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代替大吼大叫的5個工具,有趣又有效,智慧的父母都在用

演講人/勞倫斯·科恩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兒童遊戲治療師

整理自第十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演講主題《遊戲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們都希望在家庭中日常行為規範能夠順利地進行,孩子們特別地合作,我們不用對他們大吼大叫。

但我們總是因此產生很多麻煩,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刷牙、吃飯的問題跟他產生衝突,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責罵他們,然後跟他們說你應該為此對你的行為感到羞恥。當孩子跟我們不合作,或者是兄弟姐妹之間打起架來,或者他們不願意跟其他人分享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孩子不聽話。

我們做父母的真的有很多很多擔憂,當面臨這些挑戰的時候,我所提倡的一種方式就是遊戲力。它不是僅僅關於遊戲的,但是為什麼我叫它遊戲力呢?因為當我們面對這些壓力、緊張的時候,總是把遊戲的環節就丟到窗外去了。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使用的五個工具。

第1個工具聯結:提升幸福感的工具

聯結是什麼?就是在家庭中有一個非常好的氛圍和關係,可以讓一切都順暢地進行。說到聯結,我想在座各位都感受得到,當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最好的狀態是什麼,我把它叫做「聯結之塔」。那就是孩子很可愛,在我們眼裏很珍貴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和他們是緊密聯結在一起的。當我們向孩子傳遞愛的時候,他們就感覺很安全。

我們所有人也都曾感受過與孩子聯結斷裂的時候是什麼狀態,當時我們可能對孩子很生氣,也沒有耐心了。然後當孩子哭鬧起來,發很大的脾氣的時候,孩子就顯得很膽怯,很緊張,或者是很恐懼。他們不在乎我們所在乎的那些事情,比如說我們希望房屋保持整潔,聯結斷裂的時候我們也不在乎孩子在乎的那些事。比如說,大家知道一兩歲的小孩,他們坐在自己的餐椅上,就不停地會把他的食物、東西往下扔,作為成人我們真的不在乎他們幹什麼,其實他們是在做關於重力的實驗,在那些時刻我們的「聯結之塔」就破碎了。那這種時候,我們就會不斷地因為吃飯、刷牙、早上起床的事情和孩子起衝突。

有很多的聯結斷裂是可以被避免的,尤其是當我們對孩子非常嚴厲,苛責他們,要求他們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這樣的聯結斷裂其實是可以被避免的。有時候我們會接到幼兒園或者小學的老師打電話來說,你們家孩子在學校又打人了,其實這些聯結的斷裂是不可避免的,每個家庭都會發生。因為聯結斷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需要重建聯結。上面的畫面里,我們可以看到,「聯結之塔」破了以後全都是碎石頭,那我們可以用這些碎石頭重建一座聯結之橋,就像下面這張圖。

你可以與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和他們一起玩,聽聽他們的話,以及安排一個特殊時光,特殊時光就是你專門設置一個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你不要看手機也不要做你的工作,你就給你孩子百分百的、全心的關注。

我想給大家舉一個關於多子女爭鬥的例子,我知道因為中國之前一直是獨生子女政策,所以你們這一代父母長大以後遇到自己的孩子打起架來都不知所措。如果孩子們為了爭搶一個玩具打起來,這時候兩個孩子之間是聯結斷裂的,而你也和他們的聯結是斷裂的。所以我最喜歡的一個遊戲就是從他們倆手上把玩具先搶過來,不是衝着他們大吼大叫,說你們要這樣,就不給你們玩了,而是跟孩子說,終於輪到我來玩這個玩具了,難怪你們總是為這個打架,它看起來真漂亮,現在終於到我玩了。這就引起了兩個孩子的注意,然後我接着說,哪怕你們兩個合力起來,也甭想把它從我手上搶走。然後每一次都奏效,兩個孩子一起聯合起來想把玩具從你手上搶走,因為你現在成了他們兩個人的敵人。

第2個工具解開繩結:讓日常好玩和容易起來

很多家庭都經歷過在吃飯的時候,或者是睡覺的時候,或者是早上起床的時候,有很多的衝突。這些情景都會讓家庭氛圍非常緊張,我把它叫做繩結,是因為這個情景下,就好像拉着繩子緊緊在你這邊不放手,而孩子也緊緊地拉着他的繩子不放手。通常我們會做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跟他們講道理,孩子要不就是太小了,要不就是他們現在情緒之中,很難聽你講道理。然後我們就覺得好受挫,這時候繩結結得更緊了。

有的時候我們還會責罵孩子,對他們大吼大叫,或者甚至去打他們。這個時候繩結結得更緊了,那就是一旦開始有這樣的緊張之結,說教或者其他那些傳統的方式是無用的,我們需要想辦法把這個結鬆開。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那就是當我的女兒5歲的時候,她就是去幼兒園的最後一年,然後她突然跟我說,我不會穿衣服,你得幫我穿衣服。所以我就開始跟她爭論起來,因為無論是從事實上,還是從邏輯上來說,她很早就會穿衣服了,我想讓大家猜猜爭論以後有效果嗎?

