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冬至也稱亞歲、冬節、長至節等,它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立的一個節氣。對於這個節氣,在我國歷史上,可謂歷代都非常重視,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冬至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回都有哪些趣味的民俗和歷史呢?

冬至贈鞋

冬至有贈鞋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孩童身上,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主要為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做成虎形、狗形,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刺繡多為花鳥。

冬至祭祖

《周禮》中記載:『祀昊天上帝於圜丘。注曰:冬至日,祀五方帝及日月星辰於郊壇。』冬至早在周代就作為祭天祈福的重要的傳統節日,那麼為什麼要選擇在冬至祭天呢?其實也是跟節氣有關,冬至是萬物勃發的開端,陽氣上升,十分吉祥,帝王順應天意祭祀天地,以祈求國泰民安。皇帝祭祀天,百姓則在冬至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飲「冬至酒」,以表達對先輩的緬懷和對未來的憧憬。到了近代,冬至可能沒有那麼隆重的節日形式了,但是還有一些地方會祭祖掃墓,而且北方和南方地區的祭祀祖先的方法也不太一樣,比如北方多會烹煮牛羊祭祀,而南方會以麵食的形式來供奉祖先。

冬至吃餃子

老話講:「冬至到,吃水餃」。冬至吃餃子是北方人的傳統,而且這項民俗與醫聖之稱的張仲景有關,相傳在東漢末年,張仲景當時見窮苦百姓在寒冬忍飢受寒,很多耳朵都凍爛了,於是他發明了「祛寒嬌耳湯」,有趣的是「祛寒嬌耳湯」做法很像咱們現在包餃子的做法,是將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經過熬煮後,撈出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病人吃下嬌耳後爛耳朵的症狀沒多久就好了。張仲景的善舉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次日,人們慶祝新年,同時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照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稱之為「餃耳」或「餃子」。此後,冬至吃餃子的民俗就在民間流傳起來了。

吃湯圓

前文說了北方冬至民俗吃餃子,在南方,冬至則盛行吃湯圓。湯圓的「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搜狐文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221/1536479.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