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中國對拜登新政權的期待全盤落空

美國的挺台政策與挑戰中國的「紅線」已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一致同意的路線。(美方驅逐艦穿過台灣海峽/取自美國太平洋艦隊臉書)

原本中國希望拜登上任之後能夠反轉川普的「異常」政策,然而讓中國頭痛的是,美國目前的政策都持續前朝的做法。近期舉辦的阿拉斯加峰會確立了台灣和美國將會朝向雙邊合作的趨勢前進。美中兩國隔空交火。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3月7日警告拜登政權,針對台灣千萬不要逾越「不可跨過的紅線」,並強調中國政府「絕不妥協」。王毅也在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開表示:「我們呼籲美國拜登政權了解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並期待修正川普政府屢次越線的玩火行為。」

由於拜登政府並沒有因此改變既定路線,而是持續致力於維持台海區域穩定,因此王毅的此番說詞可以說是反映了中國持續上升的怒火。中共高層的問題是把美國政策制定想成是總統說了算,而不了解美國的任何政策都是由整個體制一致決定。

此外,中國在疫情期間的資訊不透明與踐踏人權的種種行為也使得各國政府不得不對中國抱有戒心。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89%美國民眾認為中國不是一個國際夥伴,反而是個對首或甚至是敵手。美國民意趨於支持政府採取強硬作為,包括打擊中國經貿空間、提倡人權政策、限縮中國留美學生人數等。

川普連任失敗之後,中國本來呼籲美中關係要「重新歸零」,並期待拜登會採取姑息態度,不去碰觸兩岸、南海、香港新疆等「紅線」。問題是,中國並沒有相對減少自身所造成的區域威脅,有時在南海和台灣反而變本加厲,根本是變相要求美國片面讓步。當拜登表示希望與中國共同對抗全球暖化時,中共高層誤以為美國想藉由氣候議題主動跟中國詢問交換條件,結果美國總統氣候特使約翰?凱瑞(John Kerry)出?面澄清絕非此事,並強調氣候變遷不會和其他議題混為一談,更不會把人權議題跟美中氣候合作做等價交換。

因此,拜登不會禮讓中國,反而表明持續台美之間的合作關係。無論是美國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或美府新聞秘書處,都強調台灣作為民主盟友的重要性。

對於王毅的種種批評,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莎琪(Jen Psaki)回應:「美國將持續協助台灣保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台美合作關係並無改變。」美國國防部對於台美關係亦相當注重。拜登入白宮幾天後,中共軍機依然闖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對此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辯稱「此乃針對台獨勢力的挑釁行為作出的回應」,還強調「玩火必自焚,宣佈台獨就是在引戰。」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則答覆:「美國對於中國發言人的這番評論感到相當遺憾和不妥,更是有違我們對《台美關係法》應負的義務。

就如國務卿布林肯所述,美國會持續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方法,但是美國不會拋棄應承擔的責任與職責。」由此可知,美國的挺台政策與挑戰中國的「紅線」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一致同意的路線,而這條路線是由美國整套政府制度一致推動進行,而不是某位高層說了就算,說了就改。台灣應對武漢肺炎的亮眼防疫成績以及掌握全球半導體產業煉的命脈,都讓美國等國家能夠減少其對中國的依賴,進而凸顯台灣作為獨立民主國家的重要性。

因此,對台軍售都會持續進行,台灣參加多邊組織的可能性也將大幅提升,甚至美國高層會繼續高調出訪台灣當然,這些行為必定惹怒中國,但正如美中2+2峰會所訂立的基調,美國不會停止台美合作,反而是中國原本對新政權的期待全盤落空。

中國的反應與應對措施

當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中國如何對台美關係做出反應。中國的做法可能有兩個:主動緩減緊張局勢,減少美國投資台灣的必要性;變本加厲。中國選擇後者的原因,有可能因於中共高層的個性傲慢,也有可能基於理性的計算推演,更有可能是利用對外衝突來避免內部壓力對當前中國政權的影響,此內部權力爭奪可能來自於黨派爭權或經濟萎縮。

中共高層的不穩定性,導致台灣和美國不能期望中國做出理性的政治判斷,如果沒辦預測中國非理性的出手,台灣勢必會陷入危險之中。

如果美國縮減對台軍售,不再繼續高官互訪,有可能讓中國認為台美關係下降,因此可以用武統的方式各個擊破,解決長久以來的「台灣問題」。因為香港事件的關係,台灣民眾全然拒絕中國「和平統一」,甚至連前總統馬英九都承認「一國兩制已死」。

隨著中國動武的可能性逐漸提高,美國印太司令部菲利普?戴維森認為台灣與其軍事夥伴必須要增加嚇阻能力來防止中國發動戰爭。換言之之,台灣必須要讓中國了解到,所謂「武統」並不是只要面對台灣,而是要面對多國組成的軍事同盟。美國有意斥資274億美元,在六年之內於第一島鏈部署精準飛彈系統。如此作為將大幅提升區域嚇阻能力,不過要應付中國威脅的話,必需要採取更多措施才行。

中國當初希望拜登能改善美中關係,對中國擴張有所妥協,然而美國持續維持台美關係的結果就是繼續美中緊張局勢。如此氛圍之下,美國和台灣必須共同為最壞的結果做準備,以對抗中國的戰狼主義。

※本文由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枱灣研究中心提供/原標題:美中兩國為台灣掀起舌槍唇戰/作者為全球枱灣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現任英國諾丁罕大學中國政策研究中心,及其合作單位台北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擁有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碩士學位,並曾在渥太華的加拿大國家安全局擔任分析師。目前在《外交家(The Diplomat)》、《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有固定專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418/158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