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反間諜法下外資紛撤離中國 專家:失業升經濟崩技術大倒退

歐美商會最新調查發現,外資已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其中界線模糊的《反間諜法》讓外企無所適從,大量歐美企業已義無反顧踏上撤資一途,政界也將不再受利益掣肘,對華採取強硬態度。專家還指,隨着外資撤離,中國失業率會再有大攀升,同時經濟、技術將漸與世界脫鈎。

歐美商會最新調查發現,外資已對中國市場失去信心,其中界線模糊的《反間諜法》讓外企無所適從,大量歐美企業已義無反顧踏上撤資一途,政界也將不再受利益掣肘,對華採取強硬態度。專家還指,隨着外資撤離,中國失業率會再有大攀升,同時經濟、技術將漸與世界脫鈎。

「中國歐盟商會」(The Chamber of Commerce of the European Union)和「中國美國商會」(AmCham)最新報告均發現,由於經濟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了投資前景,外企對中國的信心已降至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總部位於上海的「中國美國商會」周二(19日)發佈的報告表示:在經歷了多年的新冠疫情干擾和限制後,2023年本應是投資者信心和樂觀情緒反彈的一年,但調查卻發現,美企對華信心繼續惡化。40%的美企計劃或已經在將投資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比去年增加了六個百分點,其中東南亞是首選的替代目的地。

代表大約1700家在華歐盟企業的「中國歐盟商會」同日發佈報告,結果50%的歐洲公司認為在中國開展業務存在「障礙」,62%的公司表示失去機會,11%的歐洲企業將其目前在中國的投資移至他國。

德國的歐中問題專家史明向本台表示,歐洲企業在中國大多為實體經濟投資,因此撤離中國市場損失會非常大,但在中國經濟疲軟、政治環境愈加惡化的背景下,外商已義無反顧走上撤資一途。歐盟和美國商會同時發出警告,更表明了民主國家將聯手合圍中國,中國經濟將步入凜冬。

史明說:歐洲這些大企業不再是口頭上說,而是實際上已經採取了密度非常大的一些措施,開始把未來那些最重要的部分根本就不放在中國、或是撤離中國。歐洲企業表明了一種很鮮明的產業政策的態度,就是替代市場——印太戰略,我不再迷戀你中國,就是你再給我多少好處,我也要資本離開中國。

歐盟商會的調查發現,歐洲企業對中國市場可預測、可靠和高效的看法逐漸削弱,他們最大的擔憂是中國法規的模糊性。商會認為今年7月實施的《反間諜法》削弱了歐洲企業的信心。最近幾個月中國針對美國諮詢公司的數次突襲和審訊後,歐美商界的擔憂加劇,他們發問:中國的紅線變得愈加模糊,被視頻敏感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到底什麼才算是國家機密?他們呼籲中國營商環境「去政治化」。

史明指《反間諜》法是西方國家與中國的矛盾的引燃點。他分析說,歐美經濟界撤離,於是政治家不再受礙於中國市場的利益捆綁,因此德國等歐盟大國最近打破了過去對華曖昧態度,直接批評中共獨裁者,

史明說:各國現在對中國《反間諜法》的反應越來越強烈,強烈到了不惜跟你翻臉的地步,與此同時花了大力氣研究對付中國的《反間諜法》。最近德國外交部長貝爾博克說習近平是獨裁者。這是在德中關係當中30年所未見的現象,這說明政治配合經濟、或是經濟配合政治的速度在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加深。

史明指,歐美企業加速徹離,將使中國拉開與先進國家在技術上的差距。

史明說:這些大企業在過去是中國技術發展的奠基石,這些大企業走了,沒人跟你玩了,這些技術領域離你中國越來越遠,也代表未來這些技術領域裏,中國要跟上步伐,困難是成百倍的增加,這對於習近平所謂「技術救國」基本理念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

去年底,中國取消了極端的清零政策後,曾出現短暫的消費繁榮,但隨之而來的消費疲軟、房地產危機以及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疲軟,使復甦變得無望。

中國金融學者賀江兵早前就悲觀預測外企產業鏈會出現大轉移。他在周三接受本台採訪時,批評習近平的混亂統治導致在華外企失去安全感。他預料外企撤出將導致中國失業率再大幅攀升。

賀江兵說:你只要一放開,那就是人家大轉移之際。它不是疫情的問題,那就是你胡亂折騰、忽左忽右、忽開忽關……那誰受得了啊?現在它過度的注重安全,對經濟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就像歐洲的商會說的,你這個危害國家安全到底是哪些具體內容?不然整個一「口袋罪」啊,活生生的把人家嚇跑了。產業鏈轉移失業就增加啊。

正在訪問北京的歐委會副主席朱羅娃(Vera Jourova)周二表示,不透明的中國法律加劇了在華外國公司的擔憂,她從在華歐洲企業那裏聽到的擔憂之一是「監管機構的決定和對法律的解釋具不可預測性」。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920/195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