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馬拉松第一人」突破極限,把世界紀錄再提30秒

在剛剛結束的柏林馬拉松上,長跑傳奇基普喬格再度創造了歷史。

他以2小時01分09秒完賽,將2小時01分39秒的原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一下子提高了30秒,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世界紀錄也是由他自己保持。

基普喬格今年11月就要度過自己的38歲生日,但其比賽狀態依舊驚人。本屆柏林馬拉松賽前,他就被外界看作是奪冠並衝擊新世界紀錄的最大熱門。

賽前他則表示,當下自己的心態非常放鬆:「我沒有指望在這次比賽中跑進2小時,但我會跑出一個非常精彩的比賽,讓更多人愛上馬拉松。」

事實上,對於接近38歲的基普喬格來說,衝擊馬拉松2小時大關依然不是沒有希望。2019年,他曾以1小時59分40秒2的成績完成全程馬拉松,但是因為挑戰環境得到了嚴密的安排和保障,該成績並不被世界田聯認定為新的世界紀錄。

「我已經向許多運動員和下一代跑者證明,人類終有一天會在符合現有規則的情況下跑進2小時,也許是在柏林,也許是在其他地方。」這是基普喬格的看法,而這位傳奇的創造歷史之路,還在繼續。

基普喬格生涯第5次參加柏林馬拉松,已4奪柏林馬拉松冠軍。同時,這也是基普喬格第17次參加全馬正式比賽,也是第15次奪冠。

基普喬格的最大特點是「選擇性參賽,統治級表現」。在他的馬拉松生涯中,每年參加2-3場比賽,迄今也僅僅參加了18場正式馬拉松比賽。

里約和東京奧運會他連續奪冠,目前他的目標就是收齊6個不同的馬拉松大滿貫冠軍。隨着今年在東京馬拉松奪冠,基普喬格只剩下芝加哥和波士頓兩個城市馬拉松冠軍了。

柏林馬拉松為何吸引全球關注?氣溫低、坡度小、屢出佳績

柏馬是六大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之一,是歐洲兩個大滿貫之一(另一個是倫敦馬拉松)。在國際上,柏馬以成績好而著稱。目前,柏馬賽道上產生過11個最好成績或世界紀錄(男子8個、女子3個)。迄今最好的男子馬拉松3個最好成績、前5個最好成績中的4個,都是在柏馬創造的。

天時方面,柏馬選擇了9月最後一個周日舉辦賽事。一方面,這便於跑者記憶,也容易形成慣例和傳統;另一方面,這個時間氣溫也比較合適,選手容易出成績。柏林9月的平均溫度在11-19℃,9月下旬溫度更低,而世界田聯曾推出的跑馬拉松的最佳溫度為5-15℃。

地利方面,柏馬賽道整體比較平直,坡度和起伏小,有利於減少選手能量消耗。此外,柏馬賽道把柏林的經典景點和城市景觀串聯起來,奔跑中給選手一種移步換景的感覺,減少了千篇一律景色造成的「審美疲勞」。2003年柏馬的起終點首次設在勃蘭登堡門,成為傳統。

從1974年開始舉辦以來,柏馬一直受到精英選手和大眾選手的歡迎。2020年因為疫情,柏馬取消了賽事,故今年的賽事是第48屆。柏馬是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算積分則是6個大滿貫賽事加奧運會、田徑世錦賽馬拉松賽事),有比較高的獎金和名次積分,因此吸引眾多高手參加。

柏馬還是成為「六星跑者」(即參加6個大滿貫賽事)必跑的一站。2016年柏馬有來自122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參賽;2019年有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6983人參賽,並產生了第100萬個完賽者。2022柏馬和2019年基本持平,預計有150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0名選手參加。

通過近50年的運營,柏馬比賽當周形成了「柏林馬拉松周」的氛圍,包含柏馬博覽會、迷你馬拉松、訓練營、輪滑賽等系列活動和比賽。柏馬純報名費為98歐(不含賽事T恤、刻字獎牌、晶片租金、完賽T恤),這樣今年的報名費收入在450萬歐元左右。

柏林馬拉松精英選手雲集以成績好而著稱

上屆柏林馬拉松冠軍、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阿多拉是基普喬格強有力的競爭對手,2017年僅以14秒的劣勢不敵基普喬格,屈居亞軍,但仍創造了全馬首秀最佳成績(2:03:46)。

而本屆柏馬男子選手中有超過10名日本選手「組團」參賽,且PB(最好成績)都進入2小時10分大關。

柏馬也是最受中國大眾選手歡迎的大滿貫賽事。有資料表明,2018年中國選手(含港澳台)參加六大滿貫賽事的數量為6155人次,其中柏馬以2202人排名第一。2019柏馬中國跑者有2117名,排在德國、美國和英國之後位居第4。

2018年柏馬董國建創造了2:08:28的PB,獲得第7名,只比全國紀錄慢了13秒。不過他半程1:02:34的成績還是把自己在2009年創造的半馬全國紀錄提高了17秒。

今年中國有仁青東知布、何杰兩名年輕男選手參賽,其中前者去年21歲就在全運會奪得馬拉松冠軍。

除了年輕,他們還有不少共同點:最好成績都達到2小時12分或以內;都參加了今年4月在杭州舉行的馬拉松選拔賽;都在肯雅集訓。

今天伯馬中,何杰最終跑出2:11:18,創PB奪第16名,仁青東知布跑出2:15:17位列第30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26/180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