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叮咚:法德領導人終於來了,三條路擺在澤連斯基面前

作者:

俄羅斯烏克蘭的戰爭在烏東地區繼續處於僵持之中,雙方在北頓涅茨克市的拉鋸戰日漸慘烈。

烏方拒絕了莫斯科對北頓涅茨克市的「馬里烏波爾式最後通牒」,並且嘗試把俄軍從其據守的阿佐特化工廠推向市中心。按照北頓涅茨克市長斯特魯克在俄方規定的投降期限後所稱,烏方在俄軍多方進攻下所採取的戰術取得了「部分成功」,也進行了戰術撤退。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烏在北頓涅茨克和哈爾科夫地區的損失慘重,但烏東地區的保衛戰至關重要,結果將決定哪一方會在未來幾周佔據上風。他鼓勵烏軍堅持在該地區抗戰。

烏軍正在前線忍受痛苦的犧牲,敵軍武器數量往往十倍於己方,由於久攻不下,喪失耐心的莫斯科背棄其公開承諾,以阿勒頗模式對烏方陣地和民用設施進行「無差別」的、摧毀性的攻擊,預計烏方每天陣亡人數在100到200人,烏方軍事庫存幾乎耗盡,而俄方在現代導彈也幾乎用完之後,動用原蘇聯的軍事裝備投入作戰,在數量上仍佔據優勢。

與此同時,根據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瑪利亞爾所稱,烏克蘭至今收到的西方武器數量僅為其承諾的10%。隨着戰略相持局面的深入,烏方對俄作戰越來越依賴於西方的支持,以竭力消耗俄方戰略有生力量。

而澤連斯基當局在北頓涅茨克及其周邊地區的戰術亦是為此服務,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必須堅持下去」,「敵軍損失越大,繼續侵略行動的力量就越弱」。

相比較將士傷亡嚴重、軍備日益枯竭,俄羅斯的經濟收入自開戰以來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從而使其能夠擁有支持戰爭的資金,與烏方打持久戰,並與西方周旋,比拼耐力和韌性。

紐約時報》日前的一則報道說,俄羅斯目前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已飆升至「創紀錄水平」,總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也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俄烏衝突爆發的頭100天裏,俄羅斯通過化石燃料出口獲得了930億美元的收入,速度前所未有,出口量也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其數量已超過其在俄烏衝突中的支出。

數據顯示,進入5月以後,西方制裁的效應開始有所顯現,俄羅斯的化石燃料出口量有所減少,但國際能源價格的飆升抵消了出口量減少的影響。

從目前情況看,西方對俄能源出口的限制尚未落實,其聯合制裁對俄羅斯經濟尚未產生全部的和致命的影響,這將使克里姆林宮獲得與烏克蘭和西方比拼耐力和韌性的經濟基礎,直到西方的制裁、限制和孤立對其經濟命脈造成毀滅性後果之前。

基輔持續向西方發出呼籲,要求繼續擴大對烏克蘭的現代武器援助,並明確具體的時間表,以確保烏方能夠抵抗俄軍進攻。

馬克龍訪基輔立場已修正

在被問及他說俄羅斯不應該被"羞辱"時,馬克龍為自己辯護。馬克龍說:「法國從第一天起就站在烏克蘭一邊,毫不含糊地站在烏克蘭人一邊。」

馬克龍今天說,歐盟要幫助烏克蘭獲得勝利,恢復邊界,法國支持烏克蘭獲得全勝,收復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所有被俄羅斯佔領的土地。rfi pic.twitter.com/gtfSGNQHr5

— yeyusam(@yeyusam1) June16,2022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美國領導的「烏克蘭聯絡小組」——全球5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或代表布魯塞爾在當地時間6月15日舉行第三次例行會議,作為本月底將於西班牙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的前奏,商討如何竭盡所能進一步加強對烏軍事援助。

