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點心的由來

   點心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但大多都和打仗有關。

    其中一種說法源於南宋時抗金的一段佳話。公元1130年,金兵大舉南侵,渡過長江,佔領了建康和臨安。愛國人士奮起抗金,迫使金兵向北潰退。當時駐防鎮江的愛國將領韓世忠、梁紅玉夫婦趁機率八千精兵在黃天盪阻擊金兵,將10萬金兵在黃天盪內圍困了48天。勝利後,梁紅玉命令烘製民間的美味糕餅慰勞前線將士,以表示自己的"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東晉時期有一位大將軍,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並一直延用至今。

    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洗禮,點心的種類層出不窮,變化多樣。我們日常吃的點心種類主要有包類、餃類、糕類、團類、卷類、餅類、酥類、飯類、粥類、凍類等等。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陳柏聖

來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