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任下 面對的最大經濟挑戰

—«世界報»:中國正為以借貸支撐的增長模式付出代價

中國大型房地產企業接連出現債務危機引發全球關注。周末版法國«世界報»以「中國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的深層原因」作為頭版頭條標題。相關報道梳理中國接二連三的糟糕的經濟指數,探尋數字背後的危機規模。

法國報紙摘要 RFI

«世界報»:中國正為以借貸支撐的增長模式付出代價

«世界報»駐上海記者Simon Leplâtre的文章認為,中國正面對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僅房地產泡沫正在爆破,而且經濟增長也嚴重放緩。形勢嚴峻的一個信號,就是中共當局極盡所能,掩蓋問題:經濟學者被要求只評述好消息,統計局停止公佈青年失業率,而青年失業率在6月時已經達到創紀錄的21.3%。中國國內很難找到對其所在領域的前景抱持樂觀的企業主。因為對前景缺乏信心,居民更多的是在存錢,而不是消費。但文章指出,儘管經濟信心不振,但各方專家也都認為,發生類似2008年美國房地產投機泡沫爆破引發的雷曼風暴的可能性不大。問題更是眼前這場危機可能曠日持久,像1991年後的日本那樣,進入一個長時期的停滯狀態。中國增長放緩不僅有局勢因素,也有結構性趨勢的因素。強增長時代結束,所謂「新常態」開始,也就是經濟活力減弱,中國人口在減少。政府官方套話所說的「高質量」增長要是以消費和高科技為基礎,減少對投資以及出口的依賴。但是,在三十幾年的恣意發展之後,如何軟着陸十分難以拿捏,這甚至是習近平任下面對的最大經濟挑戰。因為當前的增長放緩暴露出此前積累的各種不平衡。引發各界不安的最大議題是房地產業危機會否擴散到金融業。2022年,涉及很多房地產企業的河南地方銀行出現兌付困難,曾引發許多儲戶因無法取回存款而抗議。但作者認為,中共當局有辦法阻止房地產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文章引述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指出,中央政府仍然有很大空間,可以吸收地方政府債務、重組這些呆賬壞賬。這當然要付出代價,利率可能上升,信貸指數可能降低,經濟要經過一番掙扎之後,才有可能重新起步。文章就此寫道,中國正在為它的以借貸支撐增長的模式付出代價。中國的經濟增長部分歸功於投資。公共投資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私營投資走向房地產。所有這一切都是以堆積如山的債務為基礎。每次經濟活動出現放緩,當局就會創造湧向房地產業的條件。經濟專家預言多年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如今正在發生,而政府控制債務的努力來得太晚。當局雖然在2016年就提出要加強金融管理,但直到2022年,債務還在爆炸性增長。

中國經濟困境:一場「完美風暴」夾持市場

«世界報»駐紐約記者同天也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經濟陷入的困難引發全球不安,但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認為,危機大規模擴散的可能性不大。文章引述巴克萊銀行歐洲持股戰略負責人Emmanuel Cau寫道,一場「完美風暴」夾持市場,既有中國經濟指數變壞,又有夏季現金流不足,還有購股人躺平。文章也引述歐洲央行2022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市場封閉,中國金融對國際金融市場的衝擊力,會比同樣危機發生在美國時的衝擊力低兩倍。但對能源和原材料市場的衝擊會比對金融市場更強,僅以金屬銅原料為例,中國的消費量佔全球56%。至於中國經濟困境的原因,文章引述華盛頓智庫彼得森研究院負責人Adam Posen,認為這應當歸咎於習近平令私營企業持久地失去信心。另一位專家Michael Pettis則在推特平台上評論指出,這些原因早已經存在。中國沒有在大部分追趕上其落後的時候改變發展模式,導致資本泡沫,尤其是在房地產業,也導致債務無法持久的攀升。

«國際政治»雜誌:建立以價值觀為基礎的「經濟北約」

中國影響力在國際舞台的迅速擴張不僅向全球各地的專制政權提供了一個不同於通過自由民主邁向現代化的發展模式的可能性,而且中國影響力也正進入民主國家和重要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與法國漢學家瑪麗-侯芷明在«國際政治»發表的文章指出,密切關注中國走向的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是全球民主普遍出現倒退的主要原因。中國巧妙地以經濟為武器,讓民主國家低頭。在中國市場誘惑力難敵的年代,這種策略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隨新冠疫情引發的危機,中國經濟受到重創,商界也開始不太相信投資中國是一種可靠的投資。文章以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以及2012年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與藏傳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會晤事件為例,點出中國如何以商逼政,成功逼迫挪威以及英國這兩各西方民主國家讓步。但文章也特別注意到,在2020年9月捷克時任參議院議長維斯特奇爾不顧北京抗議,堅持訪問台灣,澳大利亞不顧與中國已經緊張的經貿關係,呼籲就新冠病毒起源展開國際調查,還有立陶宛頂住中國的強力打壓,堅持提升與台灣友好往來等引發中國惱怒的事件中,包括歐盟、日本、台灣等在內的一系列民主政體相互支持,增進貿易往來,彌補中國貿易制裁造成的損失,使得這些國家成功頂住了壓力,沒有向中國讓步。但文章指出,在地緣政治格局開始重組,各方利益也不斷變化的背景下,這樣的團結互助可以持續多久?何不依照北大西洋公約公約組織的集體防禦模式,集合有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建立一個「經濟北約」,在一個非民主國家試圖以經濟制裁向其中一個成員施加壓力的時候,其它成員國自動而且立即做出反應,幫助受到壓力的這個成員國。文章認為,這個以價值觀為基礎的經濟北約是應對中國以及其它獨裁者對全球民主構成的威脅的最有效方案。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21/194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