家也有備過,以應不時之需。

不過,還真有一位年輕人知道。在銀行工作的李先生,今年29歲,他說,「我小時候有去過花橋宮,早就知道了」。李先生還說,金汁其實是有據可查的藥,他在書上看過,印象很深刻。

黃老師傅進花橋宮,已經二十多年了。他說,每一批製作了多少罐、埋在哪裏,都有專門的文字記載。「1973年埋下的是最後一批,此後就沒再做過,年代最久的可能有五十多年了!」也就是說,38歲,可能是泉州現存「金汁」中年紀最輕的了。「至少要埋藏二三十年,(顏色)才能變得清瀝,年代越久越好!」這道理,跟陳年老酒還有些像。

剛出土的「金汁」什麼樣?昨天的挖掘現場,大伙兒都好奇極了。

「小心一點,不要弄破了!」叮囑聲里,三名工人輕輕揮動手中的工具,一個個罐子逐漸露出真容。將罐子抱出來,工人們說,輕重不一,輕的輕輕一抱就行,沉的可得鉚足了勁兒。「有的剩得多,有的剩得少,能有70%成功就很不錯了。」花橋宮裏的王人敬阿姨,拿手小心掰掉封口的泥土,再掀開裏面的碗碟。

等到罐子口打開,大家擠着探頭往裏瞧。「哇,好清!」只見,罐子裏的液體清澈見底,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倒影,底部似有一層沉澱物。阿姨將長柄竹筒伸進罐里,再倒進白瓷碗裏,就像一碗清水。拿來一聞,並沒有味道。
 

Loading...

埋了38年,糞水變成了顏色清亮的「金汁」
 

Loading...

埋在有龍眼樹的地方,土裏比較有水分,可保存較好

新聞回顧

糞便何以成「金汁」

核心提示

很多老泉州人對金汁並不陌生,討過,喝過,至少也聽過。「好像是用人的糞便做的吧。」不少人這樣描述。

讀者曾先生的祖父是花橋宮的第一任董事長曾尤。回想當年花橋宮做金汁時,曾先生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如今一晃已60多歲。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原材料要一直攪拌,一直過濾,「很臭啊,可不像幾十年後的這個樣子」。

臭氣熏天的糞便究竟是如何變成顏色清亮、無臭無味的金汁的?昨日,本報記者探訪花橋宮,為您揭開金汁製作的秘密。

深秋入冬之際採集童男糞便

【原料從何而來?】

「必須是十一二歲的健康童男的糞便。」金汁秘方在花橋宮代代相傳,王人敬阿姨雖不曾參與製作,但看過很多材料,也聽前輩講起過。

當年,老師傅們要做金汁,多是到小學收集。在學校里放了木製馬桶,專供男童排放。「還得是成形的,整塊整塊,不能拉稀。」老師們會叮囑學生,要是那幾天腸胃不好的,就別往馬桶里拉了。

收集糞便的時間,也有講究,「須是深秋入冬時,因為這樣的季節不容易拉稀」。

而據一位曾經參與製作的老師傅回憶,一年到頭,只選用冬至前後一個月的糞便,據說,是因為這段時間的糞便比較不那麼臭。

也有個說法是,這樣的天氣不容易孳生細菌。

赤土好水攪拌三道工序過濾

【糞便如何處理?】

收集來的糞便並不是就這麼封存了,而是要一遍遍地淘洗,去除雜質。

老師傅們將四處收集來的一擔擔糞便倒入大木桶里,往裏加水、加土。水,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紅土。

將這幾樣東西按照一定比例倒在一起後,用力攪拌均勻,至少得經過3次過濾。第一遍是用縫隙大的竹篩篩,再拿縫隙密一點的竹篩濾第二遍,接着以棉紙紗布進行最後一道過濾,最後剩下的糞水才能裝入陶瓮中。

以碗和碟蓋住陶瓮,再用加了鹽的黃土加封,埋入土中。

兩米黃土掩埋至少二三十年

【封存有何講究?】

「得是黃土。」王人敬阿姨強調,金汁要埋在潮濕的曠野中,入土深約兩米。「龍眼樹的根比較吸水,土不會幹裂。至少得存放二三十年,越久越清,越好!」

其實,並不單單承天寺地下有,花橋宮當年在各個地方,都有埋藏。「多選在空曠的地方,寺廟裏也有不少。」100多年來,花橋宮堅持的慈善義診送藥,與寺廟的慈悲為懷相一致。加之,寺廟有大片空地,因此成為埋藏金汁的上選。

除了承天寺此次出土的40罐外,泉州地底下可能還有幾百罐金汁,開元寺、省五礦、北門等地均有。不過,近些年來,由於土地基建等原因,原來埋藏金汁的地方有些已立起樓房或者鋪了磚。「還有多少能挖出來,很難說!」

