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一張成績單,北京又得氣炸

2023年7月4日,台灣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出席首場與駐台外媒的記者會。

7月4日,台灣的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公佈近期外交成果,包括總統蔡英文和外交部長吳釗燮分別成功出訪中美洲及歐洲,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先後有多達40個外國代表團到訪台灣等。與此同時,台灣將如何平衡應對中國武力威脅與保證自身安全的問題,也日趨令人關注。

李淳周二在台灣的外交部舉行首場駐台外媒記者會。李淳細數近五個月台灣外交成果,包括今年3月,台灣的總統蔡英文出訪中美洲邦交國,並過境美國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另一方面,台灣的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年6月出訪歐洲,還與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同場與會。此外,今年7月在廣島舉行的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中,再次重申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一項重要的外交成果,則是近期有40個來自各國的外賓團訪問台灣。就在舉行記者會的同時,包括美國聯邦眾議院「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主席赫恩(Kevin Hern, R-OK)率領的6位眾議員訪團,以及加拿大聯邦眾議院8位跨黨派議員和日本「立憲·維新·國民超黨派台灣訪問團」都正在台灣訪問。

對於外賓團絡繹不絕地訪台,如何將日益增加的關注轉化為對台支持的問題,李淳回應表示,在台灣以外的人受到虛假信息影響,以為台灣局勢非常危險,人民都感到緊張,希望透過外賓訪台親自感受台灣的現況。他說,「他們會看到台灣非常平靜、沒有挑釁,也沒有做任何危險的動作。我們面對中國的恐嚇和威脅,表現出強大的韌性。」

李淳指出,台灣希望向訪賓傳達的一個關鍵信息是,「中國的威脅是真實的,但不應該成為阻礙投資和技術的因素。」

台灣安全攸關全球利益

有記者追問,接待訪團的目的是讓代表團和投資者相信台灣有安全可靠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又要向訪團傳達中國威脅的緊迫性和警告,這兩者之間聽起來是否相互矛盾?

2023年7月4日,蔡英文總統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主席赫恩(Kevin Hern, R-OK)率領的6位眾議員訪團。(路透社

「在我個人看來,我沒有看到這兩個領域之間的衝突。」李淳解釋,確保台灣的安全是很直接的,台灣希望能多與民主國家合作,建立集體威懾機制,這是確保台灣安全最有效的方式。這不僅是為了台灣也是為了他們的利益,同時也為了區域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繁榮。

李淳強調,威懾是避免軍事衝突最有效的工具,它不是挑釁:「當我們邀請並尋求合作建立集體威懾機制時,不是因為台灣正處於迫在眉睫的危險之中。我們看到未來會出現有風險的情況,希望現在就開始努力,以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

美中建立對話渠道可避免誤判美國對中戰略立場未改變

針對有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及財長耶倫即將訪中的消息,媒體關注美中高階官員的交往對台灣的影響。李淳以一句中國諺語說明,與朋友溝通,更要與敵人溝通,任何溝通都有積極的作用:「我認為,重新建立溝通渠道和可信的對話平台,對美國和中國都有好處。」

李淳分析,美中戰略競爭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仍會持續;進行競爭的同時,要避免誤解或因誤解造成衝突,因此「即時、定期溝通非常重要。」他表示,這對美、中以及台灣、日本和韓國等利益相關者都是良好積極的發展,目前並未看到美國對中國的基本戰略立場有任何改變。

中國晶片被卡脖子未來或與台灣競爭

去年10月美國對中國祭出晶片禁令,限制14納米以下晶片生產設備出口至中國。近日,荷蘭也公佈最新半導體設備管制措施,要求製造設備業者出口DUV(深紫外光)光刻機都必須申請許可。

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前景,財經學者出身的李淳分析,按照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將難以獲得先進制程設備和材料,發展將會趨緩。但是,美國的目的是遏制中國軍民兩用的晶片發展,並未打算消滅中國的半導體產業。未來中國將投入更多資源,發展成熟製程半導體,勢必衝擊台灣部分業者,但這也能加速台灣產業的升級。

李淳強調,台灣半導體不全然是科技的領先,30年來,台灣與客戶之間建立的信任關係不是用預算能砸出來的。他深信,就算未來面對中國成熟製程的競爭,台灣還是能繼續維護經營與客戶的信任關係。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705/192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