所以我當時感到又受挫又生氣,這就把我們這邊打結的繩子變為一個真正的問題了。然後我就去幫她,我說,好吧,我來幫你。然後女兒就說,你走遠點。然後我就說,好好好,那我走了。然後我女兒又說,別別別,你得待着,你得幫我。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我就坐在她的床邊,又想假裝幫她,又沒有真的幫她,反正當時很尷尬。

有一天我真的是純粹出於無聊,我從她的床上拿了兩個玩偶,我跟其中一個玩偶說,她(女兒)可不能穿衣服,她才5歲;然後和另外一個玩偶說,沒有呀,她可以的。然後女兒就開始笑了,後來我們都大笑起來,最後我的女兒也穿起衣服來了。

前面幾個星期我們都陷在一個困境中,一點也不開心,結果這時就笑了。不同的是,這一次不是我和我女兒在爭論,而是這兩個玩偶在爭論,它們倆爭論就好多了,而且太有趣了。所以接下來的幾天我也持續跟她玩這樣的遊戲,然後她馬上恢復正常,開始自己穿衣服了。

第3個工具身體遊戲:調頻的工具

我們一說到聯結斷裂的時候,就是和孩子沒有辦法去調頻,跟孩子不在一個頻道,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工具幫助我們跟孩子再找回那個相同的頻率。調頻也是遊戲力理論中的一個領域,這個領域就相當於咱們舊的收音機,你想收到一個頻道的話需要不斷去地旋那個旋鈕,找到最佳的位置。如果用到人和人的互動上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你看着你的寶貝,看着他的眼睛,你們倆有眼神的交流,當他做出一個表情的時候你去回應他,這就叫做調頻。

現在我要教大家一個調頻的遊戲,這個遊戲適用於所有的成人,也適用於所有的孩子。一開始,我們兩個人的手之間還有一點點距離,馬上就要碰到了。然後,你要運用你們倆之間的空間把一方的手往後推,但是不能碰到他。第三步,我們兩個人手和手挨在一起,這個時候不是競爭,不是誰把誰推倒,而是均衡的力量,你用多大勁我就用多大勁。如果是你和孩子在家裏面做的時候呢,你可以跟孩子說,你看你是不是可以把我推到那邊去。

我給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教了這個力場的遊戲,這個遊戲在你們倆的手幾乎要碰到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很特別的調頻的過程,因為你是需要去靠中間的這個能量去調頻的,你需要去感受到自己的感受,同時感受到對方的能量。然後當你們手和手碰到一起的時候,同樣是一場調頻,你要和對方保持一個相同的力量。

尤其是對那些有攻擊性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方式,他不是那麼的暴力,同時讓他釋放一些能量,也很適合給那些膽怯一點,或者害羞一點的孩子做這個遊戲,因為這個時候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很暴力的遊戲,然後因為你會跟他的力量去匹配,他就會感覺到我的內在是有力量的。那我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我通常會先讓他們體驗這個贏的感覺,因為剛才說推手的時候最後一步是可以進行到有競爭的環節,我會讓孩子非常努力,最後贏了我,然後讓他們建立起內在的自信心,然後孩子們會到一個節點告訴我說,你不要老讓我贏了,我需要和你進行一場公平的競爭。

第4個工具聯結狀態下說「不」:建立合作的工具

下一個工具就是用充滿聯結的方式去說「不」,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對孩子說「不」,可能有的人是很難說「不」的,有的人說起「不」來,就很嚴厲、很生氣。這是有很多人不願意輕易拒絕別人的原因,因為一旦你說「不」的時候,好像總得帶着怒氣去表達,或者我們也會害怕拒絕孩子以後,他們會哭,或者很生氣。有時候我們給孩子設置了界限,然後我們自己就會覺得很困惑、受挫。那可能是因為這個過程有人感受很多聯結的斷裂。

舉個例子,我們的孩子可能在這兒大聲喊,我今天晚上什麼也不吃,我只吃冰激淋!當他這樣表達的時候,他已經感受不到愛了,只能用這樣憤怒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再比如說,家裏新誕生了一個寶寶,孩子就會很嫉妒,他可能會覺得他不能得到我們全員的愛了,所以這個孩子就會有很多不好的行為。

