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和」為何物 香港新天主教區頭目不懂

—湯漢之徒,同而不和

作者:
聲一無聽(聲律單一,就不可聽),味一無果(只得一味,就不可口)。」以此說政治,聽民意,容納異議,就是和,所以史伯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先王)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擇敢諫者為官,綜合多方意見)。」

香港天主教區頭目湯漢之徒編撰的「宗教及道德」課本,教學生以「和諧」。試看湯漢上月底禁止教徒刊登祈求民主廣告,又批評一些神父講道時言論「含沙射影,或引致社會動盪」,可知他根本不知「和」為何物。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和」、「同」的意思,《國語》卷十六「史伯為桓公論興衰」一節解釋得最清楚。史伯認為和則興,同則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何謂和?史伯說:「以他平他(以不同事物互相協調),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所以萬物繁衍,人民歸附)。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調口(五味調和,然後可口),和六律以聰耳(六律調和,然後可聽)。」何謂同?史伯說:「以同裨同(同一事物相加),盡乃棄矣(不能繁衍,終必耗盡)。聲一無聽(聲律單一,就不可聽),味一無果(只得一味,就不可口)。」以此說政治,聽民意,容納異議,就是和,所以史伯說:「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先王)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擇敢諫者為官,綜合多方意見)。」至於愚昧自用,只求阿附,則是同,所以史伯說:「惡角犀豐盈(憎恨大德君子),而近頑童窮固(親近陰險小人),去和而取同,欲無弊(想不衰敗),得乎?」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1001/150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