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美媒:記者手記: 「鐵劍之戰」背後的以色列軍民

作者:

軍人家長送食物和用品給被徵召的軍人,順便帶軍人愛犬一起來探望

過去幾天來,以色列哈馬斯之間的戰鬥異常激烈,所造成的傷亡也異常慘重。

10月7日清晨,哈馬斯對以色列實施了全面的陸海空襲,這次襲擊來得毫無預警,讓以色列民眾措手不及,在很多人看來,這次襲擊純粹是以色列版本的9/11事件悲劇,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以色列政府也立即宣戰,定名這場軍事行動為「鐵劍之戰」(Iron Sword),先以空軍轟炸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據點,並立即動員,在48小時內已召集了30萬以上後備軍人參與軍事行動,準備地面部隊攻擊。

以色列民眾儘管一開始對政府在襲擊初期的應對措施以及對受害區居民的救援反應慢半拍感到失望和憤怒,但隨着戰爭的進行,以色列人的家屬和一般民眾迅速團結在一起。他們提供人力和物資支援給參戰的軍人,以確保他們在戰鬥中獲得足夠的支持和資源。這種團結和支持展現出了以色列社會在面對威脅和困難時的堅定決心和團結精神。

以色列是世界上徵兵制度廣泛實行的國家之一,而且它實行的是全民徵兵,這意味着無論男女,幾乎所有的以色列公民都必須參加徵兵服役。然而,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例如阿拉伯裔以色列公民或在猶太學院學習的學生,他們可能有免除兵役的資格。

以色列年輕人一旦完成高中教育,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他們都會被徵召入伍,開始為國家服役。在完成正式兵役後,這些退伍軍人仍然被要求擔任後備軍人,一直到他們年滿45歲以上。這種制度使得以色列社會的大多數成員在一生中都與國家的國防有着密切的關聯。

這種特殊的徵兵制度使得以色列社會對於那些前赴戰場的軍人有着非常特殊的情感。因為每一家都有服過兵役或正在服役的軍人,且很多家庭祖孫三代都有可能在多戰的以色列歷史上打過仗,因此以色列人對於軍人的處境有深刻的體驗和同理心,仿佛是自己的子女前赴危險的戰場。這種情感和關愛不僅體現在家庭層面,還在整個社會中得到了體現。

每次戰爭,不論政治立場、宗教信仰,以色列人都團結一致,支持並尊敬那些為國家而戰的軍人。因此,當後備軍人開始被徵召到軍營報到後,許多被徵召軍人的家屬、臨時組成的大小型志工組織馬上開始積極運作,成為軍隊的後援,捐贈食物、飲料、衛生用品、日常所需物品、內衣褲襪、頭燈等送到各個軍營,同時也有不同大小的臨時志願團體攜帶食物和炊具前往軍營外,準備餐點慰勞軍人。

美國之音記者隨着一位被徵召軍人的家長一同前往,親身觀察並進行採訪,前往距離特拉維夫約30分鐘車程的軍營。當我們接近軍營時,兩側停滿了車輛,軍營的出入口處有軍車進進出出,一些中型巴士載着被徵召的軍人前來報到,許多軍人的家屬也前來送上慰勞品。在轉角處,已經有一位志工擺設了點心和飲料,提供給進出的軍人。

在軍營入口調配與指揮交通的軍人看到記者在錄影主動接受採訪,他首先對美國之音表達感謝說:「我們感謝在這裏的記者們。正如您所看到的,不管是信仰宗教還是世俗派的,我們團結一致,我們的國家以色列正矗立着。我們來這裏是為國家而戰,而且會持續堅定下去。我們不指望其他人前來幫助;我們對您的支持感到感激。」

最後他強調:「哈馬斯應該擔憂,因為以色列來此是認真的,我們不是來玩遊戲的,我們的目標是堅定前進。美國,感謝你們,我們的團隊成員中也有一些是美國人,我們熱愛你們,感謝你們的支持。」

此外,還有幾位志工剛剛抵達,從後車箱拿出一箱箱食物和飲料,開始搭建遮陽棚,擺好桌子和餐盤,準備為軍人提供午餐。他們是幾個朋友自動自發從特拉維夫帶着炊具和食物來軍營口準備現做的午餐慰勞軍人。受訪時他們說:「以色列是堅挺的,我們是來這裏讓軍人開心的。我們準備現炸雞排和還有一些甜點和香煙。我們就是要讓軍人快樂。」

除非是在戰場附近,以色列軍營外的氣氛也非一般人想像的嚴肅緊張,反而因送慰勞物品家屬和志工而人來人往充滿活力,還有音樂播放助興,在軍營外指揮交通和調配的軍人們也表達對這場戰爭信心十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1012/196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