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躺着中槍的「三家村藕粉」

作者:

批判吳晗的《海瑞罷官》可以說是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索,而1966年4月批判所謂的吳晗、鄧拓、廖沫沙的「三家村反黨集團」可以說是文化大革命的開始,一時間全國各大報紙紛紛刊登文章批判「三家村」集團,並且各地也紛紛深挖「三家村」,出現了許多「小三家村」、「四家店」、「黑店夥計」等等,使許多幹部群眾受到牽連。而在批判「三家村」的同時,受文革狂熱革命熱潮的影響,有些與吳晗、鄧拓、廖沫沙的「三家村」毫無關係的商品也被牽連到了,原因僅僅是因為這個商品的牌子叫「三家村」!

筆者收集到一份江蘇省如東縣商店發出的一份通知函,全文如下:

【中國糖業煙酒公司江蘇省如東縣商店

關於立即停止出售「三家村」盒裝藕粉的函

各國營商店、供銷社、合營茶食商店:

接省公司(66)蘇糖函字第184號、南通日雜果品分公司(66)通日果業徐字第40號通知,對浙江省餘杭縣供銷合作社生活資料經理部生產的「三家村盒裝藕粉」,因「三家村」是鄧拓黑幫進行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店招牌,商品以「三家村」為名,在群眾中將造成不良的政治影響。現有以「三家村」為商標的0.5斤盒裝藕粉立即停止出售,並撤銷原批發價0.5元、零售價0.57元的價格,採取拆零供應,每市斤零售價0.92元。並請將「三家村」紙盒商標連同包裝介交南通市躍進橋北×——南通日雜果品分公司乾鮮果品批發部,作包裝回收費結餘退款每隻0.11元。希即知照辦理。

一九六六年七月十三日

中國糖業煙酒公司江蘇省如東縣商店】

三家村牌的藕粉現在是知名商標,而三家村的藕粉自明清以來就一直在生產,歷史已經有了幾百年,誰料想1966年偏偏在北京出現了一個名叫「三家村」的反黨集團,殃及池魚,百年品牌,突遭橫禍。據網上查詢到的資料,當時「三家村」藕粉為了忌諱,便改名為「紅衛村」,直到文革結束才恢復原名。筆者查詢了一下,除了有「三家村」藕粉外,還有河南焦作的「三家村」酒,全國還有幾十個叫「三家村」的地名,不知道這些商品和地名在批判「三家村反黨集團」的時候是否也有如此的遭遇?

此乃文革中一荒唐事,記之。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故紙中的故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621/160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