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熟睡在沙漠中的「孩子」,遊客們慕名而來,看一眼都忍不住心疼

也許在很多人眼裏,沙漠是生命禁區的代名詞,因為那裏的氣候環境惡劣,絲毫不見人煙。可現如今,一批又一批的遊客甘願頭頂黃沙,只為了一探這個神秘莫測的區域。

在甘肅省酒泉市的瓜州縣沙漠裏,就有一尊令人震撼的人造雕塑,孤零零地躺在黃沙漫天的戈壁灘上。從遠處看去它就如同一個熟睡的孩子,胖嘟嘟的小臉上似乎還掛着玩鬧時留下的紅潮,眼皮微微垂下,就連眼睫毛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許多慕名到此遊客初次見到它時,都會忍不住心疼幾分,或許是因為它實在太「孤單」了吧。這個熟睡在沙漠中的「孩子」名為大地之子,它是由清華大學美術雕塑系的董樹兵教授設計創造的,其設計初衷是為了給荒蕪的沙漠帶去活力和生機。

瓜州縣地處河西走廊西端,雖然自古以來便是古絲綢之路中的一處商賈重鎮,但受當地自然條件影響並不富裕,全縣人口也只不過15萬左右。不過好在瓜州縣留給我們的旅遊資源不少,東千佛洞和鎖陽城的名氣就很響亮,還有榆林窟、白虎關、雙塔等等。

現如今「大地之子」勉強也能稱之為一個新興的旅遊觀光點,着實為瓜州縣的旅遊事業增色不少。該雕塑的主要原材料是由紅砂岩精心打造,長15米,高9米,即使是在百米之外也清晰可見。

因為它的模型是採用了3D打印技術製作而成,再加上體積過於龐大無法一次性完成,因此大地之子的各個部分都是單獨製作,最後才統一運送到戈壁灘上進行組裝。

見過這尊雕塑的遊客總覺得它似曾相識,因為它的造型和一個死於敘利亞戰爭的孩子極為神似,這也是為什麼遊客見到雕塑會忍不住落淚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家經常關注熱點話題,就不難回憶起多年那個令人悲傷的事件。

一位慈祥的父親帶着孩子乘船躲避戰禍,卻沒料到中途會遇到意外導致翻船,年幼的孩子也不幸溺死在了海中。後來孩子的屍體被衝到了土耳其境內的一處海灘上,被人發現的時候他早已被海水泡得腫脹,但他安詳的表情卻令人感到心碎。

站在遠處朝雕塑望去,它的表情就和那個孩子如出一轍。原本靈動的雙眼和粉嫩的嘴唇緊緊閉着,微揚的嘴角好像在告訴大家他做了一個好夢。

儘管它並不是一個真人,可大家見到嬰兒的時候總會想像他純真的笑容和銀鈴般的笑聲,但大家也明白雕塑是永遠不會醒過來的。它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荒漠之中,像極了一個被生活打倒或遭人遺棄的孩子,孤獨而又無助。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樣的畫面會作何感想,是否也會忍不住心痛落淚?人與自然的關係本就是血脈相連,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巨大生命體。

農耕時期我們還不懂得如何利用和改造環境,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也就忽略不計,但隨着科技的進步發展和人類無窮無盡的財富欲望,我們開始大肆破壞自然。

一枚手掌大小的炮彈,它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小片區域,一家普通的小工廠,排放的污水可以殺光一大片水域的活物。

美麗的自然環境是生命的起源,我們在享受自然物質的饋贈時總覺得理所當然,但卻忘了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了大自然的資源供給,或許我們還能生存很久,但如果我們失去了自然環境,那就只能像沙漠中雕塑那樣一睡不起。

自然是一個會記仇的人,如果我們毀掉了一片樹林,它就會給我們留下一片毫無生機的沙漠,如果我們污染了一片水域,它就會剝奪我們純淨的飲水……

躺在沙漠中的雕塑或許只是一個警示,它在告訴我們要好好守護自然。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大夢先生看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101/1540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