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老祖宗忠告:「人過中年,兩不管,三不問」,究竟啥意思?

時間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王侯將相也好,普通百姓也罷,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就算活到一百歲,人生也不過三萬多天的光陰,與浩瀚的歷史長河相比,顯得是那樣的短暫。正因如此,古人發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感嘆,甚至認為時間比黃金還要珍貴,從而有了千古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曾經風華正茂的少年,轉眼間到了中年,上有日漸年邁的父母,下有需要撫養的兒女。不得不說,中年是人生當中的重要分水嶺,除了要努力工作,為家人創造更優越的生活條件,還要學會放平心態,該看淡的事情一定要看淡,該遠離的人一定要遠離。在這方面,老祖宗的經驗值得學習,比如這樣一句忠告:「人過中年,兩不管,三不問。」

一、兩不管

1、不管超出能力範圍的事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於個人而言,先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過好自己的生活,讓父母老有所養,子女能夠接受不錯的教育,如果這些都達不到,就是做人的失敗。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超凡脫俗的能力,也沒有顯赫的家境,唯有一步一個腳印,比別人付出更多汗水,才有可能越過越好。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多幫助那些困難之人。但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最好三思而後行,礙於面子,或者逞強的心理,都是不可取的。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哪怕是關係很好的親戚,開口尋求幫助,也要量力而行。

2、不管與自己無關的閒事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面對工作壓力,以及生活瑣事,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偶爾有一些空閒時間,不妨多陪伴家人,或者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保持不管不問的態度即可。年輕的時候,認為古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做法太不近人情,慢慢才發現其中蘊藏的智慧。

一位女子聽說閨蜜和男友生氣,出於好心,為了安慰閨蜜,就指責她男友做得太過分,不懂得憐香惜玉。幾天後,閨蜜和男友和好如初,並且把女友當初的話告訴男友。如此一來,這位女子頗為尷尬,這就是管閒事的下場。珍惜眼前人,過好眼前的生活,才是最正確的選擇,不該管的事情,權當不知道。

二、三不問

1、不問結果

俗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無論做任何事,都想得到一個好的結果,但如果太注重結果,會讓自己身心疲憊。腳踏實地奮鬥,全身心投入到事情之中,哪怕最後沒有獲得追求的目標,也不要過於糾結,畢竟你努力過了。有句話說得好:「努力過後,順其自然。」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至少你成長了。

2、不問過去

詩仙李白曾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不要對過去發生的事耿耿於懷,無論好與壞,都已經成為改變不了的事實。經常把過去的成就當成炫耀資本的人,說明現在混得不怎麼樣,而沉溺於過往悲痛之中的人,生活基本是一團糟。無法改變過去,不能預測未來,我們所能做的,只有活在當下,認真度過每一天。

3、不問命運

總有人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命運,於是到處求神拜佛,祈求所謂神靈的庇佑,殊不知,這根本毫無意義,甚至可以說是本末倒置。如果燒香拜佛就能取得成功,得到想要的東西,世人都不需要努力了。殊不知,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由自己主宰。

人生短短几十載,若想過得平淡幸福,把老祖宗的這句「兩不管,三不問」的忠牢記於心,尤其對於中年人來說,更要認真領悟。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異樣歷史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05/156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