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為應對與中共的戰爭」 華郵:美海軍陸戰隊落實新作戰概念

—「為應對與中共的戰爭」 華郵介紹美海軍陸戰隊如何落實新作戰概念

作者:

2023年4月13日,菲律賓馬格賽賽堡基地,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瀕海作戰團隊員在菲美「肩並肩23」聯合軍演期間發射一枚標槍肩射反坦克導彈。©網絡圖片

華盛頓郵報》3月29日以「為應對與中國的戰爭,海軍陸戰隊正在調整作戰方式」為題介紹了美軍該軍種為「台海有事」等西太平洋突發緊急狀況所新組建的「瀕海作戰團」的備戰內容。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名炮手跪在1828米高的火山平原的紅色岩石上。他將火箭筒架在肩上,瞄準400碼外的目標——一輛生鏽的裝甲車,然後開火。兩秒鐘後,砰的一聲。他的排長說:「完美命中」。

這名炮手是23歲的埃哈特(Caden Ehrhardt)准下士,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瀕海作戰團,該團是一個新編隊,反映了美軍為準備從西太平洋偏遠戰略島嶼與中國等對手作戰的最新理念。

這支部隊的設計得更小、更輕、更機動,他們的長官認為,這樣也更具殺傷力。經歷了20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陸戰,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努力適應可能在亞洲數千公里島嶼和海岸線上展開的海上戰鬥。

瀕海作戰團這一機動靈活的部隊並不發動傳統的兩棲攻擊,而是作為一支規模更大的多軍種聯合部隊的輔助力量。它們的作用是收集情報和目標數據並迅速共享,以及偶爾用中程導彈擊沉艦船,以幫助美國太平洋艦隊和空軍擊退對美國本土以及台灣、日本與菲律賓等盟國和夥伴的侵略。

這些新組建的瀕海作戰團被視為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旨在使美國陸海空三軍人員和海軍陸戰隊員的行動同步,進而與太平洋地區的盟國和合作夥伴的軍隊同步。該部隊建制的重點是從日本到印尼的「第一島鏈」。中國將這一面積約為美國本土一半的地區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分析人士說,這一總體戰略大有可為。但它面臨着巨大的障礙,尤其是在戰爭爆發的情況下:廣闊海域的後勤挑戰、因美國國會預算爭奪而複雜化的裝備與新技術的及時交付、壓力過大的國防工業,以及日本等地區夥伴是否允許美軍從其島嶼上作戰的不確定性。最後一點是關鍵。北京認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深化安全聯盟的戰略是具有升級性的,這讓一些美國夥伴國的官員感到不安,擔心自己會被捲入兩國之間的衝突。

利害關係前所未有。過去二十年來,北京積極進行軍事現代化和投資,這對美國在西太平洋任何衝突中控制海空的能力構成了挑戰。中國大幅擴大了在太平洋的影響力,在南海建造人工島作為軍事前哨,並尋求擴大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基地,包括美國情報部門稱僅供解放軍使用的柬埔寨海軍設施。

報導指,中國不僅擁有該地區最大的陸海空三軍,而且還擁有主場優勢。中國擁有約100萬軍隊、3000多架軍機和多達300艘艦船,隨時準備投入戰鬥。與此同時,美國的艦船和軍機必須長途跋涉數千公里,或者依靠盟國的善意及條約來駐紮部隊和武器。解放軍的陸基遠程導彈數量也比美軍多得多。

台灣是美國的親密夥伴,也是最直接的矛頭所指。習近平主席誓言,如有必要,將通過武力實現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如果入侵成功,不僅會在台灣造成大範圍的死亡和破壞,而且會破壞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工業,以及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的海上交通,從而帶來災難性的經濟後果。這將給全世界的企業和消費者帶來無法預估的不確定性。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瀕海作戰團指揮官萊恩(John Lehane)上校說:「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關注恐怖分子的對手,他們的武器並不精良,也無法動用全部的國家力量,而現在,我們必須重新調整我們的編隊,以應對可能擁有這種能力的人」。

願景與挑戰

美國海軍陸戰隊有一個反擊藍圖:一個名為《2030部隊設計》(FD2030)的願景,強調該軍種的前沿部署——將其部隊部署在前線,同時儘可能使雷達和其他電子探測手段無法發現它們。這個想法是利用這些「替身」部隊,每次在戰區最多可容納數千人,使規模更大的多軍種聯合部隊能夠部署其集體力量來對抗主要敵人。

該設計希望瀕海作戰團能夠在衝突中首先到達地面,收集信息並將坐標發送給美國空軍的B-1轟炸機,這樣後者就可以向數百公里外的中國護衛艦發射導彈,或發送向菲律賓同行提供目標數據,以便將巡航導彈瞄準有爭議的南中國海的一艘驅逐艦。專家表示,這項任務的現實是令人畏懼的。

