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揭秘涪陵816絕密工程:2萬特種兵山中挖出核工廠

阿波羅網編者註:四川到底有多少核工程?川震到底損失到何程度?譚作人發現了什麼?

位於涪陵深山中的816工程 資料圖片



安裝在洞內的設備 資料圖片

  40年前,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秘密進駐涪陵深山,開挖地下核工廠。40年後,這座解密的核工廠,正在建設成為國防教育基地。2010年2月15日大年初二,曾參與當年開挖建設的老兵陳懷文,從山西家中給記者寫信,向我們揭開了當年那段鮮為人知的、「特種兵」開挖地下核工廠的歷史。

  40年前特種兵「神秘」南下

  1969年冬天,陳懷文在山西省平遙縣應徵入伍。當時聽說還有一個番號為8342的特種兵部隊也在徵兵,陳懷文立馬想起與之排序接近的中央警衛團 8341部隊,懷着「當兵就要上北京」的想法,陳懷文立馬向8342部隊接兵首長提出當兵請求,並如願以償。

  回想起當年,陳懷文歷歷在目,1969年12月18日那天,冬日難得有暖陽,他戴着大紅花,在歡騰愉悅的鑼鼓聲中告別家鄉,坐上運兵的火車準備「入京 」。列車一直朝着北京方向前行,不料火車在石家莊稍作停息後,便轉頭向南行駛了。面對神情疑惑的陳懷文,接兵班長仍秘而不宣:「我們是去部隊」。

  一路上,陳懷文與戰友們過黃河、跨長江,在重慶換乘輪船,順長江東下,在榨菜之鄉涪陵轉彎,又順着清澈的烏江水北上,直到一個叫白濤鎮的小碼頭才停了下來。

  「部隊駐地到了」,接兵部隊首長大聲宣佈。後來,陳懷文才明白,1969年黃河風陵渡鐵路大橋沒有修通,從山西到四川只能繞石太線走。

  兩萬「特種兵」深山挖洞

  重慶未直轄前,白濤鎮屬四川省涪陵地區管轄。這個小鎮,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山坡上除了新蓋的一排排以竹片為牆、油氈遮頂的工棚營房外,再無其它任何建築。「816工程」上馬後,地圖上再無白濤鎮。

  陳懷文入伍時,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剛結束不久,中蘇關係十分緊張,陳懷文當兵是為隨時參戰,不料來到這深山老林,大家都很納悶:8342特種部隊來這裏做什麼?

  新兵訓練不久展開,陳懷文的「密洞生活」也逐漸開始了。後來,他才知道,8342部隊是中央軍委直屬的一支特種工程兵部隊,長期擔負國家重要的國防工程建設任務。從1967年開始,這支部隊就陸續移防來到白濤鎮,承擔「816工程」最艱巨的洞體開挖和開挖後的被覆工程任務。

  陳懷文回憶說,為適應戰備施工需要,8342部隊全部實行四四建制,即一個團四個營,一個營四個連,一個連四個排,一個排四個班,每個班有10多人,全師四個團再加兩個獨立營共兩萬多人。「白濤鎮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一下湧進這麼多官兵,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難比開天闢地!」

  56 名戰士犧牲洞中

  在「密洞」里過着枯燥艱辛的生活,這些挖洞奇兵是需要精神支撐的。陳懷文說,當時毛主席提出的 「備戰、備荒、為人民」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兩個口號,不僅體現了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戰略部署,也是「816工程」施工會戰的動員令。「816工程」是在美、蘇核威脅形勢下國家確定的重點工程,陳懷文為此過着數年如一日的挖洞生活,直至上世紀80年代專業到晉中人事局工作。

  當時,陳懷文被分到7983部隊6連,這是全師的四好標兵連隊,也是全團坑道掘進的主攻連隊。憑着自己還算強壯的身子骨,下連後陳懷文進了4排15班。這個班是風鑽班,主要任務是在坑道掘進中眼。

  陳懷文說,當時眼用的是日本製造的鑿岩機,重達50多公斤。風鑽手施工必須頭戴安全帽,面戴防塵罩,身穿工作服,外加防水衣,腳穿高筒水靴。各種機器發出的轟鳴聲混雜在一起,震耳欲聾,一輪班下來,滿身泥漿、臭汗,累得身體一靠牆就能呼呼大睡。

  「那裏夏天溫度很高,常達40多度,蚊子一窩蜂地鑽了出來,戰友們常常被叮得一身大包,痛癢難耐。到了冬天,川東的大山降了溫,濕度又大,一股陰森森的冷氣」,陳懷文講,當時,洞內的施工條件很差,大家都用「五面石頭夾一塊肉」來形容,「肉」就是戰士們的身體,「五面石頭」就是坑道內上下、左右和作業面都是岩石。有的地段石質很差,還隨時有塌方的危險。在「816工程」工地,曾有56位戰友光榮犧牲。

  陳懷文說,知道「816工程」已經解密,並開始招商引資,計劃開發旅遊項目,建設國防教育基地,他和他的戰友們奔走相告,欣喜萬分。「816工程」神奇、神秘而神聖,因為它凝聚着當年解放軍戰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知難而進的寶貴精神。

  背景資料:神秘 「816工程」

  2003年4月,國防科工委對「816工程」下達了解密令,「816工程」的神秘面紗由此揭開。

  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後,二機部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再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即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保密,有關部門將凡是被認為有「問題」的人一律遷出,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

  1966年夏,周總理批准「816工程」正式上馬,在當地人稱為尖子山的大山里開鑿岩洞,修地下核工廠,建設原子能反應堆,主要生產鈈239核燃料,為生產原子彈服務。

  8342部隊2萬多官兵晝夜施工,整整挖了8年,而前前後後參加工程建設約有6萬多人,挖出的石方量達151萬立方之多。

  為戰備需要,洞體工程設計可以預防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破壞。

  為修建設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只核反應堆主廠房就高達69米,總面積1.3萬平方米。山體周圍共有大小洞口19個,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洞裏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總長21公里。工程到停工,洞體已完成建築工程量的 85%,安裝工程量的60%;總投資達7.4億元人民幣。

  1984年2月,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再後來,「816工程」中的極小一部分洞體被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作為物資倉庫加以利用。該廠現已上市,成為重慶市的一個大型化工支柱產業。據專家論證,「816工程」是我國三線建設這段不能被磨滅歷史的重要代表性工程。同時,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工程」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無論在國內還是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816工程」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工程。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王篤若

來源:華龍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