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

引言

當歷史的車輪馳入盛世大唐,就湧現出了一大批光耀星空的著名詩人:諸如「初唐四傑」的王、楊、盧、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四明狂客」賀知章,「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以及「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的白居易……時間進入晚唐,又有人稱「小李杜」的李商隱與杜牧(李白與杜甫被人合稱「大李杜」)橫空出世。

「朦朧詩派」的鼻祖

說起李商隱,人們都稱譽他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所以,在一眾唐朝詩人中,李商隱的詩歌受後世追捧的熱度甚至高於李白。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中,就收入了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正是因為這個唐詩選本之功,才讓李商隱的詩歌走進普通民眾。

但是,一提起李商隱的詩,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李商隱的詩寫得雖然非常好,但看不懂!」不僅僅是現代人讀不懂,就連元代的著名詩人元好問也發出了「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慨嘆。

確實,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是,李商隱寫詩,將含蓄、朦朧的表現手法運用到了極致,因而使得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比如他那首著名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題雖為《錦瑟》,但卻並非詠物之作,而是按古詩的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實是借瑟以隱題的一首無題詩。此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商隱最難索解的作品之一,詩家素有「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錦瑟」是指裝飾華美的瑟。瑟乃古代的撥弦樂器,《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一般為二十五弦。

此詩或為李商隱晚年之作。《錦瑟》一詩的主旨到底為何,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或以為是愛國之篇,或以為是悼念追懷亡妻之作,或以為是自傷身世、自比文才之論,或以為是抒寫思念待兒之筆。全詩詞藻華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長,感人至深。李商隱的這類詩歌作品應當就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早的「朦朧詩」了,稱其為「朦朧詩派」的鼻祖,也似不為過。

巴山夜雨會有時

一個成功的詩人,其風格並不是單一的,李商隱也不例外,除了艱澀如《錦瑟》一類的作品之外,他也還寫過明白如話、深情款款的通俗曉暢之作,其中,最好懂的,就要數他的那首受眾面極廣的《夜雨寄北》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是一首「詩體信」,是回復北方的親人的。古人相隔兩地,要想交流,只有書信一途,書來信往的,就像隔空聊天一樣,感情雖然延遲,但最終都會抵達。當時的李商隱客居巴蜀,突然收到來自長安親友的來信,雨夜展讀,思緒萬千,面對親友的歸期之問,他揮筆寫下了這首詩。因為是回復親友的問詢,所以,全詩寫得如話家常:

你問我,什麼時候可以返回長安,我現在是身不由己,也定不下個准日子;此時,已是秋深,捧讀你的來信,巴蜀之夜正秋雨綿綿,池塘水滿。

其實,我也想早點回去,與你臨窗對坐,剪燭夜話,促膝長談;就一杯清茶,或一壺老酒,我慢慢向你講述這夜的風、這夜的雨與這夜的思念。

李商隱雖然詩名遠播,但是,他的一生卻非常坎坷,用鬱郁不得志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

當恩師與愛人同時掉進河裏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但是沒有歷史文獻證明此事。李商隱在詩歌和文章中數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李商隱的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獲嘉(今河南獲嘉縣)縣令。李商隱三歲左右,隨父李嗣赴浙。李商隱「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但是,不到十歲時,其父李嗣就因病去世了。李商隱只得隨母還鄉,從此過着艱苦清貧的生活。

李商隱是家中長子,父親去世後,他不得不與母親一起分擔養家的重任。李商隱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後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16歲時,他的古文就獲得了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這些人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的一位重要的人物,令狐楚位居高位,是當時著名的駢體文專家,不僅教授李商聊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李的家庭生活,並且還將自己的子弟都介紹給李商隱,其子令狐綯就是其中之一。後來,令狐楚又聘其入幕為巡官,曾先後隨往鄆州、太原等地。唐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調任京職,李商隱離太原返鄉苦讀。開成二年(837年),24歲的李商隱得中進士。

