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馬克龍:過去向中國出售歐洲戰略基礎設施是個錯誤

作者: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片©路透社圖片

據路透社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10月12日在出席歐盟峰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歐盟必須重新思考與中國的貿易對話,呼籲在歐盟和中國之間建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為期兩天的歐盟27國領導人峰會在周五探討了對華關係等議題。馬克龍在會後的記者會上告訴媒體稱:「我們過去在向中國出售基礎設施方面犯了戰略錯誤。」

此外,馬克龍還在布魯塞爾宣佈,法國將退出《能源憲章條約》,原因是該條約被認為與《巴黎協定》的目標不符。此前,西班牙、波蘭、意大利和荷蘭已經退出該條約。一些權威人士認為1994年簽署的《能源憲章條約》過於保護石化燃料能源,受到環保人士的抨擊。

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周五向媒體表示,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強硬態度正在增加,這與其他歐盟領導人的擔憂相呼應,他們敦促有必要審查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他在歐盟峰會結束後告訴記者稱:「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咄咄逼人正在增加......我們必須與中國保持對話,但要有更多的批判性觀點。」

據「政客」新聞網報導,在當天長達三個小時的探討中,歐盟27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上逐一發言,表達他們就對華關係問題的高度關切。儘管診斷是一致的——北京在軍事和經濟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強硬,同時又與好戰的俄羅斯親近,但建議的應對方法卻不盡相同。

一些領導人將這種情況等同於歐盟對其與俄羅斯關係的誤讀。其他領導人則迴避了直接將二者進行對此,但還是呼籲歐盟減少對中國技術和原材料的依賴。還有一些領導人,特別是包括德國總理朔爾茨等堅持認為歐盟必須繼續成為全球化貿易的開放夥伴,尤其是對華貿易問題。

即將離任的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在周五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決不能重複我們在與俄羅斯的關係中一直冷漠、放任、膚淺的事實」。比利時首相德克羅發表了類似的看法,並稱:「過去,我認為我們作為歐洲國家有點過於自滿」。

德克羅向媒體表示:「在某些領域,(中國)是一個競爭者,是一個激烈的競爭者。在某些領域,我們也看到他們有敵對行為……我們應該明白,在很多經濟領域,它也是地緣戰略(問題)。」波羅的海國家多年來對俄羅斯的侵略性意圖發出警告,但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卻遭到冷遇,他們正在推動對中方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針對朔爾茨證實他將率領德國商業代表團於11月初訪華的計劃,拉脫維亞總理卡林斯說,就對華問題「最好是在我們27國的時候處理,而不是在我們......一對一的時候處理。」

據一位歐盟外交官說,即使是普遍親北京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討論中也同意歐盟應該變得更加「自主」。荷蘭首相呂特在支持與美國合作開發技術的呼籲的同時,對歐洲在處理中國關係方面的「美國化」提出了警告。

呂特說:「重要的是,歐洲要儘可能自信地運作,但也要獨立,而且要有平等和互惠,這樣我們就不是美國的一種延伸,而是對中國有自己的政治」。同時,芬蘭總理馬林呼籲歐盟與所有民主國家合作,應對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崛起。

當被問及歐盟對中國的擔憂時,馬林稱:「我們不應該在專制國家身上建立那種戰略性的、關鍵性的依賴」。她續稱:「我們將來需要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共同建立這種出口路線,例如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等」。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22/181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