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溫家寶的喜馬拉雅使命

作為印度最著名作家和全球化先鋒之一,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曾將中印兩國人民的交往比作「悄聲的腳步」。

1962年,中印兩國間因為印度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的歸屬問題,爆發了一場短暫的高緯度戰爭,讓兩國人民交往的腳步在戰後20年中變得更微弱了。近年來,隨着貿易和投資的增加,腳步聲又大了起來。然而在將近50年的時間裏,雙方都對兩國間的政治分歧頗為謹慎。

印度外交秘書尼魯帕瑪•拉奧(Nirupama Rao)表示,兩個崛起的亞洲大國間的分歧必須「得到控制」。中國將喜馬拉雅山兩側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形容為「十分脆弱」,一旦破壞就不容易修復。

溫家寶周三抵達新德里時,實際上是更堅定地邁進了一個他希望由經濟擴張驅動的新時代。這位中國總理提出,兩個人口總和佔全球五分之二的國家應當建立更緊密的聯盟。

建立更緊密聯繫的動力,來自兩國作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的地位。溫家寶強調,中印兩國具有互補性,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他表示,人們時常談到中印兩國之間的「龍象之爭」,「我不同意這種看法。中印兩國是合作夥伴,不是競爭對手。」

在一個廣受中印商界領袖歡迎的致辭中,溫家寶詳盡闡述了北京如何可以向印度提供低息貸款,並幫助後者進行快速的基礎設施建設。他特別提到中國電信企業華為 (Huawei)在印度IT中心班加羅爾的研發投資,以及上海電氣(Shanghai Electric)和東方電氣(Dongfang Electric)等企業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在印度建設電廠,為2億印度貧困人口供應電力。
溫家寶還承諾,將向印度製藥、服務、食品和IT企業進一步開放市場,幫助扭轉中國在兩國雙邊貿易中不斷擴大的順差。中國今年對印度的雙邊貿易順差達600億美元。

在未來兩天的會談中,雙方可能會探討如何將雙方加速發展的貿易關係推到新的高度。一個選擇是北京力推的一個地區協議,但這幾乎沒有得到印度官員的認可。另一個選擇是在尋找能源和大宗商品領域開展合作。

新德里的態度不那麼肯定,也更加多元。印度對向競爭力極強的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及過度依賴一個不可預測的鄰國頗為擔憂。印度認為,這個鄰國在本地區變得更為「強硬」。在增進貿易關係之前,新德里希望中國取消非關稅貿易壁壘——印度人認為這些壁壘阻礙了印度企業發展,並着手改善地區和全球的失衡問題。

另外,印度感到擔心的還有中國不斷崛起的海軍軍力,以及中國通過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而逐漸擴大的地區影響力。

「作為亞洲兩個相鄰的大國,兩者之間必然存在競爭因素,」印度商務部長阿南德•沙瑪(Anand Sharma)說道。「我感到健康的競爭能夠促進增長。」

雖然貿易正在迅速增長,但喜馬拉雅山兩側的分歧仍有待彌合。

溫家寶五年來在印度土地上發表的首次公開講話中表示,他能夠感覺到印度的「變化」。他說:「(印度)更美麗了,更有秩序了。」

當辛格能夠到達北京,就民主做出相同的評價時,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交往的腳步聲就會真正響起。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沈波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