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共擔心「糧食安全」世界為此付出代價

圖為示意圖。

近年來,中共持續大規模囤糧,同時宣傳「世界缺糧、世界糧價創歷史新高」。最新《經濟學人》的文章稱,中共對糧食的大量採購推高了全球糧食價格。

中共持續囤糧分析指推高全球糧食價格

4月9日,美媒《經濟學人》以「當中國擔心食物時,世界會付出代價」為題發文。文章稱,疫情、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去年的強降雨(可能導致小麥歉收)威脅着中共的糧食供應。中共政權以兩種方式處理了這些問題,其中一種是囤積糧食。在過去的五年裏,中國從大豆豬肉的各種商品的購買量都在飆升。分析師表示,中國的大量採購推高了全球糧食價格。

文章說,中共與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發生爭執令中共官員擔心,澳、加兩國的大量糧食供應有朝一日可能會被切斷。當美前總統特朗普與中共貿易戰時,中共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大幅下降。烏克蘭的衝突增加了另一層擔憂。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中共取消了對俄羅斯小麥的禁令。去年,烏克蘭向中國供應了29%的進口玉米和26%的進口大麥。

報導引用美國農業部的推算數據顯示,到今年年中,中國的糧食儲備中,玉米將達到世界儲備量的69%,大米達到60%,小麥達到整個世界儲備量的51%。而這一切是為了養活這個世界上18%的人口。

中共官方公佈的屯糧數據

中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雲在去年11月3日召開的記者會上稱,當前國內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小麥可以滿足一年半的消費需求。據海關統計,1月至10月中國累計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已達兩千多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2021年12月4日,秦玉雲還稱,大量進口玉米及替代品仍在陸續到港,小麥稻穀飼用替代增加,近期一些南方飼料企業直接採購了部分進口小麥。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0年的食品進口額(不含飲料)達到981億美元,10年裏增加到了4.6倍。2021年1—9月也達到了2016年有可比較數據以來的最高點。5年裏大豆、玉米、小麥的進口額猛增至2~12倍。從美國、巴西等國家手中進行了積極採購。牛肉、豬肉、乳製品、水果類也增加到了2~5倍。

中共一邊大量囤糧,一邊宣傳世界缺糧的背後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賬號俠客島4月12日發表「俄烏衝突,世界缺糧」一文。文章稱,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作為世界重要糧倉的俄烏兩國,糧食出口均開始受阻,缺糧疊加疫情影響、能源價格上漲、通脹壓力及美聯儲加息,一系列次生危機正在蔓延。

文章引述聯合國的數據,稱俄烏兩國穀物出口量佔全球1/3以上,合計供應全球19%的大麥、14%的小麥。

文章暗批,全球超35%的人口以小麥為主糧,而世界上主要的小麥出口國中,加拿大庫存水平處在低位,美國、阿根廷和其它國家預計將努力確保本國小麥供應,出口受限,這進一步給全球供應增添了壓力。文章還引用聯合國一個糧食小組的建議,「敦促所有國家保持市場開放、取消不必要的出口限制」。

與此同時,中共在國內加大糧食生產。近年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及「糧食安全」,提出「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時政評論員李林一認為,中共高層的所謂「糧食安全」,主要是考慮未來一旦出現天災人禍,或者因為中共與世界各國交惡,糧食進口出現斷檔,中共政權如何生存的問題。在過去多年中,中共在世界上不斷買糧食,買了又買,不斷囤積,成為世界糧食價格上升原因之一。

李林一表示,買了那麼多糧食的同時,中共文宣對自己所為隻字不提,反過來暗批美國、阿根廷和其它國家為了「努力確保本國小麥供應」,限制糧食出口。這是一種顛倒事實的行為,主要出發點還是為了抹黑西方。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7/173620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