蘭德公司研究員、前海軍陸戰隊員史密斯(Colin Smith)說,即使你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員進入這些偏遠地區,「隨着時間的推移,向他們提供補給也需要在模擬戰鬥條件下反覆排練和練習」。他指出:「僅僅因為你可以在和平時期能移動它,並不意味着戰爭時期也能——尤其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

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再使用坦克,但瀕海作戰團下轄的瀕海戰鬥隊,相當於一個步兵營將使用先進武器,可向100海里以外的敵方艦艇發射導彈,幫助阻止敵方進入關鍵的海上咽喉要道,如台灣海峽和呂宋海峽。

到今年10月,每個瀕海作戰團將擁有18台「海軍/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攔截系統」(NMESIS,即無人NSM岸艦導彈發射車),一次可發射兩枚岸艦導彈。但是,一枚岸艦導彈重達2200磅(近1噸),在沒有跑道的荒島上補給這些武器,需要移動緩慢的水上船隻或直升機,而直升機一次只能攜帶有限的數量。

曾三次部署在西太平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老兵卡納帕蒂(Ivan Kanapathy)說:「僅有兩枚導彈的殺傷力並不強,所以你必須準備好一大堆導彈,這就需要隱藏更多的東西,這意味着你不可預測的移動能力會下降,在這種環境下,機動性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NMESIS導彈車會散發熱量,雷達也會發出可被探測到的信號,但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是試圖通過拉開車輛間距、偽裝車輛、頻繁移動車輛以及間歇性通信等方式來降低自己的可探測度。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防務項目主任佩蒂約翰(Stacie Pettyjohn)說,烏克蘭軍隊也在戰場上測試類似的戰術,儘管俄羅斯的傳感器和無人機數量眾多,但「如果你分散開來並隱藏自己,就有可能生存下來」。

佩蒂約翰說,但在較小的島嶼上,可藏身的地方較少,可移動的道路網也較少,「因此中國更容易進行搜索,並最終找到他們要找的東西」。第3瀕海作戰團指揮官萊恩說,該部隊最有價值的作用不是進行致命打擊,而是能夠「看到戰鬥空間中的事物,獲取目標數據,在其他人可能無法看到的情況下弄清發生了什麼」。這是因為五角大樓預計,在可能與中國發生的戰爭中,美國的衛星會受到干擾或摧毀,艦船的計算機網絡也會遭到破壞。

報導指,目前,中國在南海擁有的雷達、聲納、衛星、電子信號收集等傳感器比美國多得多。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東南亞安全問題專家波林(Gregory Poling)說,這給中方帶來了強大的瞄準優勢。他說:「美國必須耗費大量軍械才能削弱這些能力,從而使中國失明」。

該部隊一直在練習悄無聲息地進行交流的技巧。在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基地卡內奧赫一棟煤渣磚建築的一個光禿禿的房間裏,第3瀕海作戰團指揮作戰中心的海軍陸戰隊員在便攜式桌子上敲擊着筆記本電腦,窗戶上貼着塑料布。在戰場上,這些裝備可以搭在帳篷里,隨時打包移動。情報分析員,其中一些人講中文向波哈庫洛亞(Pohakuloa)靶場的指揮官提供信息,練習瓦胡島指揮部與夏威夷大島步兵營之間的聯繫。

但演習不是實戰。美國印太司令部正努力建設一個聯合火力網,將陸海空三軍和海軍陸戰隊的傳感器、一線部隊和決策者可靠地連接起來。但長期的預算短缺,以及美軍作戰司令部與各軍種之間的長期摩擦——各軍種獨立於作戰司令部決定購買何種硬件和軟件——導致開發工作進展緩慢。佩蒂約翰說:「問題是,即使該網絡完全投入使用,它在有爭議的電磁空間中還能生存嗎?你會遇到很多干擾」。

在菲律賓「肩並肩」

去年4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等美軍部隊與菲律賓武裝部隊在一次長達數周的大規模演習中測試了新的作戰概念,即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第3瀕海作戰團的步兵營和菲律賓海軍陸戰隊的海岸防衛團在該國西北部的呂宋島上設有指揮所,演練空襲和奪取機場,以奪取島嶼據點,然後將其作為收集情報和呼叫打擊的基地。

在一次實彈演習中,第3瀕海作戰團幫助規模更大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師收集了一艘目標船隻的位置數據,這是一艘二戰時期退役的菲方船隻,美菲聯軍迅速將其擊沉。菲律賓海岸防衛團該團指揮官阿拉貢內斯(Gieram Aragones)上校在馬尼拉總部接受採訪時說,菲海岸防衛團預計很快就能發射自己的導彈。

