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陸媒社論:給人民選擇權 給所有人退路 被和諧全文

——《理財一周報》社論:給人民選擇權,給所有人退路

卡扎菲的錯誤,是一種古老的痼疾,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迄今為止在利比亞發生的一切,只是再次證明了一個千古皆然的政治命題:不給人民選擇的權利,就堵死了和平協商的變革路徑,也會堵死包括掌權者在內的整個社會的退路。
    對利比亞局勢,中國外交部的表態是:「我們注意到了近日利比亞形勢發生的變化,中方尊重利比亞人民的選擇。」這個表態的意義,首先是承認利比亞半年多來變局的主體是「人民」,其次是承認這半年來利比亞人民充滿折騰意味的行動,只是為了行使「選擇的權利」,正當,應予尊重。
    此輪政治變革先後波及多個中東國家,何以利比亞受到格外關注?顯然,是因為前述幾國變革急驟而利落,惟有利比亞的變革,是通過內戰這種大規模流血的方式,前後遷延半年之久,才終於得以實現。
    利比亞人民為實現選擇權利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受到重創的是整個利比亞社會,包括卡扎菲家族及其支持者。代價還將在未來體現,內戰造成的社會裂痕、家國讎恨會怎樣影響利比亞政局走勢,尚屬難言。血與火固然能表明利比亞人民爭取自由的決心、勇氣,為他們帶來榮譽,卻不能抹平既成的傷口,消解未來的隱憂。
    從這一點上說,突尼斯、埃及等國統治者的「脆弱」在特定情況下,卻避免了兵火之災,不啻是這些國家國民與社會的福分。不必為一個人、一個家族或者一個政治團體的私利,讓全社會付出巨大代價,這是利比亞人民求之未得的。
    反觀卡扎菲,曾經有妥協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但是他沒有珍惜。他只迷信暴力,他要用反對派的血,來讓所有的子民戰慄。等到他想起了妥協的好,時機早已遠去。
    當然,卡扎菲的不妥協,一直是以「利比亞人民」的名義而行的。這不是什麼秘密——「人民」一詞從出現的第一天起,就充滿了被挾持、濫用的不良記錄。多少罪惡以「人民」之名行之。今天,我們知道卡扎菲並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事實上,他和他代表的力量站在了利比亞人民的對立面。但這一點不是在他大勢已去時才能判斷,而是在他威脅屠殺自己的國民那一天,甚至更早——從他剝奪了人民的選擇權那一天起,就與「人民」分道揚鑣了。正是「誰堅持到最後,誰就代表人民」,或者說,「成王敗寇」的心理,使卡扎菲執意不放棄暴力。誰笑到最後誰就代表民心所向的邏輯,實質上鼓吹的是一種暴力思維、「槍桿子至上」思維。由此邏輯能得出的惟一結論就是,即便一個政權的統治力量已經失去了民心的支持,也不能指望其讓人民通過法定的程序行使選擇的權利,除非用暴力推翻它。妥協、談判、「改革」,這些詞語或承諾即使有,也常常只是一種欺騙策略。從不再尊重乃至剝奪人民的選擇權那一天,卡扎菲就沒有為人民留下退路,也沒有為自己留下退路,全不管「死後洪水滔滔」。
    卡扎菲由暴力上台,也由暴力下台。不同的是,他下台時,流了更多的血,利比亞這個國家留下了更加難以痊癒的傷口。不願正視人民的存在,不讓人民表達自己的訴求,不准人民行使選擇的權利,最後收穫的,卻是最激烈、最極端、最血腥的變革形式。此時,這當年的革命者,還能談什麼對國家民族的責任?
    廣而言之,每一種社會形態改變、利益與權力的重新分配,都是變革。但由於對待人民選擇權態度不同,結局會有天壤之別:可能是和風細雨的漸進改良,也可以是「革命成功,千萬人頭落地」的恐怖圖景。從另一面講,「革命未能成功」,同樣會有「千萬人頭落地」的可能。這種惡例更多。
    文明社會的核心指標,不是掌權者如何上台,而是掌權者如何下台。面臨保住個人、家族或小集團利益的誘惑,面臨將權力把持千秋萬代的誘惑,不惜以謊言和偽造的民意來增強自己的合法性,最終,卻往往使人民不得不選擇玉石俱焚的極端手段。出現這種局面,可能有民眾不懂得、不善於通過和平手段表達訴求的因素,但在威權社會的現實背景下,首先必定歸咎於缺乏政治智慧也缺乏歷史擔當的掌權者。
    幾乎每天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掌權者離開權力中心。他們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是否承認人民選擇的權利並確實臣服於它。「當我離開克里姆林宮時,上百的記者們以為我會哭泣。我沒有哭,因為我生活的主要目的已達到,對於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來說,其目的不是保衛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而是推進國家的進步和民主。」說這句話的人叫戈爾巴喬夫。20年前,他放棄了權力。他的千秋功罪,尚待後人評說,但我們至少需要承認一點: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那些轉型國家,儘管經歷了巨變與折騰,但幾乎沒有流血;而長期「穩定」(實則停滯)的利比亞,如今卻面臨着可怕的社會裂痕。
    卡扎菲的錯誤,是一種古老的痼疾,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除非逐步但堅決地給人民選擇的權利,否則,全社會退無可退的可怕圖景,終會是每個轉型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自網絡快照恢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