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一兒一女皆博士畢業,父親坦言:從5歲起,要捨得「逼」孩子這4點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在以後有所成就,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閱讀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是一個轉捩點,正所謂「寒窗苦讀十餘載,只為一朝鯉躍龍門」,一旦高考有個好成績,孩子未來就變得格外廣闊。

雖然成績不能反應一個人將來的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好成績能側面的體現出一個人的能力,也是孩子獲取機會的鑰匙,是孩子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老李作為一位著名的教師,最讓他驕傲的不是將多少孩子送進大城市,而是自己家的兩個孩子,都順利地從博士畢業,這件事讓老李成為了周圍村子人眼中的知識份子。

鄰居們都很好奇,老李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面對鄉親們的追問,老李則是坦言說到:「從5歲起,要捨得逼孩子這4點」!

1、承擔學習的責任

孩子5歲時,老李才將孩子送進幼稚園,雖然在幼稚園學到的東西很少,但是作業卻一點不少,老師每天都會按照學習的東西,來給孩子佈置作業。

老李本身就是教師,對自己家孩子要求也更嚴格,在孩子放學之後,老李沒有強求兩個孩子寫作業,而是和孩子說:「我不管你們什麼時候寫,但是8點之前必須完成作業,否則第二天老師會懲罰你們,我不會心疼你們的。」

剛開始兩個孩子也有沒完成的時候,第二天被老師教訓,回家告狀,老李則表示寫不完作業就該受罰,從那一刻起,兩個孩子回家第一時間就開始寫作業,之後再和其小夥伴們一起玩。

2、忍受學習的枯燥和乏味

老張作為一位教師,最明白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尤其天生貪玩的孩子,本身對學習就有牴觸之心,再加上家長總是強調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很難忍受枯燥乏味的學習。

老張每次看到姐弟倆對學習產生厭煩和敷衍時,都會帶孩子出去勞作一番,不是去院子裏拔草,就是去地里鏟地,讓孩子體會工作的艱辛,意識到學習是多麼容易。

這樣幾次之後,姐弟倆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180°轉變,少了很多煩躁,多了很多耐心,將學習當成了一種樂趣,漸漸的兩個孩子的成績逐漸攀升,超過了村里許多同齡孩子。

3、平靜地面對失敗和錯誤

有一次弟弟考試因為失誤讀錯題目,丟了20分,從而一蹶不振,平時的學習狀態明顯不佳,總是沒精打采,老李明白了問題的緣由,做出了合理的引導。

在老李看來失誤是很正常的,不可能每次考試都一百分,孩子只有在失敗中獲取教訓,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於是他就告訴孩子:「一次失誤沒什麼,但下次絕對不能再犯同一個錯誤,就當一次教訓吧。」

能夠平靜地面對失敗很重要,以後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困難,若是沒有一顆堅強的內心,沒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很容易讓挫折壓垮,從而一蹶不振。

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只有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越強,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才不會輸不起。經過一次次的失敗才會更快地爬起來,抗挫折能力是我重點培養孩子的能力之一,從小就給孩子讀一些堅毅、勇敢的故事,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像其它小朋友一樣只會哭

4、儲備孩子的知識量

老李深知知識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叫:「知識改變命運」嘛,所以,老陳在孩子5歲時一有閒暇時間就帶孩子一起看書,幫助孩子增長知識,而且一直堅持孩子上中學,這一點很多家長都做不到,建議跟老李學習。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媽咪育兒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303/156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