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一部分人先富了 上海富人奢侈程度超乎想像

如果說舊式奢侈是對稀有原料的消耗,那麼,新式奢侈則是用智慧和知識來對待和使用各種原材料,更講究創造性,並彰顯個性。

「未來的奢侈將告別非必需品,而追逐必需品。在消費瘋狂增長的影響下,緊俏的、稀有的、昂貴的及受青睞的將不再是高速汽車、金表、成箱的香檳和香水等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東西,而是像寧靜的時光、足夠的水和空氣等基本條件」。

中國富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呢?日本電視台曾跟蹤拍攝了上海富人太太的日常生活。幾個富太太一起去國際頂尖奢侈品牌店購物。一位太太看中了一條大紅色、標價5萬的裙子,試穿後並不合身,不過她還是買了,要求店家修改,過幾天再來取。逛完街後日本電視台的記者隨其中一位富太到家中採訪,女主人的宅邸從電視上看十分豪華,日本電視台的記者請她展示一下自己喜歡的東西,女主人一下拿出了十多隻價值百萬以上的歐洲名表,齊齊陳列在高級絲絨中。

而同樣的奢侈故事,由於各種考慮,在中國很少能直接面對鏡頭,但奢侈之極致仍然在圈子裏廣泛流傳。北京一位地產大亨的夫人李若(化名)認為自己不算奢侈的人,家裏最奢侈的東西不過是一套價值12萬元的歐洲品牌音響,但她不諱言自己的朋友圈裏有這樣一批奢侈品的忠實擁戴者。她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個從事地產的朋友,喜歡買吉普車,原來開「路虎」,後來覺得不喜歡了,又買了輛「悍馬」,價格在200萬元左右;而一個做生意的商人,買了一輛世界上最大的吉普車,車上面可以開party,也是價值百萬;也有人喜歡賽馬,一家連鎖牙科診所的老闆,自己有個馬場,侍弄着六七匹賽馬,每匹馬都在兩萬美元以上。

李若還說,她的一個北京做地產的朋友,投入5000萬元左右,在北京郊區圈了片地,蓋了一棟豪宅。除了自己周末休閒住的房間以外還有十幾個客房,28個工人為其服務,光每個月的電費就要5萬。李若告訴記者,朋友蓋這個房子用來「待客公關」。

精品取代奢侈品

對於在歐洲銷售日頹的古老奢侈品牌而言,中國幾乎是一片新大陸。

「中國已經成為了目前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中國榮譽執行代表劉釗告訴記者。該組織代表了迪奧、夏奈爾等世界上最頂級的奢侈品品牌,考慮到奢侈品在中國傳統中的負面含義,該組織的中文譯名用「精品」取代了「奢侈品」,但其目標卻是不斷縮短法國奢侈品與中國大眾的距離。

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搶先一步,加快了在中國市場圈地的步伐,目前幾乎所有的世界頂級品牌都在中國設有分店,甚至湧現出一些旗艦店。對於在歐洲銷售日頹的古老奢侈品牌而言,中國幾乎是一片新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城市競爭力的朱才斌博士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是20億美元,這個數字不算大,但上升幅度卻是全球之最。

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評論說:「全球各大奢侈品公司都希望能利用過去10年裏在中國小規模、試探性的投資,在現階段迅速擴張。」高盛銀行倫敦總部的分析師雅克·弗蘭克·道辛認為,「中國奢侈品市場將在未來10年內成為發展最快的一個市場,到那時,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將位居世界第二,並擁有全球最大的客戶群。」

精神價值超過使用價值

渴望奢侈是人性的一種本能。

SarahEasley是紐約著名奢侈品百貨公司的合伙人,她喜歡將奢侈品比喻成為一個蘋果:「如果你已經嘗過了這個『蘋果』的滋味,再想不吃它恐怕就異常困難。」

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榮譽執行代表劉釗剛剛組織了一批中國時尚媒體的記者,專程赴法國採訪旗下奢侈品大牌的CEO,目的就是讓這些源自法國的奢侈品牌及奢侈文化在中國落地生根。

