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不談政治,谷愛凌在中國還是超級偶像嗎?

谷愛凌因為出身背景和個人能力,在中國成為超級偶像水到渠成嗎?時評人長平認為,看看其他華裔運動員的遭遇,我們會發現胡錫進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

中共愛國主義宣傳中對於「自己人」的標準定義,是基於種族主義的「兩黑一黃」(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得主谷愛凌(EileenGu)的長相併不合規——至少她的頭髮是黃色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她被中國媒體塑造成為愛國偶像。

媒體用了另外一個詞來讚美她:「中美混血兒」。由於長期的優生學宣傳,「混血」在很多時候是一個正面用語,意味着健康、聰明和美麗。但是,「中美混血」是最佳組合,暗示着兩個大國文化的強強聯合。而且,這裏的「美(國)」只是白人的國度。假如谷愛凌的父親是一位黑皮膚美國人,她的消費價值恐怕會大打折扣,不會被滿網驚呼「太養眼了」。

跟中國很多成功運動員出身貧寒家庭、文化教育欠缺不同,谷愛凌代表着跨文化精英家庭的高檔生活方式——無憂無慮的物質生活,充分發展興趣愛好的生活環境,美國私校加中國奧數的雙語教育,以及被認為是這種教育結果的史丹福大學錄取通知書。順理成章地,她成為奢侈品的最佳代言人。甚至,她也理所當然地加入了流行於中國的「鄙視鏈」,在記者問到對批評意見的回應時,谷愛凌說:「我不打算把時間浪費在安撫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上面,這些人沒有體驗過我可以每天都感受到的感激和愛。」這句話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備受稱讚,被認為體現了精英人士的「大格局」。

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谷愛凌被中國媒體塑造為超級偶像、並得到無數商業代言機會水到渠成,勢不可擋。不過,如果我們看看其他華裔運動員的遭遇,恐怕也並不如此確定。

自由、人權與「背叛祖國」

同樣是華裔——父母都是華人,按照種族主義理論是更「純正」的「兩黑一黃」;同樣是「學霸」——2018年以美國「高考「SAT數學滿分800分的成績入讀耶魯大學;同樣是奧運冠軍——在運動生涯中的總體成績高於谷愛凌;但是美國華裔花樣滑冰運動員陳巍(NathanChen)沒有成為中國人的熱捧偶像。在獲得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子單人滑金牌之後,他的名字甚至沒有出現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在新浪微博的相關新聞下面,獲得大量點讚的一條評論是:「每個人都很棒,除了陳巍。」

和他的名字貼在一起的還有兩個字母「rh」——「辱華」的拼音縮寫。

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上,陳巍採用了2009年的電影《毛時代的最後舞者》的音樂。這部被禁止在中國放映的電影,也講述一個和「國籍」有關的抉擇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芭蕾舞演員李存信赴美國學習之後,為了自由毅然決定寧可「叛國」也要留在美國。

陳巍似乎並不想用「熱愛中國文化」來掩飾自己的政治立場。2021年,他對批評中國人權記錄「撕裂人性」的美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埃文·貝茨公開表達支持。「我同意埃文的說法,」陳巍當時說,「我認為如果要讓更大的變化發生的話,必須有超越奧運會的力量。那需要是一個非凡的變化。」

在中共吹噓自己早期歷史的宣傳片中,陳巍應該算是支持祖國人民反抗專制政權的海外愛國華僑。但是,在今天的中國社交網絡中,他被指責「背叛祖國」。

谷愛凌因為參和政治(「進貢」金牌「為黨爭光」、在彭帥事件中為大外宣站台以及為中國網絡防火牆辯護)而得到中國輿論加分,而陳巍的言行在很多中國網民眼中就成了「把體育政治化」,認為運動員只要專心比賽就好。

說起來,另外幾位華裔運動員就是這樣做的。美國男子花樣滑冰選手周知方(VincentZhou)試圖從文化上接近中國網民,在Instagram和微博上寫道:「我為我們的傳統和文化感到自豪,我為自己是亞裔美國人感到驕傲。」顯然,中國網民並沒有怎麼買賬,他的微博相對來說都是冷場。

「建設祖國你不在,千里投機你最快」?

17歲的劉美賢(AlysaLiu)是代表美國參賽冬奧會的最年輕選手。在政治上,她的家庭背景更加突出。她的父親劉俊(又名劉俊國)是1989年「六四」學運的骨幹人物,曾任廣州學自聯主席。後經「黃雀行動「救援前往美國,現為律師。大概為了避免給當事人帶來麻煩,知情者都默契地保持沉默。事實上,在「六四」話題仍然敏感的中國輿論中,這並不會被允許引發討論。

也有人懷疑谷愛凌的母親谷燕是通過「六四綠卡」得以留在美國。這很難得到證實。其實,無論是通過什麼方式留在美國,站在今天小粉紅的立場看,不都是在選擇國籍的問題上「背叛祖國」了嗎?假如谷愛凌「翻車」了,這隨時可能被攻擊為「建設祖國你不在,千里投機你最快」。更不用說,在「愛國底層邏輯」中,中國女人和外國男人結婚生子,本身就是罪大惡極的事情了。此外,精英崇拜隨時可以反轉為「仇富情結」。同樣代表中國參賽的女子單人花樣滑冰運動員朱易(BeverlyZhu)就是一個例子,她因為在賽場上摔跤遭到了中國網民刻薄的批評,一些人叫她滾回美國去。

因此,《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他在微博發文提醒對谷愛凌的宣傳「要適度」,以免「中國的國家榮譽和信譽」有風險。他說,「中國輿論對她的宣傳要預留一個模糊地帶,防止未來被動。」顯然,谷愛凌不放棄美國國籍就意味着她在中共控制之外,並不能讓黨放心。

支持父權專制政權的女性力量?

有人聽了谷愛凌的大外宣式發言之後評論說,「谷愛凌就是一個會滑雪的華春瑩」。很多人不贊同這樣的批評,認為谷愛凌自信、堅韌、個人能力強,展示了女性的力量,政治表態乃迫不得已。不過,這樣的「個人品質」,難道華春瑩就沒有嗎?她的職業生涯中,有比谷愛凌更容易的抉擇嗎?

谷愛凌鄙視「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的理由,也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自己「更大的善」(the greatergood)——這可以解釋為通過展示女性力量、弘揚體育精神,在不同的政治立場中建立溝通的橋樑。問題的關鍵是:真正的女性力量,對一個父權專制政權來說,到底應該支持還破壞?或者說,被迫支持的限度在哪裏才不成為負分?中國多得幾塊金牌之後,政府更有動力解救徐州豐縣「八孩母親「,還是更有能力掩蓋其真相?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18/171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