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煮豆子加入這東西 減少脹氣還能更快熟

無論哪種豆類,都是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食物,只須掌握減少脹氣的簡單竅門,便能無憂無慮地享用。取自Shutterstock

喜歡吃豆類的人想必都有這樣的經驗,吃完後頻頻「排氣」;這個在英文兒歌中被稱為「神奇水果」(magical fruit)的食物,卻有着令人尷尬的副作用。其實,大可不必為顏面問題犧牲喜愛的食物,只須掌握減少脹氣的簡單竅門,便能無憂無慮地享用。

豆類為何會引起脹氣?

無論哪種豆類,都是美味可口、有益健康的食物。以美國人食用最多的斑豆(pinto bean)來說,每杯含15克纖維和蛋白質,有助消化、減重、降低血糖膽固醇。一般美國人平均每天只攝入11克纖維,而女性每日攝取量至少應為20克。吃豆子的唯一壞處是,會產生令人不舒服、甚至尷尬的氣體。

這種令人不快的現象,背後罪魁禍首是豆子的表皮。醫學博士高德保(Billy Goldberg)說,豆子表皮含有高比率、身體無法消化的複合糖(complex sugars)。這些糖一旦進入腸道,就會與無害細菌混合,產生一種氣態蒸氣;這些糖被稱為棉子糖(raffinose),加上豆類的高纖維含量也不易消化,便會產生氣體。

減少脹氣從有益腸道的豆類開始

雖然多數豆類都有益健康,但它們並非都一樣,有些更容易引起脹氣。消化系統比較敏感的人,或是想儘量避免尷尬的腸胃問題,就須有所選擇。

鄉村生活食品公司(Country Life Foods)指出,最容易消化、不太會引起脹氣的是扁豆、黑眼豆、紅豆綠豆。較難消化的則是紅腰豆(red kidney)、黃豆黑豆和皇帝豆(lima beans);如果擔心脹氣問題,可以選擇罐裝豆子,因為在製造過程會分解一些導致脹氣的碳水化合物,使它們較容易消化。

充分浸泡和沖洗豆子

在烹煮前先浸泡一夜,這種方法有助於軟化豆子。浸泡、瀝乾和沖洗豆子的過程,不僅能讓味道更好,吃完後的感覺也更好--減少脹氣。

營養學家特普納(Meghan Telpner)說,豆類浸泡後可減少寡糖的含量,而寡糖會影響腸道水分的吸收。她建議將干豆子浸泡過夜或至少八小時後再使用。她也提醒,不要用浸泡過的水煮豆子,將豆子瀝乾、沖洗乾淨,可去除浸泡過程中釋放出的澱粉;罐裝豆子同樣要衝洗乾淨,因為浸泡的液體含有高濃度致氣的化學物質,沖洗乾淨可減少20%的脹氣。

加入一些小蘇打

研究證實,小蘇打能顯著降低豆子中的棉子糖含量,而棉子糖是豆子中的致氣成分。至於何時該在豆子中加入小蘇打?特普納說,只需在烹煮前將一小撮(約1/16茶匙)小蘇打加入浸泡在水中的豆子,效果最佳。

即使是吃豆子後不會感到脹氣,添加小蘇打也能大大改善烹飪的體驗。烹飪網站「美國試菜廚房」(America's Test Kitchen)的編輯克羅斯比(Guy Crosby)指出,在煮豆子的水(不是浸泡豆子的水)中加入少量小蘇打,可以將烹煮時間縮短一半,還能獲得柔軟、細膩的口感。克羅斯比說,有個小竅門是,每杯乾豆子可以加入1茶匙的小蘇打。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世界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812/193973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