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沉默的6億人 月入1000元

2020年5月28日下午,李總說了一組數據,讓很多人很驚訝。

他說,我們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3萬元人民幣,有6億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我在看直播的時候,聽到這組數據,是被震驚了的——這數字過於真實了。

前一段我也被一個數字震驚了,我們國家的總資產已經達到了1300萬億的規模,平均到每個人的頭上,大約100萬元。

很多人也被1000元和100萬元這兩個數字之間的衝突震驚了。那就是少見多怪了——二者之間本來就不必有什麼關係。

歷史地看,1300萬億總資產,能夠說明我們的國家已經很厲害了,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國富」了。

與此同時,6億人月入1000元,又告訴我們我們國家的另一個真相,那就是泱泱大國,依然「民窮」。

所以,如果把這兩組數字割裂開看,放在不同的場景下,你會發現自己仿佛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國家。

實際上,沒有那麼魔幻,無論場景怎麼變化,我們腳下的土地都是一樣的。數據,看上去對立實際上統一。

對月入1000元驚訝的人,大多數是因為沒有看到因而忽略了那6億人。

那6億人,常年是沉默無語的——他們沒有地方說話,也沒有興趣說話,也就沒有了說話的能力,因而容易被誇夸其談的人所遺忘。

6億人口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群體,比整個歐洲的人口略微少一些,比整個北美洲的人口數量還要多。但是,一個群體,無論人數有多麼龐大,只要他們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們就容易被忽略,然後在一些特定的時候,他們被抽象成一個數字,偶爾使用一下。比如,當我們說「14億人民絕不答應……」的時候,他們突然成為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及。

為什麼說他們是沉默者呢?

李總說得好,「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一位農民工說他50多歲了,在外打工30多年,今年因為疫情沒有找到工作,全家陷入困難」。

這段話說明,月入1000元的人,是很難在中等城市活下去的,那也就是只能在縣城或鄉村生活;而工作30多年的農民工,因為幾個月的疫情就全家生活困難,說明工作了那麼多年並沒有積攢下多少錢,原因嘛,當然還是收入低。收入低,就要每天為生存而奔忙,也就沒有興趣說話。收入低,就沒有「社會地位」,也就沒有人聽你說話。

所以,收入越低的人越會陷入沉默,越沉默越容易被遺忘。

這些沉默的人,不關心世界的局勢、台灣的政爭、加拿大的法庭、澳大利亞的牛肉、太平洋對岸的霸權者有多壞和北方的盟友有多鐵,不關心GDP全球第二的排名、北上廣深CBD的靚麗、一線城市房價數年漲10倍、下一艘航母何時下水之類。

他們的主要精力用來謀生,因而成了沉默者。

沉默者,一個月1000元,一天大概也就30元,沒病沒災,還是能活下去的,而活下去的重要理想是明天還能掙到30元,下個月還能掙到1000元。

人窮志短。

當一個人處於窮困之中,基本上是難以有遠大理想的,往往也因此被鄙視——他們有些像2000多年前韓非子所說的「疲民」,經常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沒有思考的時間和興趣,沒有發言的能力和想法,往他們頭腦里安裝什麼他們接受什麼——他們的人生便是幹活、生育、打仗,成了「法西斯秦國」穩固的基礎。

眾所周知,韓非子的理念早已經過時了。歷史經被屢屢證明,建立在剝奪底層、弱民、疲民之上的秦國式穩定,是難以長久的。當今世界格局也證明,只有國民普遍富裕的國家,才有可能是長期穩定的國家。

為何李總對那個「連續打工30年」的農民工如此掛懷?因為像這樣一旦沒活兒干全家就陷入生活困難的人群如果太大,就會造成社會不穩定。為何現在文明城市的考核內容里沒有禁止街頭擺攤設點了?因為如果更多的人失業,城市街道無論多麼整潔也難以保持「文明」。為何「扶貧攻堅」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因為不終結貧困的話,所有的藍圖都只能是草稿紙。

那些吃飽了飯,常常以口炮指點江山的人們應該認識到,龐大的沉默者群體,與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不要以為自己收入超過了1000元就可以避免成為「不惜一切代價」里的「代價」;不要以為沉默者就是沉沒者。

火山,大多數時候是沉默的,但那是火山的假象。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海濤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30/1458053.html