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湖北上百村民被冒名註冊營業執照 死人也被註冊

2008年3月22日,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的村民聚會。示意圖(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今年4月下旬,湖北省大悟縣呂王鎮劉院村陸續有上百位村民發現,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註冊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甚至已經去世近10年的村民也被註冊了營業執照。

綜合新京報、齊魯晚報的消息,近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呂王鎮劉院村村民反映,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有百餘名村民的名下被註冊營業執照,甚至有一戶村民前後被註冊過5個營業執照。

呂王鎮劉院村村民汪先生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父母生病,需要申請補貼,他們也不會知道一家人竟然被註冊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2019年,汪先生的父親顱內發現腫瘤,就醫手術後,眼睛視力嚴重受損,經當地有關部門認定為四級殘障。2020年,汪父申報大病補助(2000元),但相關部門告知其名下有一個個體工商企業,不符合申報標準。

汪先生說:「對於這個被註冊的營業執照,我們全家人都不知情。」於是,汪先生便幫助父親註銷了該營業執照。但當地有關部門查到,他名下又被註冊了兩個新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再一次不符合補助的申報條件。

當年,母親突發心臟病,汪先生到處湊錢給母親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汪先生想為母親申請低保,卻被告知母親也被註冊了一個營業執照。汪家再次失去了申請補貼的機會。

汪先生覺得蹊蹺,上網查詢後發現,一家三口前後被註冊了5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一村莊百餘人被註冊營業執照村民質疑官方騙補

汪先生將自己的情況發到村裏的微信群,陸續也有村民查詢後發現自己也被註冊過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村民劉先生查詢後發現,妻子也在2011年也被註冊過營業執照。此外,劉先生還透露:「目前,村里大概有超過100名村民發現自己被人冒名註冊了個體工商執照。」

汪先生說,近日劉院村村民通過企查查等APP搜索,初步統計,被冒名登記個體工商營業執照的「在100戶到200戶之間」,一些家庭里還有三人名下都有個體工商登記信息。

「我們村前後也就兩三個小商店,還有一個個人開的小茶場,沒有什麼企業,大部分人都在外打工,村里都是中老年人,哪有那麼多個體工商戶?」汪先生說。

據公開資料,呂王鎮劉院村379戶,共有1356人。該村以劉、汪兩大姓為主,其中劉姓長字輩、汪姓緒字輩的以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居多。有村民在企查查APP上輸入「劉長」二字,發現大量村民的工商註冊信息。

甚至已經去世近10年的村民劉長學,也被註冊了營業執照,工商信息系統至今顯示「存續」,「是一家以從事農業為主的企業」。

村民們普遍質疑,身份或被冒用於不良或非法用途。「這些營業執照,是不是被拿去騙取農業補貼、申請貸款,或者搞業績報表?就算不申請大病補助什麼的,也要查清楚。冒用公民身份信息,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劉一鳴說。

經調查,村級到縣級的相關部門均否認與此有關,而相關部門的官員也拒絕接受媒體採訪。

1人辦20張營業執照山西大同粉飾經濟醜聞曝光

無獨有偶,山西省大同市上月也曝出類似醜聞,當地政府為了營造經濟活躍的假象,層層攤派「新增市場主體數量」指標,甚至一名村書記一個人辦理了二十多個營業執照。

據中國之聲4月19日報導,從2022年4月起,陽高縣有了「市場主體倍增」任務,縣裏派給鄉鎮,鄉鎮再派給村支書。

爆料的基層幹部說,最近一次任務於2024年2月26日下發,要求2天之內,鎮裏要新註冊9家企業,最終他們鎮超額完成任務,註冊全都是「個人獨資企業」。這樣的要求,每個月都有。從去年8月到今年2月,全鎮共註冊企業二百多家。

據基層幹部稱,要完成的「市場主體倍增」的數量是縣裏給鄉鎮、街道攤派,合作社辦理多少個,公司辦理多少個,每個月都有任務。鄉鎮沒法只能給村里攤派,村支書只好找人註冊沒有實際營運的執照,這個月剛辦完,下個月任務又來了。每個月都要通報,完不成挨批評。

起初幾個月,村支書們會動員自己的親朋好友,車接車送地去縣城辦註冊手續,後來縣裏派工作人員下到鎮上,方便大家辦手續。最初的要求是每個人只能註冊三個經營主體,但隨着任務壓力增大,上級放寬註冊限制,村幹部自己也註冊多個營業執照。「後來不好找人,就可着一個人一直註冊。」

2023年年中,新任務又來了。市場主體不僅要「數量」,還要「質量」。縣裏不再考核個體工商戶的數量,而是要提升市場主體中企業的佔比,任務考核要求是新註冊企業才算。

一份陽高縣2022年4—8月市場主體倍增任務分解表顯示,參與考核的有陽高縣11個鄉鎮以及社區辦、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用事業服務中心、工業園區、招商服務中心。4月至7月,陽高縣新增2985個市場主體;8月任務量中包含了7月未完成的,一共是1100個。

公開信息顯示,陽高縣全縣常住人口18.66萬人,戶籍人口26.29萬人。一名村支書透露,他把能找的關係都找遍了,放開註冊要求後,乾脆把註冊的企業都放在自己名下。經查,一名村支書名下註冊了23家市場主體。

陽高縣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深入開展「市場主體建設年」活動,新增市場主體6792戶,總量達22615戶,2023年新增市場主體4956戶,其中企業和涉稅主體佔比分別達到49.61%和67.55%。

大紀元記者查詢發現,今年3月,山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印發山西省2024年經營主體深化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激發個體工商戶創業致富活力」「激發民營企業投資興業活力」等。

實際上,「市場主體倍增」計劃並非在山西一省推行,早在中國爆發疫情的第二年,雲南省機關報《雲南日報》曾於2021年9月刊文稱,雲南省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的意見》。雲南省當局在指導意見中設定了目標。其中,當局還要求雲南省企業到2025年上榜中國500強以及世界500強的數量達到多少家。

值得注意的是,雲南省政府為增加「煙火氣」並出台「促進市場主體倍增」意見的同時,雲南全省正在實施北京當局強推的「清零」政策,該省瑞麗市、德宏州等地反覆實施疫情封控措施,大量商家、企業關門倒閉,甚至出現封鎖中的市民被活活餓死的慘劇。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512/205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