【下批何時再做?】

此批出土「金汁」 或將成為絕版

據花橋宮裏的記載,最後一批金汁是在1973年製作的。

「以前,從地下取出一批金汁後,就得再製作同等數量的一批再埋進土中,這樣,金汁才能源源不斷,用完了再取,取完了再做。」看着承天寺的金汁取出來之後,曾經參與製作的老師傅擔心沒有再製作新的,用完了,就沒金汁了。

「當時台灣有相關人士過來,覺得這秘方太好了,都勸我們多做一些。」王人敬阿姨說,可以後或許不會再做,也許1973年的就成了絕版。

為何不做了?王阿姨說,最難的,是原料不好收集了。「配方,我們宮裏都有記載。但現在都改化糞池了,哪裏去收?」

而花橋宮現任董事長則稱:「現代醫學對金汁有看法,覺得不衛生。」

以後,還會做嗎?幾位老人儘管覺得可惜,但大多認為,可能會就這麼斷了。不過一位老師傅希望花橋宮能再新製作一批埋藏,「如果有花橋宮願再製作新一批,我願意將我知道的金汁製作方法都說出來」。
 

Loading...

花橋宮的蘇大夫是製藥者之一
 
 

Loading...

花橋宮許多藥都是秘方配製的

最實惠的窮人藥

核心提示

花橋宮裏,老舊的施藥登記表上,詳細記載着每一天來討藥的厝邊信息和免費發放的藥。

讀者曾先生說,他記得當年到花橋宮討金汁的人可多了,「金汁是好東西啊,貧窮的人看不起病,這藥最實惠!」他感嘆道,「那可真是老百姓的藥!」

花橋宮位於泉州市區中山南路,全名花橋慈濟宮,始建於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相傳,名醫吳真人「保生大帝」曾在此懸壺行醫,濟世惠民,後來就有「門徒」(即泉州民眾)在這裏建廟,焚香朝拜。到清光緒年間,泉州紳士及商民於花橋宮內倡設「泉郡施藥局」,博採藥源,廣施民眾,這習俗就延續了下來,每周一到周六,都會開門義診贈藥。

這神秘的「金汁」,就是花橋宮親手釀存的重要藥品之一。

百姓來討這藥花橋宮會給個半斤

花僑宮贈藥施醫,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了。

「到這裏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義務性質,6個工作人員每月才幾百塊,義診醫生更是象徵性地給一百多元車馬費。」現任董事長黃德鵬介紹。除了定時來義診的醫生,花橋宮有固定的6名工作人員。「兩個是看宮的,老黃是出納,蘇綿生是做藥的,還有像我,是贈藥、解簽的。」

周一到周六,花橋宮開門義診贈藥。昨天,記者在花橋宮裏,也不時見一些年歲較大的老伯和阿婆進來虔誠地點香、叩拜。「金汁」是花橋宮眾多秘方之一,也是這裏的製藥師自己熬製的藥品之一。「很多露(藥),都是秘方配製的。」

「很多大醫院看不好的,都會找到這裏來。」王人敬阿姨在花橋宮已工作十來年,說起自己手中接過的疑難雜症,她口中講出的故事,一個接着一個。「很多退休職工、外來工還有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都知道我們這裏,都會過來看。」

「金汁這藥是寶貝,可治高燒、內熱、肝病等病。」據製藥師傅老蘇介紹,金汁是口服用的,高燒、內熱的只要喝幾兩就好,而肝病的要多喝一點,以前,有百姓來討時,花橋宮就會給個半斤,「讓百姓回家能多喝幾次,不然給少了,人家又得多跑幾趟」。

尤其天熱時每天都有人討金汁

記者仔細翻看,在六七月以前,幾乎每天都有人取走「金汁」,一天有時一人,有時兩三人。「天熱的時候特別多。上一批用到今年夏天,差不多快完了,所以現在才去挖。」

厝邊們口中傳神的「金汁」,到底效果怎麼樣?曾親自體驗過的人,又有着怎樣的記憶?

泉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主任黃真真回憶說,十多年前,她就曾去花橋宮討過金汁。「當時是小孩發燒,有朋友說花橋宮的金汁退熱很管用,我就去要了。」黃真真說,她一直就很偏愛民間秘方。那回,她要到了一小瓶的金汁,「沒有味道,清清的,顏色淡淡的,有點淡茶色」。孩子喝下以後,果然很快就退燒了,「雖然到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藥理,可很多偏方就是那麼神奇」。

花橋宮裏的製藥師傅老蘇,也曾給外孫女用過。「是我大女兒的女兒,當時發高燒,住了一個星期醫院,還是沒好,就給她帶了一些,讓她喝下去。很快就好了呢!」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於飛

來源:海都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