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普京新任期首訪北京 余茂春分析"無上限"夥伴關係還能走多遠?

習近平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5月16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新任期後的首次國事訪問。在俄烏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年之際,中俄各自希望透過訪問達到怎樣的目的?雙方"無上限"的夥伴關係還能維持多久?

普京將訪問北京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扮演何種角色?

俄羅斯總統普京即將於本周四至周五(16-17日)展開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這也是普京在半年內第二次訪華。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5月1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稱:「訪問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同普京總統就中俄建交七十五周年背景下雙邊關係、各領域合作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普京:中俄關係發展是"自覺的戰略選擇"

中國官媒新華社15日發表了對普京的書面專訪。其中,普京就俄中關係、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烏克蘭危機等問題進行了回應。

普京稱,當代俄中關係「獨立於意識形態和政治局勢之外」,雙邊關係的多層次發展是「自覺的戰略選擇」。正是兩國戰略夥伴關係「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讓他決定選擇中國作為正式就任俄羅斯總統後首訪的國家。

他表示,俄中經貿關係「發展迅猛」,展現出對外部挑戰與危機的「持續應對能力」。近5年,兩國貿易額翻了一番。中國已連續13年穩居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國,而俄羅斯在2023年中國貿易夥伴國的排名升至第4位。

普京還說,俄中兩國在國際議程中的關鍵問題上持相似或相同立場,都不接受「西方將基於謊言、虛偽和憑空臆造規則的秩序強加於人的企圖」。

針對俄烏戰爭,普京稱,俄羅斯積極評價中方立場。中方很清楚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和其全球地緣政治影響,這一點也反映在中方發佈的十二點立場主張中。他還稱,俄羅斯「希望通過和平手段全面、可持續、公正地解決這場衝突」,對就烏克蘭問題進行對話持開放態度,但這些談判必須考慮到捲入這場衝突的所有國家的利益,包括俄方的利益。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訪華前夕於2024年5月15日參加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的一次會議(Gavriil Grigorov,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

專家:訪問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俄烏戰爭目前已經進入第三年。對於普京這次訪華,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告訴《紐約時報》,其目的是「展示中國和俄羅斯是多麼緊密地站在一起」。

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則告訴本台:「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兩個國家有不同的戰略目標,都想做老大,實際上誰也做不了,只好互相殘殺。我想現在的中俄聯盟也沒什麼前途。」

不過,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任葛萊儀(Bonnie Glaser)認為,除象徵意義外,中俄雙方還是有很多強化合作的具體話題要談:「我相信他們會討論如何反擊美國正在採取的一些行動。美國正在做的很多事情是俄羅斯和中國不喜歡的。中國和俄羅斯越來越希望通過協調來保護自身利益,並進行反擊。在技術領域確實如此。普京可能會向習近平通報俄烏戰爭的狀況。他們也會就此進行對話。」

普京將與習近平討論烏克蘭和中俄能源問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副主席伊萬∙梅利尼科夫15日對普京即將訪華發表評論時稱:「這次訪問非常重要。事實上,全球安全、地區安全問題將成為普京和習近平談判的焦點。」

此前一天,路透社援引克里姆林宮的消息指出,普京訪華,將與習近平討論烏克蘭戰爭以及中俄深化能源和貿易合作等問題,包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東和亞洲局勢等。

報道說,普京新任命的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安全委員會秘書紹伊古和外交政策顧問烏沙科夫,將出席普京和習近平定於5月16日舉行的非正式會晤。訪問期間,普京和習近平將一起出席中俄建交75周年的晚會。普京還將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討論經貿合作事宜,並將訪問中國東北部城市哈爾濱。

據報道,普京這次訪華還將帶領一個大型貿易代表團,其中包括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和央行行長納比烏林娜,以及俄羅斯石油公司行政總裁謝欽等商業巨頭。

美國《紐約時報》的文章稱,來自西方日益嚴峻的挑戰考驗着中俄夥伴關係的極限,習近平正在走一條越來越細的鋼絲。上海的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表示:「中國將俄羅斯視為重要的戰略夥伴,希望給予普京適當的尊重,但出於經濟和其他原因,也希望與歐洲和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是非常困難的平衡之舉。」

美歐施壓中國不要援俄中資銀行減緩支付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向中國施壓,減少對俄羅斯的軍事和經濟支持。《華爾街日報》4月披露,白宮正在打算起草一份對華制裁新措施,將一些幫助俄羅斯的中國銀行踢出全球金融結算體系(SWIFT)。

而據法新社報道,拜登總統去年12月已發佈行政令,允許針對與俄羅斯戰爭機器打交道的外國銀行實施「二級制裁」。從那時開始,數家中國銀行都已停止或放慢與俄國客戶的交易。中國對俄出口額原本在今年初激增,但已在3至4月間迅速減少。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4月訪華,曾向中方重申了對中國為俄羅斯侵烏戰爭提供零部件的「嚴重關切」,並稱「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將難以維持對烏克蘭的進攻」。

對此,葛萊儀評論說:「中國的主要銀行已經對實施制裁的可能性作出了反應。對於那些有較高美元敞口的大型銀行來說,他們不希望被排除在國際金融系統之外。」

香港南華早報》5月13日援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截至今年3月,西方的制裁已導致80%的俄中之間的支付結算暫停,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商貿業關係。該報告建議,中國和俄羅斯可以通過較小的中國銀行進行的支付結算,同時利用新的金融支付系統,來「解決次級制裁的威脅」。

對此,余茂春認為,中國要想繼續支持俄羅斯而規避國際制裁很困難:「中國對世界自由市場的依賴,遠大於俄羅斯對世界市場的依賴。要真正對中共加以制裁的話,它的經濟就很難維持下去。」他指出,中國與俄羅斯沆瀣一氣,是在「因小失大」,毫無前途。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歐洲和歐亞中心主任彼得·拉夫(Peter Rough)則認為,北京既無意放棄俄羅斯,也不想失去與西方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優勢。他說:「因此,我懷疑中國會繼續執行這種『騎牆』的做法。它將繼續測試西方的實際紅線在哪裏。

中俄將繼續就「西伯利亞力量2號」討價還價?