高級時尚雜誌《時尚芭莎》主編蘇芒參與了這次法蘭西奢侈之旅。她曾經在自己的雜誌上為時尚女性們探討了「奢侈成本學」,對「一件衣服是否單單掛着就已能散發誘人的魅力?是否僅從縫線的褶邊里就能感到優雅?是否能憑每個金色接口的針腳痕跡獲得青睞?紐扣又是否由珠寶公司製作?」感到疑惑。而在法國之行後,蘇芒有了法國式的見解,「奢侈品的精神價值超過了使用價值」。蘇芒不諱言,渴望奢侈是人性的一種本能。

「奢侈以前為資本家服務,現在為資本者服務」。中國品牌戰略協會秘書長楊清山認為,像黃石山那樣,從小有機會對奢侈品耳濡目染的人畢竟不多,改革開放才是一個真正的分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為更多的人打開了奢侈消費的大門。

奢侈的實質

未來的奢侈將告別非必需品,而追逐必需品。

「奢侈」,源於拉丁詞Luxus,原意指「極強的繁殖力」,但其含義後來演變為浪費、無節制,甚至放蕩。奢侈的含義是由不同社會、社會結構、社會文化內涵以及經濟條件所決定的。20世紀初出版的《奢侈與資本主義》的作者,德國經濟學家桑巴特把奢侈分為量與質的差別。數量方面的奢侈與揮霍同義,比如,讓100個僕人去干1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或者同時擦亮3根火柴點1支雪茄這類行為;而質量方面的奢侈就是使用優質產品,由此而產生的奢侈品概念以「精製品」為典型,即對產品進行普通用途的加工之外的任何再加工。通常,精製的對象既包括原材料也包括產品外觀。

不過這個傳統的奢侈定義正隨着新經濟的崛起徹底打破。如果說舊式奢侈是對稀有原料的消耗,那麼,新式奢侈則是用智慧和知識來對待和使用各種原材料,更講究創造性,並彰顯個性。

新奢侈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波波族,盡顯精英而清高的本色,比如:他們也買雞腿,只是他們買的是自由放養的雞的腿,這些雞生前所受的待遇比伊麗莎白·泰勒在美容院所受的待遇還要高;他們也買土豆,但不是愛達荷州的土豆,而是產自法國北部的某塊土地上的特殊小土豆。

「未來的奢侈將告別非必需品,而追逐必需品。在消費瘋狂增長的影響下,緊俏的、稀有的、昂貴的及受青睞的將不再是高速汽車、金表、成箱的香檳和香水等大街上隨處可見的東西,而是像寧靜的時光、足夠的水和空氣等基本條件。」作家兼新聞工作者漢斯·馬格奴斯·恩森貝格在德國《明鏡》周刊撰文論述新奢侈的未來走向,他把未來的奢侈品定義為時間、注意力、空間、閒適、環境、安全。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則報道表明,時間已經成為了越來越貴的奢侈品,充足的睡眠消費成為了倫敦商界的最新身份標誌。有影響的商界人士允許自己夜裏早上床睡覺,而關愛自己的人每天要保持8小時睡眠。美國商業奇才,亞馬遜網的總裁傑夫·貝佐斯就是這種新奢侈的擁戴者,他每天也至少睡8小時。

未來的奢侈消費將是這麼一撥人:他們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自己決定做什麼或者做多少、什麼時候做、在什麼地方做。

注意力也是緊俏商品。在信息泛濫的時代,注意力已經所剩無幾。誰能擺脫這些事情,毅然決然讓電視頻道的聒噪停止,才可能自己來決定什麼值得真正去關注。

擁堵對於空間經濟猶如日程表對於時間經濟。今天,當一個房間空下來,它才顯得奢侈。

閒適也是一種越來越難滿足的基本需要。要想逃避無處不在的喧囂,必須要費錢費力才能夠辦到。

環境,能呼吸到不嗆人的未經污染的空氣,喝到沒有異味的水並非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從無數空調里出來的空氣是經過過濾和冷卻的,可這算是環境嗎?法國礦泉水運到世界最偏僻的地方,這樣就真實和自然嗎?

安全,可能是所有生活用品中最麻煩的一個。在安全不能夠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的情況下,個人需求猛增,價格瘋漲……看看富人區,你立刻就會知道,將來奢侈不會帶給你百分之百的快樂。因為想把自己置於安全之中的特權階層,不但把別人隔離在安全之外,而且也把自己禁錮在安全之中。

人們追尋物質奢華的過程,其實轉了一個大圈。終有一天,奢迷心竅的人們會發現,那些丟掉的樸素,才是自己最需要的而已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鄭浩中

來源:搜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