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蔡明芳:恆大、碧桂園違約僅是中國經濟困境的縮影

作者:
在預期經濟衰退的心理影響下,若中國經濟持續衰退,則中國本土廠商與外國廠商對未來的投資誘因將會進一步減少,進而對中國就業市場產生不利的影響,使得中國經濟發生惡性循環的可能性將愈來愈高。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持續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與逆回購等政策利率,但是,利率的降低僅可能減少債務人的利息支出,並無法改變廠商對於中國經濟的預期。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愈來愈大,包含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也發生債務危機。(美聯社

近期,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愈來愈大,包含恆大集團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SOHO中國也發生債務危機,中國國有企業遠洋集團也有一筆在明年到期的美元債券,未能在8月13日寬限期結束前支付利息,導致2094萬美元的債務違約。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債務發生違約前,中國政府已在7月20日與8月13日分別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共31條,以及「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的24條意見。但是,上述意見能否改變廠商對中國的投資信心與誘因,仍須進一步觀察。

在上述企業陸續爆發經營危機後,顯示中國經濟的現況並未如年初許多外國經濟預測機構所評估的樂觀,中國經濟前景的憂慮也會增加。摩根史坦利、花旗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興業銀行等,近期均將今年中國經濟預測數字從5.5%下調至5%。

改變中國經濟長期衰退趨勢的難度極高

這與中國近期外貿與內需持續衰退有很大關係,中國在5月、6月與7月等三個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分別較去年同期衰退7.5%、12.4%與14.5%,進口則分別衰退4.5%、6.8%與12.4%,加上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分別年減0.3%與4.4%,這也凸顯中國政府為何針對民營經濟與外商投資環境提出多點意見的迫切性。

就中國的外貿與內需的現況而言,中國經濟與外國政府對於中國的信賴程度降低高度相關,其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對香港法治的破壞以及反間諜法影響外國投資人的信心。在此情況下,中國政府針對民營廠商與外國廠商所提出的意見,並未針對廠商對於中國經濟擔憂提出對症下藥的解方,因此,其對於經濟的刺激效果應非常有限。

具體而言,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持續成長以及市場機制可以運作的基礎,在於該國法律制度的健全程度,一個可以被信任的法律制度才可以落實財產權與知識產權的保護,進而提供廠商與受僱者努力的誘因。對中國經濟有所疑慮或擔憂的論點存在已久,民主國家目前與過去對中國認識最大的差異在於,過去的外國政府與投資人對中國政府或中國市場有極大的「信任」,現在的外國政府則是持續採取嚴格的技術出口管制與投資審查。在民主國家對中國法治制度的信任消失後,中國政府若要重新引進外資,就必須重建外國政府對於中國政府的「信任」,但這絕非易事。

人民銀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有限

在預期經濟衰退的心理影響下,若中國經濟持續衰退,則中國本土廠商與外國廠商對未來的投資誘因將會進一步減少,進而對中國就業市場產生不利的影響,使得中國經濟發生惡性循環的可能性將愈來愈高。雖然中國人民銀行持續降低中期借貸便利(MLF)與逆回購等政策利率,但是,利率的降低僅可能減少債務人的利息支出,並無法改變廠商對於中國經濟的預期。

換句話說,中國人行調降政策利率,可能降低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息支出或維持其可以正常繳息的時間,並無法提高中國當地金融業者放款的誘因或增加廠商投資的意願,中國人行寬鬆貨幣政策未對其經濟產生正向的影響,可以從期七月份物價年減0.3%得到證明。

最後,對台灣在中國的金融曝險而言,雖然許多在中國曝險較同業高的金融業者或租賃業者,均指出並未對於目前發生債務違約的中國房地產業者有授信往來,然而,只要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國其他產業的債務違約風險也會提高,對中國曝險愈高的金融業或租賃業者受到傷害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因此,企業在中國曝險的多寡仍是觀察企業能否穩健經營的重要指標。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5/194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