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警告:小心這次中共連本錢都給你吞掉

—北京發超長期國債 分析:中共沒打算還本

中共財政部5月13日稱,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約1,385億美元)。官媒報導稱,除專項用途外,其資金還將用於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 有分析指,1萬億元對目前的經濟困境猶如杯水車薪,其主要目的是維持地方政府的基本運營,未來數年,恐成常態化。此外,在當前政治與經濟的亂局之下,發行20、30年,甚至50年的超長期國債,中共根本沒有還本的打算。

中共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約1,385億美元)。圖為中共央行資料照。

中共財政部5月13日稱,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約1,385億美元)。官媒報導稱,除專項用途外,其資金還將用於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

有分析指,1萬億元對目前的經濟困境猶如杯水車薪,其主要目的是維持地方政府的基本運營,未來數年,恐成常態化。此外,在當前政治與經濟的亂局之下,發行20、30年,甚至50年的超長期國債,中共根本沒有還本的打算。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期限分別為20年、30年及50年。早在今年3月的中共「兩會」期間,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已在報告中稱,從今年開始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中,「連續幾年」及「超長期」成為國債發行的關注點,其中,長達50年的還債期限引發各種議論。

專家:主要是維持地方政府運營

旅美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對大紀元表示,1萬億人民幣對目前糟糕的中國經濟根本起不到實質作用,發債的主要目的是維持地方政府的基本運營。

「現在中國經濟垮塌的速度驚人,過去兩三年各種手段都用了,就是不見好轉,現在從中央到地方,中共政府的財政收入的來源基本面臨枯竭,特別是對地方政府來說,土地財政佔據其財政收入的30%、40%,房地產泡沫破滅後,實際上很多地方政府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1萬億的國債對當前的中國經濟問題猶如杯水車薪,發國債的主要用途是給地方政府發工資。」李恆青說。

北美投資顧問Mike Sun也質疑中共聲稱的發國債刺激經濟的說法,他對大紀元表示,「20年、30年、甚至50年的超長期國債,可謂開了先河,今後數年這樣發債將成為維持地方政府運營的經濟支撐,同時發行超長期國債將成為常態。」

Mike Sun解釋,「1999年開始實施房改政策後,在過去二十多年,地方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源是出賣土地的收入,即所謂的土地財政,但是房地產爆雷後,宣告土地財政走到了盡頭,現在地方政府無其它財政收入填補這一巨大空白,只有靠發債來維持地方政府的運營,而且未來數年基本都需要依靠。」

針對發行超長期國債,中共國務院旗下的《經濟日報》5月13日發表文章,一方面稱,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特別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業經營壓力較大、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強調要把政策工具用足、用好,特別是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

另一方面,文章又承認不少地方收支矛盾還較為突出,聲稱為了確保基層(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按時足額支出,中共中央將把超長期國債的資金向地方政府轉移支付。

「超長期」是以時間換空間

中共這次超長期國債的最長還債期限長達50年,引起專家的關注。美國經濟學者黃大偉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地方政府債務巨大,財政面臨空前困境,中共政府試圖藉助超長期國債,「以時間換空間」的手段讓老百姓買單,化解地方政府天文數字級的債務。

中共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具體有多少債務,是中共的一個秘密。黃大偉說,高盛估算中共地方政府債務高達90多萬億元人民幣(超過12.5萬億美元),美國財長耶倫估計有60多萬億(超過8.3萬億美元),而中共宣稱是30~40萬億(約4.2~5.5萬億美元)。

「這樣巨額的債務,顯然中共政府是無力償還的,目前應該有十幾、二十萬億(約1.4萬億美元以上至2.8萬億美元)的債務需要償還。如何還債?我曾推測中共政府會以發債的形式償還,估計它趁現在利率低,大概一年發12萬億元(約1.7萬億美元)、用五年時間償還60萬億的巨債。」黃大偉說。

黃大偉表示,中共現在發行超長期國債,二三十年的已經非常誇張了,還有50年的,相當罕見,相當於「以時間換空間」來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但是這類超長期國債投資價值並不大,因為通貨膨脹的風險巨大。回顧一下50年前的人民幣、或者美元的購買力與現在的相比,其差異是數量級的。

分析:中共希望百姓買單沒打算還本

中共公佈今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安排是,5月17日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5月24日發行20年期,6月14日發行50年期。其中,2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兩批,分別分3、4次發行;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三批,每批分4次發行;5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有一批,分3次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6,000億元30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從5月17日開始發行,到11月15日結束,歷時約半年,發行次數共12次。

李恆青表示,6,000億元的數目佔據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大部分,歷時半年有兩個目的,一是分散大量發債對市場流動性的擠壓影響,二是花時間慢慢滲透,讓老百姓買單。

「中國的銀行數據顯示,中國的個人存款總額近150萬億元人民幣(約20.8萬億美元),中共迫切希望老百姓來買國債。如果賣不出去,可能搞成『愛國債』的形式,逼着老百姓、企業、有錢人買。」李恆青說。

據中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5月10日發表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24年第一季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貸款餘額近人民幣250萬億元、存款餘額近300萬億元。

報告稱,今年3月底在約296萬億元(約41萬億美元)的存款總量中,居民佔49%、企業佔27%、政府佔14%,較疫情前的2019年分別為:上升7.1個百分點、下降4.2個、下降3.3個百分點。

報告還稱,企業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由2017年的「六四開」升至目前的「七三開」,認為「居民消費有待恢復、總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門(城鄉居民和個體經營者),沒有進一步通過居民部門支出轉化為企業存款」。

李恆青表示,中共希望老百姓把沒有用於消費的存款購買國債,配合政府的意圖進行投資或化解政府的債務。「但問題是,在當前政治與經濟的亂局之下,發行20、30年,甚至50年的超長期國債,其實中共根本沒有還本的打算,另外,誰能保證中共政權在這期間不會倒台?」

黃大偉警告,30年、50年的超長期國債的推銷效果不容樂觀,如果市場反應冷淡,最終可能央行出面接盤,也就是印鈔,這可能加劇人民幣以國債為錨定的惡果,可能帶來惡性通脹。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8/205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