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汽車世界 > 正文

冷卻液少了不能直接加:先看副水箱結構,再做決定

當你在檢查愛車時突然發現冷卻液低於最低刻度了,該怎麼辦呢?我想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把冷卻液補充到安全刻度。

其實這並不是最穩妥的方法,因為汽車上檢查冷卻液的裝置叫副水箱,也叫做膨脹壺。它有兩種結構,一種是高壓膨脹壺,它和散熱系統直接連通,它的刻度可以直接反應冷卻液總量。另一種是常壓膨脹壺,它可不一定能代表散熱系統里冷卻液的餘量。如果你的車是常壓膨脹壺,那麼缺冷卻液時最穩妥的做法就是先檢查冷卻系統冷卻液餘量,然後再補充膨脹壺的冷卻液。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聊聊這個話題,希望看完以後對大家用車有一定的幫助。

什麼是膨脹壺

汽車散熱系統是一個密閉的系統,工作時隨着水溫的升高,散熱系統內部會產生很多水蒸氣,它會使散熱系統的壓力升高,而且還可能產生氣阻,影響冷卻液循環效率。

所以散熱系統上會設計一個限壓裝置,當系統壓力超過安全值的時候把多餘的蒸汽給排放出去。這個限壓裝置就是水箱蓋,它內部有彈簧,壓力超過安全壓力後彈簧被頂開,蒸汽就可以排出去了。

但是蒸汽也是冷卻液的一部分,如果壓力升高就把蒸汽排放出去,時間長了冷卻液必然會越來越少。所以工程師就設計了膨脹壺,它可以把蒸汽回收,只把壓力釋放出去。這樣冷卻液就不會越用越少了。

人們一般習慣把膨脹壺叫做副水箱,家用車的膨脹壺主要有兩種:常壓式和高壓式。下面就來分別認識一下吧。

高壓膨脹壺

從2009年往後的家用車幾乎都用的是高壓膨脹壺。

上圖就是高壓膨脹壺的結構示意圖,散熱系統有兩根蒸汽管連在膨脹壺上,散熱系統產生的蒸汽通過蒸汽管進入膨脹壺。由於這裏溫度低,所以蒸汽進入後就會液化成液態冷卻液並儲存在這裏。膨脹壺蓋子裏有泄壓閥,當系統壓力超過最大值的時候泄壓閥打開,多餘的壓力就會釋放出去。而膨脹壺下面還有一根水管連着散熱系統的回水管,當散熱系統冷卻液不足的時候膨脹壺裏的冷卻液就通過這根管子直接補充到散熱系統。

由於高壓膨脹壺和散熱系統是一個整體,所以它內部的冷卻液餘量可以直接反應散熱系統的冷卻液餘量。因此對於這種冷卻系統來說發現冷卻液低於最低刻度時直接往膨脹壺裏補充夠冷卻液就行了,非常方便。不過添加冷卻液時一定要等水溫降下來後再操作,因為水溫高時膨脹壺內部有高壓,貿然打開可能導致高溫冷卻液噴出,會被燙傷。

常壓膨脹壺

常壓膨脹壺內部沒有壓力,多見於老車。

上圖就是常壓膨脹壺的結構示意圖,散熱系統產生的高溫蒸汽會隨着進水管進入散熱器,當系統壓力達到規定值後水蒸氣頂開水箱蓋內部的限壓閥,通過蒸汽管進入膨脹壺,在這裏遇冷液化成液態水,壓力則從另一根通氣管排放到大氣中去。停車熄火後冷卻系統內部壓力降低,產生真空度,水箱蓋內部的補償閥被吸開,膨脹壺裏的冷卻液被吸回散熱系統。

常壓膨脹壺雖然可以收集蒸汽,但是由於它與大氣直接連通,膨脹壺內的冷卻液也會慢慢蒸發導致損耗,導致膨脹壺裏的冷卻液逐漸減少。

當你發現冷卻液液面低於最低刻度時首先要檢查冷卻液是否淹沒蒸汽管,如果仍然淹沒蒸汽管,那說明膨脹壺裏的冷卻液依然可以被吸回到散熱系統里,散熱系統里不會缺冷卻液,此時只需要把膨脹壺裏補充夠冷卻液就行了。

如果冷卻液液面已經低於蒸汽管口了,那麼散熱系統溫度降低時就無法吸到冷卻液了,可能會直接把空氣吸進去,這時候散熱系統內部可能就會缺冷卻液。所以此時應該先打開水箱蓋,把水箱裏加滿冷卻液,然後再補充膨脹壺裏的冷卻液。

常壓膨脹壺和高壓膨脹壺很好區分,常壓膨脹壺的蓋子是直接扣在膨脹壺上面的,用手一掰就可以取下來,而且蓋子上一般會有兩根管子,一根是蒸汽管,它一頭埋在膨脹壺的冷卻液里,另一頭連在水箱蓋下方。另一根是通氣管,直接通大氣。

高壓膨脹壺就更容易區分了,它的蓋子是擰在膨脹壺上的,蓋子上沒有管子,而且蓋子上有明確的高溫、高壓、防止燙傷的警示標誌。

常壓膨脹壺現在09年以後幾乎就沒有新車繼續使用了,從那以後生產的新車幾乎都是高壓膨脹壺了。所以當你發現冷卻液餘量不足的時候首先確認膨脹壺的類型,然後再去補充冷卻液。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愛車大家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9/194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