24歲得中進士,這是一般讀書所難達到的輝煌,但是,金榜題名的李商隱卻並未能因此而飛黃騰達,因為,他所處的官場,正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牛李黨爭」時期。

其實,李商隱本不想參與黨爭的,他的「陷入」,也是因才之害。開成二年(837年)年末,李商隱的恩人令狐楚病逝,在幫着令狐家料理完喪事後不久,李商隱因其才名被涇原節度使王茂元相中,並聘請他去涇州(治今甘肅涇川縣)作王的幕僚。王茂元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並將女兒嫁給了他。正是這樁婚姻,將其拖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李商隱的尷尬處境在於:王茂元與李德裕交好,被視為「李黨」的成員;而令狐楚父子屬於「牛黨」。

因此,李商隱的行為就被很輕易地被解讀為對剛剛去世的老師和恩主的背叛,並且很快就為此付出了代價。在唐代,取得進士資格一般並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還需要再通過由吏部舉辦的考試。開成三年(838年)春天,李商隱參加授官考試,結果在覆審中被除名。這件事對李商隱最直接的影響是使得他獲得朝廷正式官職的時間推遲了一年。

被黨爭毀掉的詩人

李商隱被動地捲入「牛李黨爭」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李商隱初入仕途,被授秘書省校書郎,不久,又被調任弘農(今河南靈寶)縣尉。李商隱在弘農縣尉任上,因受到上司的打壓,做得也很不開心,幹了一年多就辭職閒居了。不久,他又被任命為秘書省為正字,這是個比校書郎的品階還低的校對員。後來,因母親病逝,他不得不再次辭職丁憂回家為母守孝。

丁憂期滿後,桂管觀察使鄭亞邀請「下崗待業」的李商隱往赴桂林任職。在桂林不到一年,鄭亞就再次被貶官為循州刺史,李商隱也隨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隱回到長安。據說,他在窮困潦倒之際,寫信給故友令狐綯(此人於大中四年起升任宰相,唐懿宗即位,出任河中節度使,歷任四鎮節度使。隨後入朝輔政,累拜司空,冊封涼國公。唐僖宗即位,出任鳳翔節度使、太子太保,冊封趙國公)請求幫助,但遭到拒絕。

為了生存,李商隱只得自己努力,結果只考試得到一個盩厔縣尉的小職位。這樣的結果,對於李商隱來說,是莫大的諷刺,人生就像一個老也畫不圓的圓,一下子又回到原點:10年之前,他正好也是一個相當的職位(弘農縣尉)。這樣的職位,李商隱也沒能待上多久,又再次失業。

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武寧軍節度使盧弘正邀請李商隱前往徐州任職。不巧的是,李商隱追隨盧弘正僅僅一年多後,盧便於大中五年春天病故。這樣,李商隱不得不再一次另謀生路。

李商隱留下的難題

大中五年(851年)秋,剛剛被任命為西川節度使的柳仲郢,邀請李商隱隨他赴川,成為柳仲郢的參軍。李商隱剛到四川時,就收到了長安親友的來信,在一處秋意正濃的雨夜,李商隱寫了下這首《夜雨寄北》。

然而,詩讀懂了,我們卻依然面臨着一個難題——李商隱的這首詩到底是寫給誰的?

《夜雨寄北》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按照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寄北」就是寫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但是,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裏,這首詩的題目又為《夜雨寄內》,「內」即妻子,因而,李商隱的這首詩是寄給妻子的。但是,李商隱隨柳仲郢赴川時,其妻王氏已在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因此有人說,李商隱的這首詩不可能是「回復」亡妻的。寄「北」,就是寫贈長安友人的。

結語

《夜雨寄北》這首詩言淺意深,語短情長,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來吸引著無數讀者,令人百讀不厭。因此,《夜雨寄北》到底是「寄友」還是「寄內」,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千多年過去了,每到深秋夜雨的時候,我們依然能想起,曾經有這麼一個詩人,用短短的28字演繹著一段深情,當我們會反覆誦讀這首詩時,仍有親臨其境的感覺,足矣。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老黃說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6/170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