在100多天的戰鬥中,俄軍損失慘重,但由於其體量遠遠大於烏克蘭,因此無論是軍人還是軍備數量上都足以壓倒烏方,在消耗戰打到烏方幾乎「彈盡糧絕」之際,基輔對西方軍援「嗷嗷待哺」,因此「50國集團」的此次軍事援助例會及即將舉行的北約領導人峰會作出什麼選擇,採取何種行動,將具有扭轉戰局的意義——無論是有利於基輔還是莫斯科。

在關鍵時刻的關鍵峰會舉行前夕,歐盟的新三架馬車——德國、法國和意大利領導人,協同羅馬尼亞總理,共同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伊爾平市,實地考察,並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進行會談。

作為歐洲大國和歐盟領導人,法國和德國有着獨特的國家利益、歐盟自主訴求和地緣戰略考量,因此在過去多年對俄採取了綏靖主義政策,但基輔的頑強抵抗改變了西方當初預計的戰局,迫使俄軍在結束第一階段攻勢後戰略退卻,戰爭進入戰略相持和持久戰的局面,澤連斯基當局向全世界展示了烏克蘭方面的堅強、無畏和戰力,使西方增強了對烏方在外部援助下獲勝的信心,法德的立場在過去一百天來逐步悄然轉變,對基輔的訪問使這一轉變進入到了一個轉折點——法德領導人的天平更傾向於基輔了。

從基輔傳來的消息稱,正在訪問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自開戰以來罕見表態,烏克蘭必須贏得對俄羅斯的戰爭,他強調,「法國從最開始就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烏克蘭必須抵抗並取得勝利。」

他在當日還說,他此次烏克蘭之訪是「向烏克蘭人發出的一條展示歐洲團結的信息......因為我們知道未來幾周將非常艱難。」

馬克龍的表態在歐盟主要領導人中具有代表性,他之前可不是這麼說的,但以此次訪問為標誌,向世界發出了明確信息,歐洲以及整個西方將更加強有力地團結起來,向烏克蘭提供支持,擊敗俄羅斯。

事實上,隨着本次訪問的進行,俄羅斯對烏戰爭的幾個走向開始變得清晰,三條路擺在澤連斯基當局面前:

一類國家的觀點主張,基輔無條件地與俄方舉行談判,並在接受俄方某些安全,甚至領土條件下,達成協議,有關通話的報道反映了這一精神。

一類國家的觀點主張,支持烏克蘭,向其提供援助,幫助其戰勝,而且必須戰勝俄羅斯——誠如馬克龍剛剛所言。

這類國家又分成兩小類:其一是以美英為代表,強調俄烏戰爭的一切結果都必須尊重基輔的意願,任何協議都必須在澤連斯基當局的參與下達成;其二就是以法國為代表,強調西方與基輔談判,也必須繼續同莫斯科對話,到了一定的時間節點,基輔必須同莫斯科舉行談判,以終結戰爭,而法國及歐盟必須參與談判,並提供安全保障。

連夜坐火車到達基輔的馬克龍,從來沒見過他的臉拉得這麼長過,一定是被眼前廢墟中烏克蘭的慘狀震撼住了。 pic.twitter.com/TaSVh6s7Ff

— Vanessa姍(@Vanessa_ZhangUK) June16,2022

從這個角度來看,馬克龍——可能還有他的歐盟夥伴——對俄烏戰爭的立場是,基於談判解決問題(隱含了必須符合法國和歐盟的利益的意圖),支持烏克蘭贏得戰爭,與美英等國形成微妙區別。

第三條道路實際是澤連斯基當局的意圖:

和平談判是最後手段,任何戰爭最終都必須以談判方式終結,但必須是在最有利於基輔的條件下,即烏克蘭必須獲得西方的全面持續支持,在戰場上擊敗俄羅斯,俄軍退回到2月24日前的邊界線外,進而取得收復克里米亞的勝利,在這些條件基礎上,以平等的而不是弱勢的地位,與俄方舉行談判,最終終結戰爭,締結和平協定。

未來俄烏戰爭,西方和世界將圍繞上述三條道路(含第二條道路中的兩個分岔)展開對抗和博弈。而超級大國更講究戰略和策略,事實上處於相對超然的地位,戰局及終結戰爭如何進行,其態度將成為關鍵中的關鍵。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8/176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