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北京才是真的借債上癮 「北京的債務癮」

《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西方以為中國是"烈火中的紅岩",在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也會安然挺過下一次世界經濟危機,其實不然,中國面臨巨大的結構性問題,政府也有巨額債務負擔,不透明的制度帶有內在的危險。

該報8月8日的評論寫到:"北京最緊迫的問題是通脹。6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攀升到6.4%,尤其食品價格驅使價格越漲越高,受害的主要是中國較為貧窮的階層,政府本來想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因為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動盪的危險隨之而來。可是,迄今為止,北京治療通脹之藥 - 一再提高基準利率、提高銀行儲備金、人民幣適度升值等等,均沒有顯出預期的效果。儘管如此,經濟調控者顯得信心滿懷,以為到年底可以將消費價格指數再次低到4%。

"新的全球危機會阻礙這種努力的,因為今天的漲價趨勢,部分地是中國2008年秋為快速消除經濟下滑所付出的代價。那時北京推出一個4萬億元(按當時匯價58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資金應該用來建設基礎設施如馬路、橋樑和電廠,由國家銀行以優惠貸款的形式分發。雖然這樣得以創造就業,可是相當一部分資金沒有流向所追求的可持續性項目,而是進入投機領域如房產或股市。此外,危機給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一個藉口,大規模地將可耕地變成建築用地,這是今天食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土地租賃的收入是很多地方政府的最重要收入來源,可是也激發腐敗,這是中國經濟的另一關鍵問題。

評論說,"中國經濟雜誌《21世紀經濟報道》估計,來自經濟計劃的投資至少28%流向沒有帶來預期利潤的項目。就像中國的許多統計一樣,這個數字也不可信,可是許多跡象表明,不管是國家銀行還是地方政府都面對快速增長的壞賬大山:債務危機和再籌資在中國也已經是流行語。

"中國的公共債務究竟如何並不清楚,公開的統計只是給人不完整的印象。官方說中央政府的債務到2010年底是國內生產總值的19%,地方政府的債務北京沒有公佈。路透社最近援引知情人的話說,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4。(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史宗瀚(Victor Shih)甚至認為,地方政府債務到明年底會達到24萬億元(3.48萬億美元),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市場研究公司龍洲經訊(Dragonomics) 估計,包括國家銀行壞賬在內的公共債務和其它支付義務甚至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0%。"

評論指出,"無論哪個數字更接近現實,趨勢似乎很清楚。最近新華社譴責美國有』債務癮』,這個』債務癮』中國也不陌生。一旦新的全球危機迫使北京採取新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國的債務還會再次明顯上升。

"迄今為止,直接的危險沒有從中產生,因為中國主要對自己的人民欠債,因為金融制度牢固地掌握在國家手中,政府不會成為債權人突然對自己失去信任的犧牲品。然而,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的制度不透明有其內在的危險。"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DW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