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傘兵」引發的爭議大熱

作者:

中共官方多次清網,包括列出眾多禁用詞。「傻逼」二字就是常被中國網絡平台封鎖的罵人粗話,但自1個多月前,有人在影片平台嗶嚦嗶嚦(bilibili,簡稱B站)開始以「傘兵」代替會被封鎖的「傻逼」後,「傘兵」二字在中國網絡上,便迅速成為「傻逼」二字逃避封鎖的替代詞。官方現在禁止褻瀆「『精銳中的精銳』「傘兵,反而允許「傻逼」一詞奮勇出籠。網絡評論是一場精彩的官民雙方成功「交換戰俘」。

據中央社今天報道稱,用傘兵換傻逼,雅詞攻防戰引中國網絡熱議。

「傻逼」是常被中國網絡平台封鎖的罵人粗話,部分網友因此改用「傘兵」代替,卻被中共官媒警告「傘兵不容侮辱」。「傻逼」二字是常被中國網絡平台封鎖的罵人粗話,部分網友因此改用「傘兵」代替,卻被中共官媒警告「傘兵不容侮辱」,但「傻逼」二字也因此解禁,被形容為「成功的換俘」。

在中國網絡上,「傘兵」二字原本用來形容機關或企業里,由高層主管自外部直接任用的人員,意指「空降人員」,運用得不算廣泛。但自1個多月前,有人在影片平台嗶嚦嗶嚦(bilibili,簡稱B站)開始以「傘兵」代替會被封鎖的「傻逼」後,「傘兵」二字在中國網絡上,便迅速成為「傻逼」二字逃避封鎖的替代詞。

進入9月,包括微博帳號「央視網青年」、人民日報、央視軍事等中共官媒相繼發表文章,除要求中國網友「玩梗要適度,不要污名化傘兵」外,更為傘兵「正名」,並指「傘兵是『精銳中的精銳』,絕不容污名化」等。其中有文章提到,很多「諧音梗」確實能給生活帶來樂趣,但是一旦被濫用並廣泛普及,它們就有可能從「快樂源泉」,變成「禍從口出」。

據官方文章指出,在嚴格的網絡監管之下,越來越多屏蔽詞的產生造成了「諧音梗」的濫用。而網絡上總有一些用戶需要透過比較「有氣勢的攻擊性話語」,表達內心的憤怒與不滿。在二者產生矛盾下,縮寫與諧音應運而生。

中央社說,在上述具警告意味的文章發表後,有中國網友發現,至少在百度貼吧里,「傻逼」二字已經不再被封鎖,可以使用。更有人為此發表評論說,百度貼吧為了贖回「傘兵」諧音梗,只好釋放被囚禁的「傻逼」來交換。否則,網友沒有「傻逼」可用,還得繼續禍害「傘兵」。

評論指出,用「諧音梗」逼百度貼吧釋放被屏蔽囚禁的詞,看似小事一樁,卻是可以寫進中國網絡發展史的大事。這是一次成功的朝野互動,是官民雙方第一次「交換戰俘」。網友扣押了「傘兵」當「傻逼」用,官方若營救「傘兵」必須釋放「傻逼」來交換。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09/164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