所以如果出現了聯結的斷裂,那麼解決的方法就是要重建聯結。如果你非常嚴厲地去設限,會讓我們聯結斷裂得更厲害。如果一點都不給孩子設限,同樣會讓這個聯結斷裂得更嚴重。因為如果你一點界限都不給孩子設置的話,最後你其實也會感到非常受挫,然後內心也會有很多的情緒。

語音語調

那我們如何能夠又保持聯結,又給孩子設限呢?首先就是要注意我們的語音語調,當我說一個特別不合理的要求時,你們要用一种放松的語氣來對我說「不」。比如我可以今天晚上把冰激淋當晚飯嗎?我可以今天不去上學嗎?我可不可以不上高中了,我想去參加樂隊。所以現在你們要用這種很放鬆的方式,我們僅僅說「不」就可以了,你不用說不行,你怎麼敢說這種話,不用這樣嚴厲。

共情

同樣的,當我們說「不」的時候,我們同樣可以跟孩子共情,比如說你多希望今天晚上吃冰激淋。我特別理解你,把冰激淋當晚飯,肯定特好玩。你多想今天不用去上幼兒園,我一整天都在家裏陪着你。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分不清楚想像和現實,但實際上是我們成人有時候分不清楚想像和現實。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我們大人會擔心如果我跟孩子說,你希望今天不要去學校,你希望怎麼怎麼樣,當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好像就在同意孩子的要求了。事實上並不是,我們只是表達了我們對他的理解。

幻想現實

孩子希望從高中直接退學,然後去參加這個樂隊。他說完就想這是我的願望、秘密想像。所以就去給孩子做這種幻想實現。舉個例子,你的孩子到了商店就想買玩具。那聯結斷裂的拒絕方式就是說,別說了,別給我提這個要求。但是如果你一點都不給孩子設限,說好呀,好呀,你每次進商店,你都給孩子買他想要的。有的時候當我們說「不」的時候,姥姥或者奶奶就說行,我給你買。

那還有一種替代的方式就是可以跟孩子說,如果我們把商店裏所有的玩具都買回家的話,我們就可以弄一個玩具宮殿,每個宮殿裏都裝滿了玩具。然後這時候孩子基本上就會被你點亮,說好呀,我們能不能在宮殿裏特設一個火車到你房間裏呀。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們真正想要的是我們作為大人可以理解他們的心願,而並不是說一定讓我們去買這個東西。

「積極暫停」取代「消極暫停」

在聯結狀態下說「不」的第四條,就是用「積極暫停」取代「消極暫停」。我剛才說的都是關於聯結的話題。我不會讓孩子跑到房間去冷靜,讓他自己坐在一個冷靜角,坐在樓梯或者凳子上去反省,我不提倡這樣的做法。所以就像剛才我說的,就是孩子已經感覺到聯結的斷裂,他們才會出現不良的行為,如果用那種方式去對待他們,就會導致更多的聯結的斷裂。所以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用比較輕鬆的方式說別這樣,然後我們把他們挪到事發現場的另外一個環境當中,另外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跟他們坐在一起面對這個事情。

很多父母會擔心說,如果孩子做了不良行為,我還給他,還擁抱他,還對他表示愛,這是不是在獎勵他們,讓他們持續地去做不良行為呢?我想跟你們確認的一點是,我從來沒有見過孩子這樣去認為。因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其實他們是非常饑渴地想得到你們的愛,想要得到你們的關注,當你們給了他愛和關注的時候,他就放鬆下來了。

第5個工具

蓄滿空杯:改善行為的工具

遊戲力裏面有這樣的觀點,每一個人生下來內在都有一個杯子,這個杯子需要用愛、情感、關注去填滿它。對於小嬰兒來說,我們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方式蓄滿杯子呢?比如說給他們提供食物,讓他們感覺到很溫暖,然後他們需要的時候去抱他,用這種方式去蓄滿嬰兒的杯子。孩子在長大一些的時候,他們的杯子可以通過比如說做一些很有趣的活動,和朋友在一起,讓他們體驗到這種成功的感覺,用這些方式去蓄滿他們的杯子。

所以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通常也意味着他們內在這個杯子是空的,所以我們要成為一個能夠蓄滿孩子空杯的專家。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幫助孩子蓄滿杯子,比如說給他們擁抱,給他們情感的支持和關愛,或者是傾聽他們,或者是對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表示興趣,這些方式都能幫助孩子蓄滿杯子。

還有最後一點不要忘了蓄滿你自己的杯子,你一整天去傾聽其他人,把你的關注給到其他人,誰又給你這樣的傾聽和關注呢?什麼可以幫助你蓄滿你的杯子呢?你要確保你的杯子不要太空,因為你還要幫你的孩子去蓄杯。

再次強調一下,遊戲力並不僅僅是技巧和遊戲,它更是一種人生的哲學,它是一種真正幫助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方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積極家庭教育分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11/171917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