阿拉貢內斯說:「我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兄弟對我們幫助很大,他們在我們的爬行階段給予了指導。我們現在正試着走路」。這場聯合軍演是雙向的,菲律賓海軍陸戰隊教他們的美國同行生存技能,比如從竹子中尋找和淨化水,以及在叢林中烹飪豬和山羊。

近年來,中國加強了對菲律賓漁船及菲海岸警衛隊船隻的圍堵。就在上周六,中國海警船向一艘菲律賓船隻發射水炮,這艘船當時正在南海一處有爭議的淺灘為菲方坐灘軍艦執行例行補給任務。面對這些挑釁,馬尼拉加強了與華盛頓的防務合作。一年前,菲律賓宣佈允許其長期盟友美國使用四個新的軍事基地。

東南亞安全問題專家波林說,儘管美菲兩國是條約盟國,在太平洋發生武裝襲擊時必定會互相保護,但馬尼拉會在多大程度上支持美方在台海衝突中的行動還是個未決問題。他說:「所有的軍事訓練、桌面演習以及正在進行的所有這些新對話的部分原因就是要找出答案」。

阿拉貢內斯表示,美國和菲律賓必須共同加強威懾力量。他說:「這不僅是菲律賓的問題,這對所有船隻通過這片(中國)試圖聲稱擁有主權的水域的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問題」。

沖繩的演變

在距離日本北部約1287公里的地方,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最新部隊——第12瀕海作戰團於去年11月組建成立。該團由駐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2團改編而成,而沖繩本已是駐日美軍人員高度集中的地方,這也是幾十年來與當地社區關係緊張的根源。這支部隊將在沖繩島西南部的島嶼上開展行動,這些島嶼距離台灣最近的不到160公里。多年來,東京已將軍事重心從日本北部轉移到西南島嶼,冷戰時期日本北部面臨的威脅是蘇聯的陸上入侵。

最近發生的事件證明了東京眼中的這一轉變。2022年8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對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作出好戰回應,解放軍向沖繩附近海域發射了五枚彈道導彈。去年,中國海警船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附近航行的天數創下歷史新高。

因此,在過去的一年半里,日本宣佈大幅增加防衛費,並深化了與美國、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安全夥伴關係。華盛頓稱讚日本去年批准美國海軍陸戰隊新部隊進駐南西諸島(琉球群島),認為這是盟軍態勢的重大進步。但在沖繩,對美軍的怨恨揮之不去,其主要根源在於美軍在沖繩的駐紮給當地帶來了過重的負擔。該縣駐紮着日本一半的駐日美軍人員,但其面積卻不到日本國土面積的1%。

沖繩縣駐華盛頓事務所所長仲里和之說:「我們對與中國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和美軍在沖繩的集結以及日本在該地區的軍事集結感到擔憂。許多衝繩人擔心,一旦發生衝突,沖繩將很容易成為攻擊目標」。他認為,化解緊張局勢的最好辦法是東京深化與北京的外交和對話,而不是僅靠軍事威懾。

其他地方的官員則更容易接受美軍的存在,他們認為單靠日本無法威懾中國。日本最西端有人居住的島嶼,距台灣僅108公里的與那國町長糸數健一說:「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加強與美軍的同盟」。糸數說,日本自衛隊已開始在這些島嶼上建立存在,包括在與那國島上建立一個監測站,上月他們在那裏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其他部隊進行了聯合演習,這種互動已開始讓當地居民習慣於美軍存在。最終,允許美國海軍陸戰隊有多大的自由度將是日本首相和日本國會的政治決定。

在夏威夷波哈庫洛亞的靶場上,上文提到的瀕海戰鬥隊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訓練。他們操作美國無人機製造商Skydio公司的無人偵察機飛越遠處的山丘,以及練習機槍和狙擊技能。一天早上,熔岩峭壁上狂風呼嘯,倫齊(Mark Lenzi)中校正在觀察他的炮手向1200碼外的目標發射有線制導導彈的情況。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服役的倫齊說,太平洋戰場的不同之處在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不會直接與叛亂分子作戰,而是被派去幫助其他人擊退敵人。

倫齊說:「需要整個聯合部隊(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發揮威懾作用,「我們聯合訓練。我們聯合作戰」。他指出,瀕海作戰團將成為「殺傷網」的核心,所謂「殺傷網」指的是空中、海上、陸地、太空和網絡能力的組合,如果要為「台灣有事」作戰,這些能力的高效同步至關重要。

美國太平洋海軍陸戰隊戰略傳播主任巴特森(Carrie Batson)上校說:「僅憑這一支部隊是無法拯救世界的。但它將在這場戰鬥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戰鬥真的來臨的話」。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31/203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