這次普京訪華,外界也在關注雙方如何就「西伯利亞力量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繼續談判。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國有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失去了大量的歐洲市場,財務逐漸陷入困境。而「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一旦建成,俄羅斯將可每年向中國輸送500億立方米天然氣,幾乎與北溪1號管道一樣多。但據路透社報道,由於中俄雙方在定價和其他問題上缺乏共識,項目正面臨一些隱患。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所屬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輸送管線。(路透社資料圖片)

2023年10月,普京赴北京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當時有報道認為,普京是希望通過為中國捧場來推動北京對俄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尤其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項目的協議,但卻無功而返。

拉夫告訴本台,中國對化石燃料和能源有着巨大需求,而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出口國之一,但雙方存在分歧:「一方希望能源價格高,另一方希望價格低,因此其中的緊張自然體現在管道項目談判中。普京希望最終將管道談判納入與習近平的會談中。」

拉夫說,雖然尚不知道中國現在的談判立場,「但關鍵是,即使存在天然的矛盾,很明顯他們的修正主義態度,即反美、反西方的態度,壓倒且超越了他們之間存在的任何分歧。」

普京訪華前莫斯科法輪功學員首次被抓

俄羅斯在對中國的依賴日益增強的同時,也加劇了對精神修煉團體法輪功的打壓。就在普京宣佈出訪北京之前,莫斯科警方5月3日突擊搜查了當地五名法輪功修煉者的家,並根據一項有爭議的禁止「從事不良組織活動」的法律,拘留了其中四人。4日,莫斯科一家地方法院裁定,將其中46歲的娜塔莉亞‧米嫩科娃(Natalia Minenkova)拘留45天。

俄羅斯當局和官媒公佈了莫斯科警方的這次突襲行動。在描述法輪功時,俄羅斯官媒還重複了北京當局的不實宣傳。據悉,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

了解法輪功在俄羅斯情況的美國佛羅里達州法輪功學員亞歷山大·梅爾瑟(Alexander Meltser)告訴本台:「這過去二、三十年中,在俄羅斯的法輪功學員面臨很多壓力,但從未有逮捕的情況。指控法輪功學員犯罪的情況直到目前才出現。」他認為,俄羅斯是在追隨中共迫害法輪功,背後原因就是中俄關係日益緊密。

法輪大法信息中心的劉寧平博士表示,這一事件非常令人擔憂:「這使得俄羅斯成為中共之外、唯一的一個僅僅因為法輪功的信仰就拘押法輪功學員的國家。」他認為,俄羅斯的做法顯然是因為普京要去北京訪問而討好中共,但中共政權現在已被廣泛視為進入「垃圾時間」,俄羅斯當局卻與北京沆瀣一氣迫害法輪功,非常不理智。

法輪功是一種根植於「真、善、忍」原則的中國傳統修煉功法。截至1999年,官方估計有7000萬至1億修煉者,但同年7月, 中共當局宣佈法輪功為非法,並開始全面迫害。目前,法輪功已傳播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只在中國被視為非法。

中俄各想獲得什麼?

習近平上周剛剛出訪了法國、匈牙利和塞爾維亞。此次訪歐,被輿論視為在俄烏及經貿等問題上分化歐洲及歐美同盟關係。不過,輿論普遍質疑其實際效果。

《南華早報》5月13日發表對德國駐華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的專訪。傅融談到,中俄之間的密切關係在烏克蘭衝突爆發後仍然持續:「我們看到中國與俄羅斯站在一起,沒有譴責入侵,同時中俄貿易卻在增長。這種情況令人對中國與德國和歐洲的關係產生了質疑。」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研究員、前瑞銀集團(UBS)首席經濟學家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以書面方式告訴本台:「中國的支持對俄羅斯獲得出口市場以及軍事和資本商品至關重要。此外,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資金和融資的功能性作用也很重要。儘管許多俄羅斯人可能對此提出異議,但俄羅斯是中國的附庸國,因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俄羅斯很大部分就會動搖或停止運轉。」

余茂春則認為,中國對俄羅斯是持一種「騎牆」的態度,一方面是希望俄羅斯在對烏克蘭的戰爭中打下去,以便在戰略上「轉移視線」,讓美國無暇在印太地區專注於針對中國;「另一方面,中國對普京這種大力的金錢上、技術上和物質上的援助,也引起西方的擔心,這種擔心正好被中國當作一種籌碼,來要挾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

他分析,中國還想透過與俄羅斯的關係,建立一種戰略信心。中國在很多地方要做一些戰略部署及採取軍事行動,沒有俄羅斯的首肯或打氣是做不了的,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區。他說:「但是,這個聯盟是不是真正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對國際形勢和周邊安全的共同評估之上,我覺得這很有可疑,因為俄羅斯也是對中共的崛起懷有戒心的。」

余茂春認為,普京透過訪華也可以得到好處,因為他已成為被國際通緝的戰犯,很多國家他都去不了,中國則為他提供了一個機會,在國際上繼續庇護他並讓他到訪,所以普京也是「樂見其成」。

拉夫則指出,雖然與西方合作更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但普京卻認為西方體系中的自由民主直接威脅着他所建立的獨裁統治體系。「出於這個原因,他投入了中國的懷抱,即使他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初級合伙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6/205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