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重大信號!中美脫鈎已不可逆轉

「三條腿的板凳」: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終於成形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周宣佈的新關稅舉措經濟影響有限,但象徵意義巨大。

新關稅的徵稅目標包括電動汽車、鋼鐵和半導體,而美國幾乎不從中國進口這些產品。但是,這些關稅代表着,2018年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所加征的關稅非但沒有撤回,反而變本加厲,從中釋放出中美經濟脫鈎趨向不可逆轉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這些關稅舉措構成了美國對華競爭經濟戰略的最後一環。

「三條腿的板凳」

對於這一戰略的形象說法是「三條腿的板凳」。第一條腿是提供補貼,以建立一個從清潔能源到半導體的能夠存續的科技製造部門。第二條腿是對威脅這一目標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第三條腿是限制中國獲得可能有助於提升競爭力的資金、技術和知識。還有第四條腿,那就是與盟友建立統一的經濟戰線,但這一步驟仍未實現。

在國家經濟戰略方面,美國還是個新手。中國通過一個又一個的五年規劃謀求經濟主導地位。日本戰後的經濟崛起是由強大的經濟產業省引導的。

美國這個戰略沒有一個正式的名稱,甚至沒有一個主管部門。這要歸因於美國歷史上對國家扶持特定行業的產業政策的警惕,以及總統與國會、不同屆政府、有時是同一屆政府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經濟權力的割裂與分歧。

事實上,美國這個戰略是逐步形成的。早在2016年,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官員,包括拜登目前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就已經開始質疑兩黨對於支持自由貿易和與中國接觸的共識。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宣佈對中國徵收新關稅。圖片來源:TIERNEY L. CROSS/BLOOMBERG NEWS

2017年的轉向

2017年,川普帶領着一個決心打破現狀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團隊走馬上任。這一年,他們正式放棄與中國接觸,並將中國確定為一個戰略競爭對手。

不過,川普早期的打法毫無章法。他將第一項重大關稅舉措的目標對準盟友而非中國,目的是保護鋼鋁產業而非技術。他支持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在威斯康星州建設一家價值100億美元的液晶顯示器工廠,但這一計劃最終失敗。自己的政府禁止向中國電信設備供應商中興通訊(ZTE)出售敏感技術的禁令後來也被他撤銷。

在2019年,時任總統候選人拜登發推文稱,他將扭轉川普對中國發起的「不負責任的關稅戰」,暗示他當選後將讓局勢回歸到川普上台前的狀態。

但那種情景從未發生。在拜登政府內部,他的高級顧問們意見不一。財政部長耶倫(Janet Yellen)主張降低關稅並與中國接觸。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主張維持關稅政策。其他人的優先考慮事項集中在氣候合作和廉價清潔能源設備上。隨着美中緊張關係的加劇,比如間諜氣球事件引發紛爭,阻礙兩國重新接觸的力量也在增強。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左)主張降低關稅並與中國接觸。貿易代表戴琪(中)則主張維持關稅政策。圖片來源:ELIZABETH FRANTZ/REUTERS

據現任和前任美國政府官員稱,最終形成的這項對華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沙利文的構建。沙利文把貿易、國內經濟政策和安全問題視為一體。這些官員稱,沙利文比任何人都深得拜登的信任。

但這一關稅戰略也承續了美國兩黨的歷來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川普執政時期啟動的舉措。上周宣佈的關稅舉措是對川普執政時期發起的貿易調查的蓋棺定論,針對中國的最初一輪關稅行動正是始於該調查。

2020年,在川普政府官員的推動下,佔據主導地位的先進半導體製造商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2330.TW,簡稱:台積電)宣佈,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家晶片製造廠。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參議院兩黨提出了一項補貼這類晶片廠的法案。

在拜登政府官員的推動下,這項法案最終於2022年簽署成為法律。依據該法律,美國商務部在最近幾個月宣佈將向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提供總計約290億美元的補貼。

符合補貼條件的公司包括台積電,該公司現在表示,計劃在2030年前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三座晶片廠,而之前的規劃是只建一家廠。如果台積電兌現承諾,蘋果公司和英偉達(Nvidia)等台積電的客戶有朝一日可能會實現在美國而不是在亞洲設計和製造晶片。

半導體管制

拜登全面限制對華出售先進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一系列舉措效仿了川普政府最初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實施的禁令。

從表面上看,這些限制措施的目標是應對國家安全威脅,雖然拜登政府官員不喜歡將其與更廣泛的經濟戰略聯繫起來,但政經之間的聯繫顯然是存在的。

這些限制措施的力度很大,會刺激科技公司投資美國或其盟友,而不是中國。例如,白宮正在對「聯網汽車」的安全風險進行持續調查。這可能成為阻止所有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藉口,即使這些汽車是在美國或墨西哥組裝的。

由此,美國終於有了一項經濟競爭戰略。然而,這一戰略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白宮正在對「聯網汽車」的安全風險進行持續調查。這可能成為阻止所有中國電動汽車進入美國市場的藉口。圖片來源: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首先,它來得太晚了。自2017年以來,中國在關鍵市場的主導地位有增無減。如今,全世界正準備迎接廉價製成品出口壓倒本土生產商的「第二次中國衝擊」。

例如,中國在用於汽車、家電和其他基本應用中的「傳統」晶片的全球產量份額已從2015年的17%增長到2023年的31%。根據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數據,到2027年,這一比例有望達到39%。

拜登上周宣佈,對此類晶片徵收的關稅將從25%增加一倍至50%,理論上應會分流中國的生產。但是,這些晶片通常是以嵌入其他產品的形式進入美國的,不受關稅影響。

Rand Corporation戰略技術分析高級顧問Jimmy Goodrich說,中國的產能擴張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關稅影響,原因是其驅動力是自給自足,而非利潤。

缺失的一環

美國的經濟戰略也被政治因素分散了火力。與前美國總統川普一樣,拜登痴迷於鋼鐵及其對鏽帶搖擺州的重要性。他上調了鋼鐵關稅,儘管美國已經有大量來自國內和盟友的產品可以替代中國鋼鐵。他沒有提高對無人機的關稅,無人機在國家安全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美國在這方面確實依賴中國。

最後,儘管一談再談,但美國及其盟友一直難以形成與中國展開競爭的統一戰線。雖然拜登政府暫停了川普對歐盟徵收的鋼鋁關稅,但一項完全取消關稅的協議卻以失敗告終,部分原因在於歐盟不願與美國協調配合,共同對付中國鋼鐵。由於擔心在電動汽車領域落後於美國和中國,歐盟正忙於制定自己的補貼和關稅政策。

如果川普重新上台並將這一威脅付諸實施,以關稅為利器打擊包括盟友在內的所有進口產品,這種分歧可能會進一步擴大。中國最終面臨西方國家堅決的經濟反擊,但讓中國寬慰的是,他們並未統一戰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22/2057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