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分析師:市場空前疲軟 中國經濟復甦被高估

經濟分析師認為,中共當局對外誇大了中國經濟復甦的速度。圖為疫情期間中國一所工廠的工人正在作業(AP/美聯社

經濟分析師認為,受疫情、洪災、國際貿易疲軟等諸多因素影響,中國國內市場需求十分疲軟,這意味着中共當局對外誇大了中國經濟復甦的速度。

儘管北京宣佈中國經濟從疫情中恢復增長,但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並不樂觀。港媒《南華早報》指出,與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前七個月的國內零售業數據均顯示負增長,這顯示國內市場需求持續疲軟。

另一方面,中共當局繼續發展由債務推動的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投資,但在疫情、災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許多項目難以如常運轉。

財務風險評估公司科法斯(Coface)亞太區經濟學家卡洛斯(Carlos Casanova)說,北京關於經濟復甦的說辭「被誇大了」,他認為,中方並不能完全不受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實現其宣稱的經濟發展數字。

中國政策科學協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目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仍然不足,「每個人都擔心就業,收入下降,所以每個人都不敢花很多錢」,他稱,中國經濟復甦並不足夠強勁。

為刺激國內經濟,中共當局向市場注入了越來越多的資金。分析人士認為,新的刺激措施會在高度槓桿化的中國經濟體中引發更多債務問題,但長期經濟疲軟的困境會促使中方繼續採取刺激措施。

野村證券(Nomura)首席中國分析師盧婷說,業界對下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過於樂觀,七月的中共政治局會議證實,中國經濟距離解除疫情引發的衰退的影響仍然很遠,仍然難以取消對經濟調控與刺激政策的依賴。

盧婷認為,近月的洪水災害嚴重影響了北京依賴的基礎設施投資手段,此外,中美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同樣影響了國內經濟增長。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佩傑里特(Imogen Page-Jarrett)表示,目前中國「國內需求仍然疲軟,經濟活動的主要驅動力是國家主導的投資以及工業產品和商品的庫存。」他擔憂,近期中共政府又發起了新的運動來減少餐飲業食品浪費,這可能會影響中國8月份的零售銷售額。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818/149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