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如何給孩子做''安全教育''?帶孩子模擬危險,是最有效的方式

有一次去我一個大學同學家做客,同學家的小孩已經5歲了,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也是一個好奇寶寶,什麼都想要看一看摸一摸,一開始同學只是警告孩子要有禮貌,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慢慢的,和孩子之間熟悉了,孩子也不再圍着我們大人轉,而是自顧自的開始自己的探索,一轉眼的功夫就瞧見孩子蹦躂着往廚房去了,同學看到了一驚一乍的跟過去,阻止道:''媽媽說了多少次,不要一個人跑到廚房這麼危險的地方,你怎麼就不聽呢?''邊說邊把孩子抱了過來,但是沒過一會,孩子又跑去了柜子旁,用腳踩着小板凳想拿柜子上擺放的工藝品,同學看到了又是大驚小怪的跑過去,總之一早上的時間都是圍着孩子團團轉。

在我們的日常里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會做出和我這位同學一樣的行為,這樣很容易理解,畢竟做父母的嘛,很在意和關心孩子的安全問題,覺得孩子年齡小什麼都不懂,遇到危險了也是沒有意識和能力保護自己。為了防止孩子受到受害,所以父母總是阻止孩子去做危險的事情,總是竭盡全力的保護孩子的安全健康,這是身為父母的本性。

但我們家長往往都忽略,或者是可以忽略了孩子遲早有一天是要長大,要獨自一人面對生活的,就算孩子還小,家長也不能保證自己24小時跟在孩子身邊。的確,不讓孩子接觸危險品不讓孩子去危險的地方是可以直接減少孩子受到傷害的可能性,但同時也會因為家長這種保護,讓孩子不會也不懂得怎樣去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危險,等到那個時候,家長們所謂的精心呵護,只會成為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兇器。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的安全教育問題。

一:安全教育的誤區

1.只說不做

家長們其實也有意識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但是往往都是一種''口頭教育'',只是單純的給孩子進行一個書面或者口頭上的敘述,告訴孩子不能去做什麼,這種紙上談兵類型的安全教育,只會讓孩子入走馬觀花一般昏昏欲睡,又或者是像是聽故事一樣,走耳朵進右耳朵出了,完全不想着去分析為什麼不能做,會有什麼後果,所以也是告訴我們家長要理論與實際想結合,帶領孩子動手實操。

2.責任不明確

很多學校過於重視文化知識的教育還有專業技能的培養,從而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存在忽視,認為這是父母的責任,但其實孩子的安全是整個社會共同維護的。而且縱觀孩子成長階段,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要多得多,孩子接受的教育也不能僅僅是技能知識領域的,對於自身的安全健康也是值得學習的。可是這種責任不明確的情況,導致了孩子不能很好的得到安全教育,也就形成了這一領域的短板。

3.過度的保護

還有一種情況呢就像我開頭所講的我同學的那種類型,典型的打着安全教育的名義對孩子過度的保護,為了防止孩子遇到危險和受到傷害,索性直接就不讓孩子接觸到危險因素。但是家長們要知道探索和冒險不是單純的讓孩子去危險的事情,而是讓孩子真的掌握駕馭風險的能力和技巧,從容謹慎的面對危險事物,只有讓孩子掌握了這種能力,我們的安全教育才能真的發揮實效。

家長們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最後的結果只是會讓孩子變成''易碎品'',這樣很容易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因為不安全因素越來,家長對孩子的保護力度就越大,孩子們反而更不安全。從表面上來看他們是和危險進行了隔離,但是沒有了生活經驗的他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展露出手足無措的下場,所以我們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安全教育,在這裏我們鼓勵家長帶孩子模擬危險,大膽的讓孩子''體驗''危險。

二:讓孩子體驗危險的好處

1.培養孩子獨立意識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最容易出現的後果就是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孩子的獨立意識慢慢的被磨滅,變成了受到父母牽引和支配的木偶娃娃,所以,適時的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成長,畢竟孩子遲早有一天是要獨立外出打拼的,即使父母有要一直陪伴孩子的心,也是心有餘而不立足,人生畢竟是孩子自己的。

讓孩子體驗危險,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一種方法,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危險、更好的獨立生活。

2.培養孩子探索精神

孩子本性就是貪玩好動的,家長們要注意這不僅僅是孩子調皮搗蛋的表現,更多的是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清晰,他們對這個世界也是越來越好奇,想要去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想去解開內心的疑惑,每一個探索的過程都是成長的經驗總結。但是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冒險和探索的欲望,他們習慣這樣無孔不入的監護,也就會變得做什麼決定都要徵求大人的意見。

而大膽的體驗危險能激發孩子的探索精神,讓孩子在探索中得到成長和進步。

3.孩子越來越勇敢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克服恐懼的過程,根據進化心理學研究,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具備在玩耍中冒險的本能,人類在誕生之初就處於危機四伏的環境,學會面對危險處理危險也是人類進步的基本。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導致孩子沒有足夠能力來應對危險,這樣的認識其實不符合自然地規律,孩子應該強迫自己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這樣才是克服了心理恐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從而戰勝對危險的恐懼,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勇敢。

所以說家長不要總是把孩子禁錮在自身劃定的安全區域內,這種做法其實也是把孩子的成長封閉起來了,孩子不會有大的進步和成就.

三:如何帶孩子模擬危險?

1.讓孩子面對危險

要注意,這裏的模擬危險和讓孩子體驗危險不是單純的逼迫孩子去做危險的事情,而是讓孩子真的掌握住處理風險的能力和技巧,從容謹慎的面對危險事物,只有讓孩子掌握了這種能力,我們的安全教育才有效。

最常見的一種模擬危險就是模擬火災和地震的項目,現在也有很多城市地區設有專門的模擬實驗區,孩子們的學校也會定期組織模擬消防演習,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抓住機會,學習面對危險時的做法。

2.鼓勵孩子跌倒了再爬起來

在模擬危險中,失敗和遇到挫折時在所難免的,其實正是這些失敗才是模擬危險教育的真正成長之處,有的孩子子遇到失敗之後就打起了退堂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就是對危險的逃避,但又有些情況並不是逃避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就拿學習騎自行車為例子,孩子騎自行車第一次在沒有家長的扶持下摔倒了,孩子受到了擦傷,就哭的驚天動地的不願意再騎車了,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給予鼓勵,讓孩子再次嘗試,所有事情都是要經歷之後才會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面對挑戰,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加堅強的成長。

3.與孩子一起體驗危險

安全與危險牽扯到孩子的性格培養問題,家長的安全意識和外界環境等各種複雜因素,都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在模擬危險還有體驗危險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是陪伴孩子身邊的,因為體驗危險不是簡單的學習遊戲之類的活動,而是帶有一定風險性的,孩子需要家長在一旁作為指引者和陪伴者。

讓孩子體驗危險,這是孩子成長的機會,只有孩子具備了戰勝危險的本領,才能在今後的發展中減少阻礙。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海濤爸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4/1761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